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讲述1)植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性;2)生物界的划分及植物的类群;3)植物的多样性;4)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1.1植物界类群及多样性
本节主要讲述1)植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性;2)生物界的划分及植物类群 ;3)植物的多样性;4)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性。
-
●1.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主要讲述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光合作用);2)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中的作用;3)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4)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
第二章植物细胞
本章主要讲述1)植物细胞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细胞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大小与形态、细胞的类型与生命形态。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讲述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质体、液泡和细胞壁。
-
●2.1植物细胞概述
本节主要讲述细胞基础知识(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大小与形态、细胞的类型与生命形态)和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概述除细胞壁、质体、液泡之外构成细胞的结构单位,包括原生质及原生质体的概念,细胞核、质膜、 胞基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核糖体、 细胞骨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
●2.2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本节主要讲述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质体(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和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
●2.3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本节主要讲述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细胞壁,包括细胞壁的功能、组成、细胞壁的发生和分层及细胞壁的特化类型。
-
第三章植物组织
本章主要讲述1)植物组织的基本概念及类型;2)各种组织的特点和类型;3)复合组织的种类;4)组织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
●3.1植物组织概念及类型
本节主要讲述1)植物细胞生长的概念;2)植物细胞分化、脱分化的概念;3)细胞的“全能性”概念及细胞分化、脱分化的本质;4)植物组织的概念以及类型。
-
●3.2分生组织
本节主要讲述分生组织的特点、功能、分布及分类。按发生部位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按来源、发展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
●3.3简单组织
本节主要讲述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结构的特点和类型。根据薄壁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根据机械组织细胞形态、 细胞壁加厚程度、方式的不同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根据分泌结构的存在部位和分泌物的溢排情况,可将分泌结构划分为外分泌结构(腺毛、腺鳞、盐腺、蜜腺和排水器等)和内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两类。
-
●3.4复合组织
本节主要讲述复合组织的种类、特点及组织系统的概念等内容。复合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和维管组织。重点讲述了构成维管组织的主要简单组织 ---输导组织的特点和类型、维管组织的构成及维管束的概念及分类。维管植物可分为三种组织系统: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
-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本章的主要讲述1)营养器官的来源---植物种子的组成、类型、萌发和幼苗类型;2)营养器官(根、茎)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器官的发育过程等内容。
-
●4.1营养器官的来源---植物种子
本节主要讲述种子组成、种子类型、种子萌发和幼苗类型等内容。
植物种子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是一致的,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根据种子成熟后有无胚乳,可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萌发,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新一代植物体的主根,接着胚芽突破种皮形成新一代植物体的茎和叶,从而形成一株幼苗。由于种子萌发时上胚轴和下胚轴的不等速生长造成幼苗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之分。 -
●4.2根的形态与结构
本节主要讲述1)根的主要功能及变态根(贮藏根、气生根、支柱根、呼吸根、攀援根和攀援根)的特殊功能、根的类型(定根和不定根)及根系的类型(直根系和须根系)及分布(深根系和浅根系);2)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包括根尖的分区、根的初生结构和侧根的形成;3)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根的次生结构、裸子植物根的特点和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4)根瘤与菌根。
-
●4.3茎的形态与结构
本节主要讲述1)茎的功能与形态,包括茎的主要功能、茎的基本形态
和术语、芽的类型和分枝的关系(二叉分枝、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和茎的变态类型(根状茎、贮藏的地下茎、茎卷须、茎刺和叶状茎);2)茎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包括茎尖的结构与发育、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3)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包括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的来源、细胞组成、分裂方式、衍生细胞的发育及季节性活动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及次生生长。
-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本章的主要讲述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包括1)繁殖的类型;2)花的形态结构与发育;3)雄蕊的发育与结构;4)雌蕊的发育与结构;5)开花、传粉与受精的过程;6)种子与果实的形成过程;7)以松科松属植物为例,讲述裸子植物的繁殖过程。
-
●5.1花的形态构造及发育
本节主要讲述繁殖的类型(营养繁殖、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花的组成(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各部分形态术语及结构。花部变化、花序类型及花芽分化。
-
●5.2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本节主要讲述花药的发育、结构与花粉粒的形成、花粉粒的形态与结构和花粉的生活力。雄蕊是花中雄蕊原基发育而成的,由花丝和花药构成,其中花药由花粉囊和药隔组成,花粉囊内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花粉粒内含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精子。
-
●5.3雌蕊的发育与结构
本节主要讲述雌蕊的结构、胚珠发育过程及蓼型胚囊的发育过程。雌蕊由花芽中雌蕊原基发育而来,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心皮,形态上可区分为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子房内的胎座上着生胚珠,胚珠由珠心、珠被、珠孔、珠柄几部分组成,珠心内形成胚囊,胚囊中产生卵细胞和中央极核。
-
●5.4开花、传粉与受精
本节主要讲述开花、传粉与受精的过程。在花中雌、雄蕊发育成熟后,花粉粒从花粉囊中散出,经不同的传粉方式(风媒、虫媒、鸟媒及水媒),传至雌蕊柱头,经与柱头识别后,萌发形成花粉管,将精子输送至胚囊,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结合,完成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过程。
-
●5.5种子与果实的形成
本节主要讲述种子与果实的形成过程及果实的类型。被子植物双受精后,受精卵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在受精作用的刺激下,胚珠外的子房壁形成果皮;果皮和由胚珠形成的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
●5.6裸子植物的繁殖
本节以松科松属植物为例,讲述裸子植物的繁殖过程。包括小孢子叶球及雄配子体的结构和发育、大孢子叶球及雌配子体的结构和发育、传粉与受精和胚与胚乳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
第六章植物界基本类群及分类
本章的主要讲述植物系统分类基础知识和植物界基本类群(藻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繁殖方式及常见植物等内容。
-
●6.1植物系统分类基础
本节主要讲述植物系统分类基础。包括1)分类学及系统学的概念和分类系统的类型;2)物种的概念;3)植物命名及分类单位;4)现代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5)花程式和检索表。
-
●6.2低等植物
本节主要讲述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划分,了解孢子植物、种子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隐花植物和显花植物及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各包括哪些类群。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有何区别?简要介绍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的特点。重点讲述藻类植物(蓝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的一般特征、繁殖及生活史、分类及代表植物。
-
●6.3苔藓植物
本节以地钱和葫芦藓为例,主要讲述苔纲和藓纲植物的一般特征、形态构造、繁殖、生活史、分类及代表植物、苔鲜植物在大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
●6.4蕨类植物
本节主要讲述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形态构造、繁殖、生活史、分类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在大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
●6.5裸子植物
本节主要讲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特征、种类概况、分类及代表植物;重点讲述松、杉、柏三科的特征及主要区别,以及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
第七章 被子植物
本章的主要讲述1)被子植物一般特征;2)被子植物分类(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3)木兰亚纲(木兰科和毛茛科)、金缕梅亚纲(胡桃科和壳斗科)、石竹亚纲(石竹科和蓼科)、五桠果亚纲(锦葵科、杨柳科和十字花科)、蔷薇亚纲(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和伞形科)、菊亚纲(茄科、唇形科、木犀科和菊科)和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和兰科)植物的识别特征、种类与分布和常见属种及经济价值。
-
●7.1木兰亚纲
本节主要讲述木兰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识别特征、种类与分布和常见属种及经济价值。
-
●7.2金缕梅亚纲
本节主要讲述壳斗科和胡桃科植物的识别特征、种类与分布和常见属种及经济价值。
-
●7.3石竹亚纲
本节主要讲述石竹科和蓼科植物的识别特征、种类与分布和常见属种及经济价值。
-
●7.4五桠果亚纲
本节主要讲述锦葵科、杨柳科和十字花科植物的识别特征、种类与分布和常见属种及经济价值。
-
●7.5蔷薇亚纲
本节主要讲述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和伞形科植物的识别特征、种类与分布和常见属种及经济价值。
-
●7.6菊亚纲
本节主要讲述茄科、唇形科、木犀科和菊科植物的识别特征、种类与分布和常见属种及经济价值。
-
●7.7单子叶植物纲
本节主要讲述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和兰科植物的识别特征、种类与分布和常见属种及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