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繁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两部分。生殖生理主要指,动物生殖过程的各种生理现象、调节的规律以及其中的机理,重点是家畜配子的发生、初情期、性成熟、受精、妊娠、分娩等生理现象的机理、激素的调节方式及影响因素等。繁殖技术是人们为了提高家畜的繁殖力,在不断认识动物生殖规律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系列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技术能够改变某个生殖环节、甚至调控整个繁殖过程、克服繁殖障碍等,从而显著提高家畜的繁殖效率。繁殖技术主要是人工授精、发情鉴定、发情控制、妊娠诊断、分娩控制以及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这些技术把动物繁殖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产业化的进程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本课程教学环节完成之后,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主要家养动物的生殖生理特性、常规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技术要点;借助理论学习的指导和实验课的技能训练,学生能够独立开展人工授精技术(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的稀释和稀释液的配制、精液保存、输精);能够协助开展胚胎移植操作(诱导发情、同期发情、采胚、胚胎检查、胚胎植入)和体外受精实践(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精子获能、体外受精、合子培养等);对于发情鉴定、妊娠诊断、分娩助产、不育症防治等常规繁殖技术,能够在动物生产实践中熟练掌握、正确运用。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动物繁殖学原理,逐步开展繁殖科学的理论研究并用科学理论去指导生产实践。
《家畜繁殖学》,也称为《动物繁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为动物科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动物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课,属于动物生产类的基础应用课程。此外,该课程也适用于全国高校中开设上述专业的学生、全国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在线学习,也可为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科研人员提供知识学习的参考,为动物生理知识的爱好者们业余学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