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10/22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高校山东科技大学
开课教师刘尚国于胜文景冬
学科专业工学测绘类
开课时间2025/08/17 - 2026/01/23
课程周期23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这门课会讲什么?

《工程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测绘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该课程列为“10+X”核心课程之一,同时面向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类专业,主要讲授现代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测量技术与方法,以线路工程测量为典型案例,涵盖了工程地形图应用、工程测量理论与基本观点、施工控制网敷设、施工放样方法与精度分析、工程变形监测技术与方法等内容。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工程测量学(第四版)》和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工程测量学(第二版)》等2部经典教材,本课程重构了“学会用图、掌握理论、规范建网、精心放样、典型工程、至臻监测”等8个课程模块,打造了“能力要求层次递进、知识结构逻辑环扣”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循序进阶,提升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精准”的工程测量职业素养。


本课程目前有49个知识小节,每节课程均按照相关教学视频、配套课件和若干扩展阅读材料的形式编排,便于学习者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梳理课程知识架构、洞悉与本节课程密切相关的科技及工程前沿知识。其中,扩展研读的文献资料,还可以作为开展专题汇报讨论式翻转课堂的重要素材。


当前,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49段授课视频(总时长649分钟)、366道测验习题级作业、370篇课外研读资料。章节测试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为主,用于学生的自我测验、教师的随堂测试等。而作业库主要以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主观题为主,教师可随课程进度有选择地发布给学生。此类题目贴合工程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度。

你将收获什么?

本课程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结合学校应用基础创新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围绕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及本课程的支撑作用,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线下课堂与线上课程,助力学习者收获:

知识:

系统掌握现代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

能力:

(1)获取误差分析、精度预计、仪器方法优选等工程测量方案的设计能力;

(2)训练工程量测算、网形优化、方案比选等工程建设规划的决策支持能力;

(3)提升布网观测、工程放样、变形监测、计算处理、成果分析等工程测量实践创新能力。

素养:

以大国工程测量技术创新与发展为背景,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能,培养“严谨、规范、精准”的工程测量职业素养,增强学生投身国家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适合什么人学习?

《工程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当前,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服务应用领域,涵盖了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线路工程、桥隧工程、地下工程、海洋工程等,扩展到工业、农业、林业、国土、资源、地矿等各行各业。

因此,本课程也可以作为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等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也适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从业人员。


课程大纲

课程章节

  • 绪论: 走进《工程测量学》的世界
  • 学会用图: 工程建设对地形图的要求与应用
  • 掌握理论: 工程测量学的理论与基本观点
  • 规范建网: 施工控制网布设中的若干问题
  • 精心放样: 从工程设计到建设施工的现场指挥
  • 典型工程: 线路勘测与线路工程测量
  • 至臻监测: 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
  • 工业测量: 工业设备形位检测

绪论: 走进《工程测量学》的世界

1.1 工程测量学的定义

1.2 工程测量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1.3 工程测量学的现代发展

1.4 章节习题

1.5 课程思政

学会用图: 工程建设对地形图的要求与应用

2.1 地形图的精度分析

2.2 地形图比例尺的选取

2.3 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4 章节习题

2.5 课程思政

掌握理论: 工程测量学的理论与基本观点

3.1 测量误差的分配理论

3.2 测量精度理论与精度匹配

3.3 可靠性与灵敏度

3.4 测量基准理论

3.5 工程测量学的基本观点

3.6 章节习题

3.7 课程思政

规范建网: 施工控制网布设中的若干问题

4.1 控制网精度确定的一般方法

4.2 投影变形与坐标系的选择

4.3 施工控制网的设计

4.4 典型工程施工控制网布设

4.5 特殊工程施工控制网布设

4.6 章节习题

4.7 课程思政

精心放样: 从工程设计到建设施工的现场指挥

5.1 施工放样概述

5.2 极坐标法与全站仪坐标放样法

5.3 交会法与自由设站定位法

5.4 归化法放样

5.5 GNSS RTK放样

5.6 高程放样方法

5.7 刚体的放样定位

5.8 高耸建筑物的铅垂线放样

5.9 顶管与盾构施工放样的自动化

5.10 章节习题

5.11 课程思政

典型工程: 线路勘测与线路工程测量

6.1 线路设计与线路勘测概述

6.2 线路初测阶段的测量工作

6.3 线路定测与纵横断面图测绘

6.4 基于航测、遥感及LiDAR技术的线路勘测

6.5 线路工程的平面曲线及其要素计算

6.6 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参数方程

6.7 平面曲线放样方法及相关算例解析

6.8 竖曲线

6.9 线路施工与竣工测量

6.10 高速铁路建设及其控制网布设

6.11 CPIII控制网布设与三网合一技术

6.12 轨道系统精密测量技术

6.13 章节习题

6.14 课程思政

至臻监测: 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

7.1 变形监测及其特点

7.2 变形监测技术和方法

7.3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及观测标志

7.4 垂直位移观测

7.5 倾斜测量

7.6 水平位移监测网及观测标志

7.7 视准线法测量水平位移

7.8 激光准直与引张线法

7.9 建筑主体倾斜、挠度及裂缝测量

7.10 章节习题

7.11 课程思政

工业测量: 工业设备形位检测

8.1 工业测量与工业设备形位检测

8.2 大尺寸空间坐标测量系统

8.3 工业测量系统的应用与展望

8.4 章节习题

8.5 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