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导论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文学理论的学科属性、文学理论的特点、学好本课程的方法、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
-
●0.1关于文学概论
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的学科分支及其关系;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重要地位。
-
●0.2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标准
文学理论的特点、如何学好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
-
第一章文学与社会生活
主要讨论文学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即文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文学活动四要素、文学活动的起源、推动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因有哪些。
-
●1.1文学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文学是一种无用之大用;文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人类生活活动的特性,人类生活活动的本质与审美活动本质的同一性,真正的文学和艺术就应该使人的本质力量显现出来,从而使人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
●1.2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介绍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能认识和理解各种文学理论都只是从某个要素出发来阐释文学活动的本质规律,从而形成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
●1.3文学起源于什么活动
介绍关于文学活动的起源的四种代表性观点: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和劳动说。
-
●1.4是什么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文学发展与物质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与不平衡关系,探讨推动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因有哪些。
-
第二章什么是文学?
本专题主要介绍“文学”一词在历史上的多种含义,探讨区别文学非文学的界限问题,探讨文学究竟有没有本质,介绍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关于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
●2.1“文学”是什么?
“文学”在中西方历史上主要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学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
●2.2什么是文学?
当代社会的文学惯例标准是什么;区别文学非文学的界限并不明确,应树立开放的文学观念。
-
●2.3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种;什么是“意识形态”?认识人类审美活动的三个特点: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 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属性与意识形态特性复杂地缠绕在一起,文学是交织着非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
●2.4文学作为话语
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又是以话语的方式而存在的。本节主张从话语实践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详细分析了文学语言区别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显著特征;文学语言的整体特征是具体表现为话语蕴藉。
-
第三章文学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本专题主要探讨文学创造的基本规律。把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首先弄清楚作家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始文学创造的,为什么创造;其次描述和揭示创造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并说明最常见的艺术构思方式;最后分析并阐述作家如何借用文字符号,把构思成果从“心”移到纸上。
-
●3.1文学创作如何发生?
3.1.1 文学创作三阶段、材料储备 从郑板桥谈画竹的观点出发,把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作家在文学创造发生阶段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材料储备,材料储备的大致分类及其举例。 3.1.2 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艺术发现有哪些心理特征。 3.1.3 创作动机的构成 创作动机的含义及中外作家谈创作动机举例;创作动机的构成;创作动机的大致分类。 3.1.4 创作动机的心理机制 创作动机的动态轨迹大致描述;创作动机对文学创作的多方面影响。
-
●3.2文学创作如何构思?
3.2.1 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的重要意义,艺术构思的大致内容,艺术构思过程最核心的关键是作家内心形象的确立和形成,这一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形象的萌发、形象的孕育、形象的成形。 3.2.2 艺术构思的方式 艺术构思最常见的方式是综合法,在综合的基础上,作家有时也采用强化突出、夸张变形、陌生化等方法来进行艺术构思。 3.2.3 灵感是怎么一回事? 灵感是艺术构思过程中最显著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灵感的重要意义,中西方的早期文论家们如何解释灵感的心理现象,灵感的几个明显特征,灵感的出现需具备的条件。
-
●3.3文学创作如何物化?
艺术表现的含义,作家创作时的言辞表达之艰辛及其原因分析,作家尽量克服艺术表现之艰难的办法是尽可能掌握更多的艺术形式技巧,文学创作三阶段之间紧密复杂的联系。
-
第四章文学如何追求真善美?
本专题探讨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文学真实的主要特点;理解文学中“善”的价值追求的本质内涵及其表现;充分认识到文学形式美的重要意义;认识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价值追求是真、善、美的统一。
-
●4.1文学的真
文学艺术的必要前提是真实。文学真实的主要特征: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介绍历史上的三种文艺学真实观;文学以假乱真的条件; 对“文学真实”的实质的探讨,文学以假乱真最终取决于人类的想象。
-
●4.2文学中究竟是什么感动了你?
文学艺术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文学艺术中那些能够永远感动读者的核心力量来自于向“善”的价值取向,而“善”的价值取向就是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
●4.3文学的美
艺术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区别生活美、生活丑、艺术美与艺术丑等概念;纵观中西方文学史,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善于表现生活的假恶丑,但无一不是实现了艺术层面的真善美的统一。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丑。文学艺术表现假恶丑往往比单纯表现生活的“美”更能收到良好审美效果的原因探讨。 文学中的丑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美丑形成鲜明对照,以丑衬美,或以丑求美;第二种是丑就是丑,极尽表现丑和恶,“从恶中挖掘美”。波德莱尔的审美主张“化丑为美”的实质及其心理学阐释。
-
第五章如何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历来多种多样,本专题主要从体裁和类型去把握。本专题还阐明了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层次,进而探讨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即典型、意境和意象。
-
●5.1文学体裁和类型
5.1.1 文学体裁是如何形成的? 文学体裁产生的条件: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需要;与文学传统的继承、革新和历代创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5.1.2 文学体裁如何划分? 目前最常见的文学体裁划分法为三分法和四分法;文学四大体裁的一般特征。 5.1.3 文学类型如何划分? 文学类型和文学体裁的区别;文学类型可以划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三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
-
●5.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什么是“文本”,任何文本都可看成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文本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
-
●5.3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5.3.1 文学典型之美(上) 现实型文学中的最理想的文学形象是“典型”,结合实例详细分析文学典型的主要美学特征。 5.3.2 文学典型之美 (下) 文学典型的巨大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人物性格的生命魅力,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人物形象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5.3.3 文学意境之美 理想型文学中的最理想的文学形象是“意境”;大致梳理“意境”概念,界定“意境”概念的内涵;文学意境的三个显著特征。 5.3.4 什么是“意象”? 象征型文学中最理想的文学形象是“意象”;廓清纷繁复杂的“意象”概念,中西方文论中“意象”概念的四种代表性观点介绍,界定本课程所指的“意象”概念的内涵。 5.3.5 文学意象之美 结合具体文学实例,分析文学意象的鲜明特征。
-
第六章如何解读叙事性作品?
本专题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叙事相关理论及概念:叙事的构成;事件和情节的区别及其在叙事技巧中的运用;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述视角的判断和解析等。
-
●6.1叙述内容
叙事三要素: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什么是事件;什么是情节;情节对事件的重排往往会达到制造悬念、出乎意料或凸显主题的艺术效果; 叙述内容之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
●6.2叙述话语
什么是文本时间;什么是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即时序、时距和频率; 传统叙事学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视角,如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以及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聚焦”概念的意义;热奈特把叙事“聚焦”分为三种类型: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
-
●6.3叙述动作
如何区别作者和叙述者;介绍复调式叙述和独白式叙述。
-
第七章如何赏析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话语的重要特征是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其表现功能具体表现为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抒情性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
●7.1抒情性作品赏析:《再别康桥》
赏析诗歌《再别康桥》
-
●7.2抒情性作品赏析:《雨巷》
赏析诗歌《雨巷》
-
●7.3抒情性作品如何赏析?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