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从宏观角度阐明学习中国古诗词的意义,对组成《中国古诗词探胜》课程的五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
●0.1绪论
从宏观角度阐明学习中国古诗词的意义,对组成《中国古诗词探胜》课程的五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
第一章先秦诗歌
本章主要学习《诗经》中的五首诗歌和楚辞中的三首诗歌。《关雎》《桃夭》为爱情婚姻诗,诗中蕴含着那个时代婚恋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以及先秦女性美的观念。《鹿鸣》为宴飨诗,诗中融汇着西周时期以“和”为主旨的宴饮礼乐精神;《采薇》为行役诗,是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的浑成诗篇,诗中的戍卒有着真实的生命状态。《七月》为古代农事诗的典范之作,这首诗朴拙清新、典核庄重,可算是西周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农耕全景图。通过这五首诗的学习,还可以深入理解《诗经》比兴、复沓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楚辞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离骚》对忠、怨之情的抒发;《离骚》中“独立不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中象征美德、圣君、贤士的香草美人意象;《山鬼》中高洁多情的苦恋者形象;《招魂》中上下四方恐怖世界与故国故乡温馨天地的强烈对比。
-
●1.1《诗经》
了解《诗经》中婚制婚俗、婚恋诗基本内容;理解掌握《关雎》诗意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理解掌握《关雎》兴寄手法的运用。理解《桃夭》诗意;掌握《桃夭》何以成为爱情婚姻诗中的经典之作;理解《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女性美的观念。了解周代“乡饮酒礼”和“燕礼”;理解《鹿鸣》中宴饮礼乐精神;掌握《鹿鸣》的诗意与主旨精神“和”。了解中国古代的“行役”;掌握《采薇》的结构与诗意;理解以《采薇》为代表的行役诗歌中的戍卒形象。了解《诗经》中“农事诗”概况;理解《七月》何以成为古代农事诗的典范之作;掌握《七月》中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农耕全景图。
-
●1.2楚辞
《离骚》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忠怨之情是《离骚》的主旨。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离骚》中高洁坚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香草美人意象:香草一方面象征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象征恶势力。美人或是象征圣君贤臣,或是自喻。《山鬼》主人公形象:神性与人性兼具的苦恋者。《招魂》诗中的强烈对比:恐怖世界与温馨天地。
-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代表,以描写民生疾苦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长于叙事,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东汉后期出现的《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妙用比兴,境界旷远,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魏晋建安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建安风骨”。正始时期阮籍、嵇康等诗人,崇尚自然,反对名教,诗歌创作“阮旨遥深”“嵇志清峻”,形成独特的“正始之音”。晋宋之交陶渊明的田园诗,拥有平淡质朴的诗风,表现了高洁脱俗的人格和清新淡远的审美意趣。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模山范水,诗风清新,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齐代永明年间出现的“永明体”,后世又称为“新体诗”,成为后世格律诗的开端。由于南北分治,南北朝的乐府民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南朝乐府民歌多写爱情,婉转明丽,诗风清绮婉约。北朝乐府民歌内容丰富,直抒胸臆,诗风质朴粗犷。
-
●2.1秦汉诗歌
汉乐府《陌上桑》:诗歌通过描写采桑女子秦罗敷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塑造了罗敷这一美丽、坚贞、机智、爽朗的女性形象。艺术特色一是罗敷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二是喜剧气氛的营造,三是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妙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抒发了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情,结构精妙,浑然天成;善于抒情,委曲婉转;语言浅近自然,韵味悠长。
-
●2.2魏晋诗歌
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在这首诗中,曹植以“宕子妻”自比,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体现了曹植诗歌“情兼雅怨”的特点。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本诗凄清悲凉,寄托了诗人无限的忧思,诗歌以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含蓄蕴藉,寄托遥深。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这首诗虽然只是写了躬耕田园日常生活的片段,看起来平平淡淡,却内涵丰富。陶渊明化用和超越了前人的作品,表现了陶渊明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同时揭示了劳动对人生的重大意义,也体现了陶渊明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劳动和菊花、松树、酒一样,成为陶渊明人格的象征。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作者从石壁精舍归来时傍晚泛州巫湖的景色。他都能捕捉住其光、影、形、色的特点,用精确的语言加以描绘,绘声绘色,形似逼真,给人清新之感。
-
●2.3南北朝诗歌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作者从石壁精舍归来时傍晚泛州巫湖的景色。他都能捕捉住其光、影、形、色的特点,用精确的语言加以描绘,绘声绘色,形似逼真,给人清新之感。《西洲曲》:这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它以一个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限思念,情思缠绵,清代陈祚明誉之为“言情之绝唱”。诗歌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心理,尤其是精妙绝伦的结构和语言艺术,体现了南朝民歌清新婉丽的特点。
-
第三章唐五代诗词
唐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初唐王绩《野望》洋溢着淳朴清新的气息。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杨炯《从军行》两诗中,明朗、奋发的胸襟跃然可感,可以感到盛唐时代足音的临近。盛唐气象,蔚为大观。诗坛上,王维《少年行》与“辋川诗”写出两种韵味:健朗与幽静。高適《燕歌行》极具现实批判力。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展现出“长诗必有波澜在”的结构特色;其绝句则是清新飘逸诗风的生动表征。杜甫《北征》表现出“大爱”与“私情”相融合的“诗圣”情怀;其《秋兴八首》则是沉郁顿挫诗风的鲜明体现。 中唐启变,韩愈《山石》呼吁打破人生羁绊,也体现出诗歌的新变。白居易《观刈麦》与《问刘十九》呈现出典型的“士”之两面:兼济与独善。晚唐李商隐、杜牧的诗歌,是唐诗的最后的一抹光辉。五代时期李煜的词作,使词完成了从娱宾之作向抒写个性真情的彻底转变。
-
●3.1初唐诗
本节选讲的是初唐诗。在唐代初年占据主流的宫廷诗风之外,王绩的五律《野望》展示了淳朴清新的美学风貌,表现出诗人(士人)对乡野世界的回归与疏离并存的复杂心态。在同属“四杰”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杨炯《从军行》两首五律中,奋发的胸襟与明朗的境界跃然可见,这种胸襟和境界在高宗、武后朝宫廷诗风之外开疆辟土,为壮朗、明丽的“盛唐之音”开了风气。
-
●3.2盛唐诗
本节选讲的是盛唐诗。王维七绝《少年行》(其一)与“辋川诗”五绝一组,生动体现出诗人作品的两种面相:健朗与幽静。高適《燕歌行》中对比讽刺手法的成功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写实性和批判力。李白七古《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展现出“长诗必有波澜在”的结构特色。李白绝句(含五绝和七绝)一组,是太白清新与飘逸诗风的生动表征。杜甫五古《北征》表现出作者“大爱”与“私情”相融合的“诗圣”情怀。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一是诗人沉郁顿挫诗风的鲜明体现。上述诗章,皆是盛唐诗中的代表性作品与不朽瑰宝。
-
●3.3中唐诗
本节选讲的是中唐诗。韩愈七古《山石》展示出诗人对精神羁绊与自由的追问与以文为诗的创作特色,具有重大诗史意义。白居易人生前期所作的五古《观刈麦》与后期所作的五绝《问刘十九》呈现出典型的“士”之为“士”的两个侧面——兼济与独善,鲜明地表现出两种美学特色——慷慨与闲适。白居易一派以平易通俗为最大特色,韩愈一派诗风雄强险怪,一起构成中唐诗坛并峙的双峰。
-
●3.4晚唐五代诗词
本节选讲的是晚唐五代诗词。李商隐的两首七律代表作《隋宫》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展现出诗人绮怀与大道同在的丰富而深幽的心态,奏响了唐诗令人回味的尾声。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两词,将个体的亡国深悲延伸到人类的普遍感伤,遂成经典之作,而后启两宋词坛之繁盛。
-
第四章两宋诗词
两宋诗词(北宋南宋)是中国诗歌继唐代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诗词很好地反映了北宋改革、南宋抗战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词经唐五代孕育、发展至宋蔚为大观,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成为一代之文学;诗歌在唐诗讲究情韵、比兴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创新,形成了世俗化的主题内容倾向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等的艺术特征,从而奏响了有别于“唐音”的“宋调”。
-
●4.1北宋诗词
林逋是宋初诗坛三大流派之一的晚唐体的代表,其诗崇尚贾岛、姚合等中晚唐诗风,其《山园小梅》取景幽深,情趣活泼,有句有篇,意境浑融,写景精细,字句精炼,体现了诗歌由唐向宋的过渡。 梅尧臣是北宋中前期诗坛在创新、探索方面颇具代表性的诗人,《东溪》诗所体现出的题材世俗化与风格的平淡追求,富于理趣,都代表了宋诗发展的方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词至北宋前中期,柳永大力写作慢词,审美趣味与内涵由雅转俗。《望海潮》词属自创词调,写杭州风光,创造性地使用铺叙与白描手法,代表了北宋词的新变。《明妃曲》作为王安石早期的咏史诗,借史明志,见识卓异,议论警精,充分体现了宋诗长于议论的特征。王安石晚年写景诗则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雅丽精绝,被称作“王荆公体”(“半山体”)。 苏轼是宋代词坛开宗立派大家。《江城子·密州出猎》刻画了以身许国“挽雕弓”、“射天狼”的壮士形象,体现了其词风豪壮的一面。代表了苏轼以诗为词,能冲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开拓词境,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所取得的成就。与《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不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表达词人旷达情怀的词,代表了苏轼对词境的进一步开拓,是苏词风格多样性的体现。苏轼诗歌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写出了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乐观精神和宠辱不惊的阔大胸怀,描写、抒情、议论、用典等艺术手法与技巧的娴熟运用,笔势飞腾,辞采壮丽,是苏诗中的精品。黄庭坚是北宋江西诗派的代表,其诗与苏诗齐名并称“苏黄”。《寄黄几复》体现了其“生新”的艺术追求,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以寻常典故经过巧妙构思,以故为新,整体上取得新奇的艺术效果。北宋后期词坛,贺铸词风格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青玉案》词中描写“闲愁”的名句,连用三种意象表现出愁思的广度、密度与长度,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可见的形象,构思巧妙,堪称绝唱。
-
●4.2南宋诗词
全词采取对比手法,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确为易安体的风格。这首七绝,悲愤情绪出之清丽流转的字句,清致深婉,看似平淡的四句之中,包蕴着巨大的情感能量。全词格调低回,哀怨,悱恻动人,表达了陆游、唐琬两人相爱之深,也倾诉了别后的相思之切。比较隐晦地控诉了封建礼教拆散恩爱夫妻、造成悲剧的现实。词写得含蓄曲折,意晦词深。辛弃疾作为豪放派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这首《青玉案·元夕》却风格婉约,刻画了一位不慕繁华、自甘寂寞的“那人”形象,词人对“她”的追求,表达了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词作代表了辛词风格多样化的一面。全诗通过歌颂乱世忠臣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在安史之乱中的首义壮举与牵制之功,表明自己光昭日月的志节。
-
第五章元明清诗词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晚期,元明清诗词表现出时代的特色。元代诞生了一种新诗体——散曲,它与词在音韵、用词、风格上都有差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明诗流派众多,理论活跃,但一流作家较少。高启才华高逸,是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清代诗词曲皆有所发展,被认为是古典诗词集大成的时代,出现了朱彝尊、陈维崧、纳兰性德等著名词人。诗歌理论丰富,出现了神韵、格调、肌理、性灵四大诗论,表现了唐宋之后诗歌的进一步探索。
-
●5.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秋兴之祖,游子思乡
主要包括马致远简介、散曲的体式和艺术特征、《秋思》的艺术特色。
-
●5.2王冕《墨梅》与《白梅》——坚守情操,甘心守贫
主要包括王冕简介、王冕咏梅诗概况、《墨梅》与《白梅》的人格精神。
-
●5.3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关心国事,居安思危
主要包括高启简介、高启诗的题材与风格、《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的题旨与艺术特点。
-
●5.4吴伟业《圆圆曲》——春秋笔法,诗史风范
主要包括吴伟业简介、吴伟业与“梅村体”、《圆圆曲》的历史背景、题旨和艺术特点。
-
●5.5陈维崧《醉落魄·咏鹰》《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气魄宏大,笔力遒劲
主要包括陈维崧简介、陈维崧词的题材与风格、《醉落魄·咏鹰》《南乡子·邢州道上作》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
-
●5.6纳兰性德《长相思》《木兰花令》——幽艳哀断,词以情胜
主要包括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的词坛地位和风格、《长相思》《木兰花令》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
-
●5.7王士禛《秋柳》其一——含蓄妍丽,幻灭之哀
主要包括王士禛简介、王士禛与“神韵说”、《秋柳》其一的题旨和艺术特点。
-
●5.8袁枚《苔》《所见》——诗写性情,灵机风趣
主要包括袁枚简介、袁枚与“性灵说”、《苔》《所见》的题旨和艺术特点。
-
●5.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抨击时弊,愤懑不平
主要包括龚自珍简介、《己亥杂诗》创作背景、《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的题旨和艺术特点。
-
●5.10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救亡图存,甘洒热血
主要包括秋瑾简介、秋瑾诗词创作分期及特点、《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