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4
开课时间2025/03/17 - 2025/06/30
课程周期15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全面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深入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科学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自然辩证法介乎于文理之间并促其相融,立足于天地人之中并使之和谐;它关注现实并深究其哲理,追溯历史且反思其终极。它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等特点,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科学认识自然界及其与人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有效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和生态文明新思想,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课程大纲
自然辩证法的整体性及其当代价值
学习内容:
1.1 自然辩证法是什么?
1.2 自然辩证法是怎么来的?
1.3 自然辩证法整体性何在?
1.4 自然辩证法当代价值何在?
1.5 自然辩证法如何学习?
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
学习内容:
2.1 自然界是物质的
2.2 自然界是联系的
2.3 自然界是发展的
2.4 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学习内容:
3.1 科学技术是什么?
3.2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是什么?
3.3 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学习内容:
4.1 哲学是什么?
4.2 哲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4.3 哲学和宗教、艺术和科学的关系何在?
4.4 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学习内容:
5.1 古代科技与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5.2 近代科技与机械论唯物主义自然观
5.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学习内容:
6.1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什么?
6.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如何形成的?
6.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如何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习内容:
7.1 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新特点
7.2 归纳与演绎、抽象和具体
7.3 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关系
7.4. 移植、交叉与跨学科方法
8.5 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学习内容:
8.1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8.2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8.3 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学习内容:
9.1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概述和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9.2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9.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新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学习内容:
10.1 科技发展的特征
10.2 生态文明的本质
10.3 生态文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