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养牛业被公认为是节粮、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养牛业改变了农业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奶牛肉牛的发展进展,了解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历程。
-
●1.1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养牛的在国名经济中意义重大。奶牛属于反刍动物,能将人类及其他畜禽所不能转化利用的低廉的农作物秸秆类通过其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分解转化为高营养价值的牛奶和牛肉。养牛业是节粮、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被普遍接受,奶牛业改变了传统的“二元结构”为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或饲料的“三元结构”,养牛业地位不断提高。
-
●1.2高级营养食品牛奶的好处
牛奶能为人类提供最优质、最完善的营养,营养学家将牛奶称为“白色血液”。主要讲了牛奶的营养成分,与主要的优质食品相比的优势和奶牛对人类健康的积极作用。
-
●1.3国内外奶牛业进展
主要介绍了我国奶牛存栏数量变化和生产水平,我国奶牛资源的分布和优势产区,养牛规模结构发生的变化,乳制品的人均消费水平等;介绍了奶牛业发达国家美国和新西兰的奶牛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对比还有一定差距。
-
●1.4我国奶牛业发展历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随之“早餐革命”、启动了“学生饮用奶计划”,“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来源”被人们接受,消费群体扩大,牛奶消费剧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依据我国的国情,详细分析我国奶牛业的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为养牛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
●1.5肉牛业发展趋势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肉牛养殖的水平,养殖方式,消费结构和发展动态,研究我国的肉牛现状,为指引我国肉牛业发展提供依据。
-
第二章牛的生物学特性
在长期的牛的进化过程中,牛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本质的规律性,就是牛的生物学特性,只有按照牛的生物学特性养牛才是科学的养牛,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
●2.1牛的生态学特性
牛的生态学特性与牛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如瘤胃的特点,集群性,牙齿变化规律等,根据牛的生态学特性管理牛的生产将事半功倍。
-
●2.2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牛是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消化生理。瘤胃发酵特性决定牛可以高效利用纤维饲料为人类提供高级营养食品牛肉和牛奶,认真学习牛的反刍机理,提高瘤胃内环境的健康水平,减少不利的发酵活动,将大幅度提高牛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2.3瘤胃微生物及瘤胃功能调控
掌握牛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和生长规律,营养代谢的平衡,主动调节牛瘤胃的内环境向着有利于微生物发酵的方向进行,在能氮同步释放的条件下达到瘤胃发酵的最佳状态,保证瘤胃健康才能高产高效。
-
第三章牛的品种
牛的品种对生产性能影响很大,高效养牛首先要养优良品种,学习和掌握优良的牛品种,才能高效科学养牛,养殖优秀品种是提高牛生产性能的基础。
-
●3.1奶牛品种
我国奶牛养殖量很大,荷斯坦奶牛是公认的优良品种,但是我国自己的优良品种资源也要加以利用和保护,比如牦牛等宝贵的特有资源,可满足人类的某些特殊需求。有些品种可生产高乳脂产品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娟珊牛等。充分开发牛品种资源,可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
-
●3.2国外良种肉牛品种
我国的肉牛养养殖基础比较差,特别是在品种的育种上,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引进优良的肉牛品种,保种和利用相结合,学习和掌握国外肉牛品种意义很大。
-
●3.3国内良种肉牛品种
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品种改良本地牛取得了很大进展,了解我国的这些优良品种的育种过程和特点,对形成我国自主的良种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
●3.4我国分布的基础牛品种
我国分布的一些基础的牛品种,虽然生产性能不高,但是随着人类对牛功能产品的需求变化,这些宝贵的牛品种是宝贵的基因库,必将在将来的新品种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
●3.5高档肉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档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研究和学习高档牛肉的生产和标准,开发出我国自己的高档牛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3.6水牛
水牛是我国宝贵的牛资源,有着普通牛肉无法替代的优势,保护水牛资源,开发水牛特色产品,科学养殖水牛,必将大幅度提高水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
●3.7牦牛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是最有特色的品种资源,研究牦牛的习性和养殖技术,开发特色牦牛产品,把牦牛品种推向世界,让牦牛产品造福全世界,具有远大的前景。
-
第四章线性评定和体况评分技术
奶牛线性评定是根据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评定出优质奶牛,已证明,具备标准功能体型的牛群生产性能好,寿命长,经济效益高,同时集约化饲养要求体型一致。奶牛体况是奶牛营养代谢规律及人们饲养效果的客观反映,也是奶牛高产与健康的标志之一。这两项技术是奶牛选牛和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
●4.1奶牛体况评分
根据观察和触摸尾根、后躯和腰区的皮下脂肪蓄积量而进行的主观评分。生产中可通过牛的体况评分指导生产,保证牛的健康发育,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性能。
-
●4.2奶牛体型线性评定
把牛的体型转化为线性评分,减少主观评分,更加科学的选出优秀的牛进行高效育种和生产,对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
●4.3奶牛相术—如何选好奶牛
在实践中选好奶牛有很多宝贵经验和方法。学习奶牛的选牛技巧是高效养牛的必备基础知识。
-
●4.4肉牛相牛术
选出好的肉牛架子牛是肉牛肥育的重要工作,根据肉牛体况评分可以有效的评定出具有较高肥育价值的肉牛,可大大的提高肥育肉牛的经济效益。
-
第五章牛的遗传育种与繁育技术
牛的遗传和育种遵循一定的规律,合理选种和选配,掌握科学的育种方法,可大幅度的提高育种进程和育种效率;提高公母牛的健康和质量,掌握科学的配种技术将极大的提高生产牛群的质量,创造更高的效益。
-
●5.1选种
选出优秀的公母牛,建立完善的系谱,将有效减少劣质牛的后代数量,提高优质牛群的同质性,推进牛的育种进程和生产效益。
-
●5.2选配
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是有目的的决定公母牛的交配,以使其后代能将双亲的优良性状和遗传基础结合在一起,使后代获得较大的遗传改进。选配能创造变异,又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培育出理想的牛品种。
-
●5.3杂交育种方法
按杂交的目的,可把杂交分为育种性杂交和经济性杂交两大类型。前者主要包括级进、导入、杂交等;经济杂交也叫生产性杂交。是采用不同品种间的公母牛进行杂交,以提高后代经济性能的杂交方法。杂交育种是为了获得杂种优势,提高牛群的生产性能。
-
●5.4现代生物技术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
目前人工授精在世界奶牛中的应用面在90%以上,以人工授精为技术基础的奶牛育种方案,即所谓的AI育种体系,使用核心群育种的超数排卵(MOET)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还有遗传标记辅助选择(MAS),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TLs)和克隆牛等,都为加速奶牛的育种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
●5.5奶牛群体遗传进展
主要介绍了通过遗传评估(包括基因组选择、后裔测定等)和遗传优势的扩散(包括AI技术推广、 ET技术等)培育优秀种公牛,充分利用这些种牛的遗传物质,改良生产群,以便提高整个牛群的生产获利性和达到预期的遗传进展。
-
●5.6公牛生殖器官的检查方法
奶牛育种的重点是培育优秀种公牛,因此要有科学的种公牛的生殖器官的检查和保健的方法才能提高公牛的生产性能,创造更多效益。
-
●5.7公牛精液检查与采精
公牛的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母牛群的繁殖性能,做好精液品质检查与采精对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和犊牛健康有重要意义。
-
●5.8母牛的发情与奶牛输精
母牛发情的准确鉴定可大大提高配种成功率和母牛的繁殖效率,掌握母牛发情规律和适时输精技术是提高养殖奶牛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
第六章牛的饲料营养特性及粗饲料加工
牛的饲料因可以大量利用纤维而不同于其它单胃动物,饲料的精粗比例,粗饲料的质量,加工方法,收割时间,日粮的配合,添加剂的合理使用等都对牛饲料产生很大的影响,系统学习牛饲料的营养特性对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有深远的意义。
-
●6.1青饲料与粗饲料
主要讲述青饲料和粗饲料的种类,营养特性,适口性,适宜的收割时间等知识,以利于提高饲料的品质,进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
●6.2精料补充料和饲料添加剂
奶牛的精料补充料包含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钙磷补充料、食盐和各种添加剂。精料补充料是能补充青粗饲料养分含量不足的配合饲料,这里主要介绍:玉米、麸皮、小麦、大麦、燕麦、高粱等能量饲料;豆饼、豆粕、菜籽饼、棉籽粕等蛋白质饲料,简介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等,这些都是科学配制牛饲料的基础知识,可显著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
●6.3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
粗饲料营养含量比较低,数量比较大,适宜的加工方式可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因此,掌握粗饲料的加工和调制方法,高效率转化粗饲料,可大幅度提高牛的生产性能。
-
●6.4全混合日粮技术
将牛饲料的各种营养素,粗饲料,精饲料等全部混合到一起,添加一定水分混合成全混合日粮,大大提高了适口性和饲料利用率,学习和掌握全混合日粮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
第七章奶牛的营养需要
奶牛营养利用是有一定顺序的,不同时期奶牛营养需要也是不同的,奶牛的营养需要使用干物质来衡量,奶牛的营养需要包括能量、蛋白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的需要。
-
●7.1奶牛的干物质需要
奶牛的干物质需要量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掌握不同时期奶牛的干物质需要量和提高干物质采食量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保证牛的健康生产。
-
●7.2奶牛的能量、蛋白质和粗纤维需要
奶牛对能量和蛋白质需求很大,并要求适宜的比例,保证能氮平衡才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要求粗纤维的饲喂量达到瘤胃发酵的最低值,纤维的质量和加工方法也影响饲料利用率,因此掌握不同时期的奶牛能量、蛋白质和粗纤维需要量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
●7.3奶牛的常量元素需要
奶牛的常量元素主要包括钙、磷、钠、氯、钾、镁和硫。对奶牛的正常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影响很大,掌握适宜的常量元素需要量有助于保证奶牛健康和高效生产,减少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
-
●7.4奶牛的微量元素需要
微量元素虽然牛的需要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钴、锰、 锌、碘、硒、钼、铬、和硅等10种元素。牛缺乏和过量都会对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
●7.5奶牛的维生素和水的需要
奶牛主要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烟酸,奶牛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通常用国际单位(IU)表示,但对奶牛健康影响很大,不足时应从饲料中加以补充。奶牛瘤胃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一般饲料中不用格外添加。
-
第八章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包括犊牛,育成牛,干奶牛,围产期奶牛和泌乳期奶牛的饲养。围产期奶牛要经历产奶,干奶和产犊牛三大应激,其中母牛的分娩和助产管理尤为重要,可以说奶牛的饲养管理好坏可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
-
●8.1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成活率直接影响奶牛的繁殖效率。掌握牯牛饲养技术很重要,如犊牛及时喂初乳可增加犊牛抵抗疾病的能力,早期断奶技术可促进瘤胃发育,增加奶牛的产奶量。
-
●8.2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育成牛阶段是奶牛能否发挥出品种性能的关键阶段,根据牛的体况和性成熟早晚加强育成牛的饲养管理,可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性能。
-
●8.3干奶牛的饲养管理
为了奶牛得到一个健康的牛犊,并在下一个泌乳期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奶量,必须掌握好适时干奶技术,加强干奶牛管理保障奶牛可持续健康养殖。
-
●8.4母牛的分娩
母牛在分娩时会出现一些征兆,有助于判定牛何时产犊;母牛在分娩时也有一定的规律值得学习和研究,确定母牛的预产期可有助于繁殖母牛的健康管理。
-
●8.5接产与助产
为保证母牛繁殖健康,了解奶牛的接产方法和助产条件很有必要,可减少奶牛的产后疾病,有利于获得健康的牛犊。
-
●8.6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天和产后15天的时间,奶牛经历了干奶,产犊,产奶三大应激,是最容易患产后疾病的时期,学习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保障奶牛产后健康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关键。
-
●8.7奶牛的生理特点和产奶的影响因素
要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就必须首先了解奶牛的生理特点和各个时期奶牛泌乳曲线和营养需求的变化规律。找到影响产奶量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营养和管理措施去提高产奶量,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8.8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泌乳期的泌乳曲线有一定的规律,它与奶牛的体况,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关系密切,学习和掌握泌乳期的饲养管理技术,科学管理泌乳期奶牛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保证奶牛健康和可持续高效生产的前提和保证。
-
●8.9牛饲料的新蛋白评价体系
新蛋白体系使用瘤胃可消化蛋白(RDP)和过瘤胃蛋白(UDP)评价蛋白的利用情况,更准确,通过能氮平衡保证最大的菌体蛋白合成效率,可大大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
●8.10牛饲料的新蛋白评价体系的应用
新蛋白体系在生产中应用广泛,通过能氮平衡,最大程度地保证瘤胃内部菌体蛋白的合成。
通过改变饲粮的组成,高瘤胃降解率蛋白加上瘤胃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氮的利用率,并且降低氮的排放。
-
第九章肉牛饲养管理
肉牛的不同阶段的骨骼和组织器官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性,按照肉牛本质的规律性来科学饲养管理将极大地提高肉牛的肥育经济效益。
-
●9.1国外肉牛生产体系
国外肉牛业比较发达,我们学习和研究国外主要肉牛生产国的主要生产体系,对提高我国的养殖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9.2我国肉牛生产体系
我国肉牛业起步比较晚,研究我国的肉牛生产体系,因地制宜,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肉牛生产技术的同时,保种和改良相结合,多种养殖形式并存,将有力推动我国肉牛业快速发展。
-
●9.3肉牛肥育原理
肉牛有补偿生长的特点,要高效养殖肉牛就要掌握肉牛肥育的基本原理,在肥育时间,育肥年龄,饲料配制和管理等方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科学养殖和高效管理,才能促进我国肉牛业有长足的发展。
-
●9.4肉牛饲养和肥育方式
我国地域辽阔,肉牛生产条件差别很大,根据我国农区和牧区的不同地区特点选择适宜的育肥方式和养殖管理方式,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肉牛业。
-
●9.5肉牛的饲养管理
肉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肉牛的经济效益,根据肉牛不同时期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将提高我国肉牛业生产水平,增加养殖者的收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
●9.6架子牛的饲养管理
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牛的生长发育受阻,即当饲养条件改善后,架子牛可快速生长。架子牛肥育是肉牛肥育的主要方式,选用1一2岁的架子牛肥育生长速度快,效益高。
-
第十章牛场生产管理及疾病
现代牛场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生产管理和牛舍的设计等都有一系列标准和要求要遵守,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实现我国的养牛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迈进。在牛的疾病方面要注重营养代谢病的防控,加强卫生管理,减少细菌病和病毒病发生比例,杜绝恶性传染病的产生根源,保证养牛业健康发展。
-
●10.1奶牛生产管理要点
奶牛生产中的一些实践环节对奶牛的生产影响很大,掌握这些管理要点,有助于提高奶牛生产效益。
-
●10.2奶牛舍的设备
奶牛舍的现代化设备可改善奶牛的环境条件,提高养牛的福利,方便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
●10.3奶牛场的设计
奶牛舍在有害气体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甲烷、氨气、二氧化碳气体和硫化氢气体等。掌握奶牛舍的设计要求,可促进我国奶牛业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食品的质量。
-
●10.4牛的营养代谢疾病
牛的很多代谢病是在不合理的饲养状态下产生的,了解营养代谢病的起因和防治方法,减少营养代谢疾病,必将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养牛业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健康养殖之路。
-
●10.5牛的细菌性疾病
牛的细菌病主要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消毒措施不得当造成的,清除病原产生条件,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提高牛群的抗病性能,将大幅度减少疾病发生率。
-
●10.6牛的病毒性疾病
牛的病毒性疾病对牛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人畜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必须坚决把住预防关,对发生疫情要坚决捕杀焚烧,杜绝隐患。保证牛群的高效健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