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导论
什么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历程。
-
●0.1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的学科。
-
●0.2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欲望、稀缺性、经济物品、消费品、生产品、土地、劳动力、资本品以及生产可能性曲线等概念
-
●0.3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有关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需要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足的系统学科。
-
●0.4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
●0.5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经济学研究有两大前提:稀缺性和理性人
-
●0.6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经济学的五大重要思维方式:决策之前要考虑机会成本;理性人考虑的是边际量;一切向前看,过去已经发生的,吸取教训,不要过多考虑;扬长避短,分工和合作,能够产生更多的产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0.7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从启蒙到百花齐放的五个重要阶段:启蒙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新古典综合派、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
第一章GDP及其核算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概念;学习GDP核算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核算方法;学习与GDP相关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其他衡量指标;学习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掌握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计算方法
-
●1.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1.2GDP的核算
GDP的两种方法,一种就是直接核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法,即支出法。另一个就是将各个环节的收入累加再一起,即收入法,或成本法。
-
●1.3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基本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
●1.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推导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条件下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
●1.5名义GDP和实际GDP
GDP的变动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 二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名义GDP 又称为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第二章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开始学习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是解决GDP为什么会如此的理论。本章来学习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当中最基础的收入-支出模型。介绍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并以此推导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条件下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掌握几部门经济系统下投资、消费、政府购买等乘数的计算方法。
-
●2.1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
●2.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狭义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公示表示为c=c (yd) ,其中 yd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由消费函数可以得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
●2.3储蓄函数
储蓄额等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差额,由消费函数可以推导出储蓄函数。由储蓄函数可以得到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
●2.4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y = c + i , c = a + by.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 (a+i) /(1- b)
-
●2.5乘数论
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这就是乘数效应。
-
●2.6三部门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则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总和。
-
●2.7四部门收入决定
开放经济一国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
-
第三章IS-LM模型分析
阐述本章与前、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介绍本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本章主要学习投资的影响因素,建立投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推出IS曲线及其函数;学习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及其利率的决定;代数式与几何方法推导LM曲线;重点要求掌握IS - LM模型分析;最后,总结与概括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
●3.1投资的决定
要求理解并能阐述本章与前、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本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学习投资函数与投资曲线,掌握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与计算。
-
●3.2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掌握IS 曲线的含义,IS曲线的推导(函数式法推导、几何方法推导)过程,IS曲线图不同位置的点的含义,重点掌握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以及IS曲线的移动(即:影响IS曲线截距的因素),并理解本节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
-
●3.3利率的决定
重点学习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要求掌握“流动性偏好”,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的含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理解流动偏好陷阱的含义,货币供给的含义,重点要求掌握均衡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
●3.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要求掌握LM 曲线的含义,LM曲线的推导(函数式法推导、几何方法推导),不同点的含义,重点学习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LM曲线的移动(即是:影响LM曲线截距的因素),以及理解本节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
-
●3.5IS-LM模型分析:两个市场的共同均衡
理解IS-LM模型的含义,掌握IS-LM模型的代数方法推导过程,IS-LM模型四个区域的划分与分析,了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经济系统的自动调整的分析过程,掌握均衡收入与利率的变动的分析方法,掌握并运用本节对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进行理论分析。
-
●3.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理解凯恩斯理论的框架图,掌握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理解凯恩斯对于经济萧条的根源的解释,掌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数学模型逻辑
-
第四章AD—AS模型
本章介绍AD曲线的定义及其变动以及把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放在一起考察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
●4.1总需求曲线
AD曲线的定义及其变动
-
●4.2总供给曲线
AS曲线的定义及其变动
-
●4.3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
把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放在一起考察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
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阐述本章与前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介绍本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本章主要学习失业概述、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成本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七部分内容。
-
●5.1失业概述
要求理解构成失业的基本条件,重点学习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掌握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重点理解充分就业的含义。
-
●5.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要求能运用微观经济学的供给---需求分析框架对不同类型的失业加以解释
-
●5.3失业的影响
理解失业的社会和经济影响,重点学习奥肯定律,理解失业的治理
-
●5.4通货膨胀概述
要求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CPI、PPI和GDP折算指数以及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掌握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的通货膨胀,掌握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掌握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理解通货紧缩的含义
-
●5.5通货膨胀的原因
掌握货币数量论、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以及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对通货膨胀的原因的阐释
-
●5.6通货膨胀的成本
要求理解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理解通货膨胀的治理
-
●5.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重点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其政策含义,掌握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理解牺牲率和痛苦指数
-
第六章经济增长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6.1资本积累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及稳态的形成
-
●6.2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使稳态中消费达到最大水平的储蓄率水平
-
●6.3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考虑人口增长对基本索罗模型的改变;考虑技术进步对基本索罗模型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