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绪论
-
●1.1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的重要性
-
●1.2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的重要性
-
●1.3理解土地制度
理解土地制度
-
●1.4中国土地制度的四个层次
中国土地制度的四个层次
-
●1.5“效率-分配-损耗”:土地制度的比较分析
“效率-分配-损耗”:土地制度的比较分析
-
●1.6本课程的结构:制度及变迁、热点问题、理论讨论
本课程的结构:制度及变迁、热点问题、理论讨论
-
第二章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产权制度
-
●2.1理解产权 (上)
理解产权 (上)
-
●2.2理解产权 (下)
理解产权 (下)
-
●2.3中国土地产权:所有权、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
中国土地产权:所有权、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
-
●2.4中国土地产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
中国土地产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
-
●2.5解释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解释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
●2.6解释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解释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
●2.7产权的两项前置制度
产权的两项前置制度
-
●2.8产权的两项后续制度
产权的两项后续制度
-
第三章中国土地产权之谜
中国土地产权之谜
-
●3.1中国的土地产权之谜与经济增长之谜
中国的土地产权之谜与经济增长之谜
-
●3.2地方政府代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激励机制(上)
地方政府代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激励机制(上)
-
●3.3地方政府代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激励机制(下)
地方政府代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激励机制(下)
-
●3.4地方政府代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约束机制
地方政府代理国有土地所有权的约束机制
-
●3.5央地代理所有权的第一轮互动:招拍挂的尴尬
央地代理所有权的第一轮互动:招拍挂的尴尬
-
●3.6央地代理所有权的第二轮互动:中央收权与地方应对
央地代理所有权的第二轮互动:中央收权与地方应对
-
●3.7央地代理所有权的第三轮互动:节约集约和存量优先
央地代理所有权的第三轮互动:节约集约和存量优先
-
●3.8央地代理所有权的第四轮互动:治理重塑和审批放权
央地代理所有权的第四轮互动:治理重塑和审批放权
-
●3.9纵向政府关系下的土地产权治理结构
纵向政府关系下的土地产权治理结构
-
第四章土地规划制度(上)
土地规划制度
-
●4.1理解土地规划(上)
理解土地规划(上)
-
●4.2理解土地规划(中)
理解土地规划(中)
-
●4.3理解土地规划(下)
理解土地规划(下)
-
●4.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
-
●4.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
-
●4.6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用途管制
-
第五章土地规划制度(下)
土地制度规划(下)
-
●5.1土地审批制度(上)
土地审批制度(上)
-
●5.2土地审批制度(下)
土地审批制度(下)
-
●5.3土地督察制度
土地督察制度
-
●5.4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上)
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上)
-
●5.5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中)
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中)
-
●5.6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下)
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下)
-
第六章刚性土地规划的弹性创新
刚性土地规划的弹性创新
-
●6.1浙江模式与土地发展权(上)
浙江模式与土地发展权(上)
-
●6.2浙江模式与土地发展权(下)
浙江模式与土地发展权(下)
-
●6.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重庆地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重庆地票”
-
●6.4“城乡新社区集聚”与“合村并居”的区别
“城乡新社区集聚”与“合村并居”的区别
-
●6.5规划管制与市场配置:替代还是弥补
规划管制与市场配置:替代还是弥补
-
第七章土地市场制度(上)
土地市场制度(上)
-
●7.1理解土地市场:市场的制度本质
理解土地市场:市场的制度本质
-
●7.2理解土地市场:土地市场制度
理解土地市场:土地市场制度
-
●7.3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建设过程(上)
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建设过程(上)
-
●7.4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建设过程(下)
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建设过程(下)
-
●7.5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
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
-
●7.6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征地制度改革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征地制度改革
-
第八章土地市场制度(下)
中国土地制度(下)
-
●8.1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一级市场改(上)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一级市场改(上)
-
●8.2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一级市场改革(下)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一级市场改革(下)
-
●8.3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二级市场改革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二级市场改革
-
●8.4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上)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上)
-
●8.5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下)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下)
-
●8.6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
-
第九章土地市场化与政府角色
土地市场化与政府角色
-
●9.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府有为促市场有效(上)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府有为促市场有效(上)
-
●9.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府有为促市场有效(下)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府有为促市场有效(下)
-
●9.3宅基地改革中的政府角色:向空间要地
宅基地改革中的政府角色:向空间要地
-
●9.4宅基地改革中的政府角色:向发展权要钱
宅基地改革中的政府角色:向发展权要钱
-
●9.5征地补偿的市场化:留用地政策的先行者(温州)
征地补偿的市场化:温州:留用地政策的先行者
-
●9.6征地补偿的市场化:留用地政策的获益者(杭州)
征地补偿的市场化:杭州留用地政策的获益者
-
●9.7征地补偿的市场化:留用地政策的效仿者(和林格尔)
征地补偿的市场化:和林格尔留用地政策的效仿者
-
●9.8留用地政策的异化与演化:政府的激励与选择
留用地政策的异化与演化:政府的激励与选择
-
●9.9农村土地市场化的治理机制
农村土地市场化的治理机制
-
第十章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保护制度
-
●10.1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上)
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上)
-
●10.2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下)
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下)
-
●10.3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
●10.4耕地从数量、质量再到生态的保护
耕地从数量、质量再到生态的保护
-
●10.5从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从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
●10.6新时代耕地保护的目标导向
新时代耕地保护战略:新时代耕地保护的目标导向
-
●10.7新时代耕地保护的战略任务与战略措施
新时代耕地保护战略:新时代耕地保护的两大战略任务与两类战略措施
-
●10.8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梳理
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梳理
-
第十一章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
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
-
●11.1保护18亿亩耕地的由来
保护18亿亩耕地的由来
-
●11.2“18亿”是个科学的数字吗?
“18亿”是个科学的数字吗?
-
●11.3耕地保护属于公共物品供给
耕地保护属于公共物品供给
-
●11.4如何激励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项目制”
如何激励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项目制”
-
●11.5耕地保护中的项目制:以土地整治项目运作为例(上)
耕地保护中的项目制:以土地整治项目运作为例(上)
-
●11.6耕地保护中的项目制:以土地整治项目运作为例(下)
耕地保护中的项目制:以土地整治项目运作为例(下)
-
●11.7土地整治项目制的分权效果
土地整治项目制的分权效果
-
第十二章耕地生态占补平衡机制
耕地生态占补平衡机制
-
●12.1耕地占补平衡忽视生态价值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忽视生态价值平衡
-
●12.2生态占补的海外经验:德国的“生态账户”
生态占补的海外经验:德国的“生态账户”
-
●12.3生态占补的海外经验:美国的“湿地银行”
生态占补的海外经验:美国的湿地银行
-
●12.4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上)
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上)
-
●12.5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下)
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下)
-
●12.6中国耕地生态占补的市场机制初探
中国耕地生态占补的市场机制初探
-
第十三章土地制度变迁、热点和理论:回顾与展望
土地制度变迁、热点和理论:回顾与展望
-
●13.1土地四类制度体系
土地四类制度体系
-
●13.2土地制度变迁四个阶段
土地制度变迁四个阶段
-
●13.3解读土地制度热点问题(上)
解读土地制度热点问题(上)
-
●13.4解读土地制度热点问题(下)
解读土地制度热点问题(下)
-
●13.5理解中国土地治理的体制机制
理解中国土地治理的体制机制
-
●13.6土地治理的效率、分配与损耗
土地治理的效率、分配与损耗
-
●13.7献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们
献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