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
少于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6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高校西南大学
开课教师索化夷骞宇宋佳佳
学科专业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开课时间2024/03/04 - 2024/07/28
课程周期21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1)有害物的来源、理化性质和结构,主要包括

①外来化学物质:指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食品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污染物(如铅、贡、砷、镉)、农药残留(如有机磷农药、等)、兽药残留(如瘦肉精等)等。

②生物性污染物:细菌、霉菌、寄生虫和病毒等。

③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动植物天然含有的毒素,土豆发芽后产生的龙葵素,河豚中的河豚毒素,

④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当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接触时,其食品接触物质(包括其降解产物)可能混入或溶解到食品中,进而造成食品的化学污染。

⑤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如亚硝基化合物以及食品在高温、油炸烹调过程中形成的杂环胺、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

(2)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随同食品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过程;研究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包括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亚慢性毒性、致癌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致敏性等;研究其毒作用的机理及毒作用特征。

(3)开展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对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农药开展上市前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制定人群安全摄入限量。

(4)开展食品中外来化学物质、生物性污染物、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食品及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对人体健康的危险性评估。


课程大纲

绪论

  • 1.1 什么是食品毒理学
  • 1.2 食品毒理学研究什么
  • 1.3 学习食品毒理学有什么用?
  • 1.4 章节测验

食品毒理学基础

  • 2.1 毒物与毒性的区别
  • 2.2 剂量与剂量-反应关系
  • 2.3 毒性参数与安全限值
  • 2.4 章节测验

食品中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运和转化

  • 3.1 食品中化学物的来源
  • 3.2 生物的转运
  • 3.3 生物转化
  • 3.4 章节测验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 4.1 食品毒理学实验设计原则
  • 4.2 食品毒理学体外实验设计
  • 4.3 食品毒理学体内实验设计
  • 4.4 常用实验动物品种和特点
  • 4.5 实验动物选择方法
  • 4.6 大鼠和小鼠抓取保定及雌雄辨别方法
  • 4.7 实验动物编号方法
  • 4.8 章节测验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

  • 5.1 什么是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
  • 5.2 急性毒性试验实验动物选择要求
  • 5.3 急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与实施
  • 5.4 急性毒性试验半数致死量常用计算方法
  • 5.5 蓄积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方法
  • 5.6 什么是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 5.7 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设计与评价
  • 5.8 章节测验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及评价

  • 6.1 什么是突变?
  • 6.2 突变作用类型有哪些?
  • 6.3 致突变作用的检测方法
  • 6.4 细菌回复突变实验原理
  • 6.5 致突变实验中原则和问题
  • 6.6 章节测验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及评价

  • 7.1 癌症概述
  • 7.2 化学致癌机制与过程
  • 7.3 化学致癌物分类
  • 7.4 化学致癌作用的评价方法
  • 7.5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实验设计
  • 7.6 章节测验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生殖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及评价

  • 8.1 生殖发育毒性概述
  • 8.2 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 8.3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 8.4 章节测验

化学物质毒作用的影响因素

  • 9.1 化学毒物因素
  • 9.2 机体因素的影响
  • 9.3 环境因素的影响
  • 9.4 章节测验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程序

  • 10.1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10.2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 10.3 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 10.4 各项毒理学试验结果评价标准
  • 10.5 章节测验

食品毒理学实验操作

  • 11.1 实验动物的抓取与保定
  • 11.2 实验动物给药方式
  • 11.3 小鼠血液样本采集
  • 11.4 鼠安死术和大体解剖
  • 11.5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11.6 章节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