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宗教与民间信仰
巴蜀宗教与民间信仰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3
开课时间2023/03/28 - 2023/06/19
课程周期12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四川大学在线开放式课程群《巴蜀文化》MOOC的一种。主要揭示巴蜀宗教的历史构成与文化特质,培养当代大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尊重社会文化与信仰的多样性,并提升现代人的人文素养水平。内容涵盖巴蜀原始宗教的形态(包括古蜀国的图腾与祭祀、古代巴人的宗教与巫术)、道教在巴蜀的起源与流变(包括道教创立与天师世家、文昌崇拜与道教劝善思想、唐宋时期的巴蜀道教思想家、巴蜀道教圣地)、佛教传入与巴蜀禅学的兴盛(包括四川早期佛教传入及其遗物、巴蜀佛教雕刻绘画艺术、唐宋时期的巴蜀禅教会通、巴蜀佛教名胜),以及清代四川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包括刘门教的传承与宗教活动、白莲教与川陕农民起义、“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变)等内容,课程以知识性为基础,体现在宗教人物、名胜、经典的介绍;以启发性为指导,重在文献、考古、图像的考察与研究;以教育性为核心,多层次、多角度、跨学科,展现巴蜀宗教信仰的发展历程。

课程设计力图呈现中华多元一体的特质、提升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彰显巴蜀地方文化的魅力。并利用影视艺术之长,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集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和观赏性一体。课程预计共24个课时,约6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讲8-15分钟。


课程大纲
巴蜀原始宗教探秘(2课时)
1.1古蜀国的图腾与祭祀
1.1.1扶桑:古蜀国的太阳崇拜
1.1.2群巫之长:古蜀国的神权与王权
1.1.3羊子山土台:古蜀国的祭祀中心
1.2古代巴人的神话与巫术
1.2.1廪君化白虎:巴人的图腾神话
1.2.2巫咸作筮:巴地的原始巫术转型
道教在巴蜀的起源与流变(8课时)
2.1蜀中道教的先声
2.1.1西王母与蜀地早期神仙信仰(上)
2.1.2西王母与蜀地早期神仙信仰(下)
2.1.3灌口水神与川主祭祀
2.1.4西王母与蜀地早期神仙信仰
2.2道教创立与天师世家
2.2.1张道陵入蜀创教
2.2.2张鲁与五斗米道
2.2.3《老子想尔注》与道教神学
2.2.4道教祖庭鹤鸣山
2.3文昌崇拜与道教劝善思想
2.3.1文昌帝君张亚子
2.3.2梓潼七曲山大庙
2.3.3《阴骘文》与道教劝善书
2.4唐宋时期的巴蜀道教思想家
2.4.1王玄览与《玄珠录》
2.4.2李荣的“重玄学”
2.4.3道门领袖杜光庭
2.4.4北宋的陈抟学派
2.4.5张伯端与《慎真篇》
2.5巴蜀道教圣地
2.5.1青城山
2.5.2青羊宫
2.5.3丰都鬼城
佛教传入与巴蜀禅学的兴盛(12课时)
3.1四川早期佛教传入及其遗物
3.1.1南方丝绸之路与早期佛教传入
3.1.2乐山崖墓与中国最早的佛像
3.1.3东汉佛像摇钱树与“仙佛模式”
3.2巴蜀佛教雕刻绘画艺术
3.2.1万佛寺南朝佛教造像
3.2.2乐山大佛
3.2.3大足、安岳石窟
3.2.4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
3.3唐宋时期的巴蜀禅教会通
3.3.1玄奘法师与成都大圣慈寺
3.3.2智诜与剑南保唐禅系的开创
3.3.3马祖道一与“洪州宗”
3.3.4圭峰宗密与《禅源诸诠集都序》
3.3.5无尽居士张商英与《护法论》
3.3.6圆悟克勤与《碧岩录》
3.3.7“川藞苴”与巴蜀禅学的特色
3.3.8从《开宝藏》到《洪武南藏》
3.4巴蜀佛教名胜
3.4.1震旦第一山峨眉山
3.4.2成都文殊院与昭觉寺
3.4.3新都宝光寺
3.4.4广元皇泽寺和千佛崖
3.4.5乐山凌云寺与乌尤寺
3.4.6遂宁广德寺
清代四川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2课时)
4.1刘门教的传承与宗教活动
4.1.1刘沅及其家族
4.1.2刘门教的慈善活动
4.2清代四川的秘密社会
4.2.1白莲教与川陕农民起义
4.2.2从“啯噜”到哥老会
4.2.3袍哥与四川近代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