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比较赏析
中西诗歌比较赏析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1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西诗歌比较赏析》是一门大学生文化素质通识课,也可以作为文学类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以《国标》和《指南》为指导,依托主讲教师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西诗歌名篇。 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通过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通过对比不同题材诗歌,引导学生探索中西诗歌的不同“智性”因素和情感展示路径;通过感知品味诗歌名篇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表现形式及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及交际能力,实现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统一。启思明志、借异识同、鉴别赏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启诗歌之旅吧!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丁燕
中西战争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参战目的
为国家效忠而战
丁燕
为个人荣誉而战
丁燕
思乡主题
征夫思乡
丁燕
学习资料
思妇盼归
丁燕
诗歌意象
群体人物意象和边塞自然景象
丁燕
个体人物意象和日常生活意象
丁燕
中西隐逸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隐逸思想
儒家之隐——无道则隐
丁燕
道家之隐——避世之隐
丁燕
西方隐逸思想——探索型田园
丁燕
西方隐逸思想——逃避型田园
丁燕
禅宗理趣
丁燕
主客体关系
无我之境
丁燕
有我之境
丁燕
中西离别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题材类型
亲友饯别
丁燕
学习资料
爱人分别
丁燕
学习资料
典型形象
丁燕
学习资料
意象特点
植物意象——柳
丁燕
生活意象——酒和丝
丁燕
景观意象——水
丁燕
学习资料
时间意象——黄昏和傍晚
丁燕
中西饮酒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哲学精神
忘我的“酒仙精神”
牛江涛
放纵的“酒神精神”
牛江涛
女性形象
客体女性形象
牛江涛
主体女性形象
牛江涛
中西悼亡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主题与手法
丧偶之痛
牛江涛
以梦抒怀
牛江涛
悼亡基调
“乐生悲死”基调 与向死而生”基调
牛江涛
儒教与基督教
牛江涛
悼亡意象
现实意象
牛江涛
超现实意象
牛江涛
中西思乡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思乡背景
苦旅和社会传统
毕琳娜
美景和探索精神
毕琳娜
情景和基调
触景生情悲思乡
毕琳娜
因情生景乐思乡
毕琳娜
文化意象
月亮,节日和家书
毕琳娜
两希文化,社会生活和思乡之心
毕琳娜
中西友谊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友谊观
学习资料
君子为知己
毕琳娜
缘分来陪伴
毕琳娜
交友哲学
铺陈与深情
毕琳娜
修辞与赞美
毕琳娜
学习资料
思想和意象
德友、僧友、参禅悟道
毕琳娜
圣经典故和基督教意象
毕琳娜
中西爱情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基调特点
幽怨依恋
林伟
爱恋仰慕
林伟
学习资料
抒情方式
细腻委婉
林伟
热烈奔放
林伟
学习资料
反爱情诗
景物意象
林伟
叙述手法
林伟
中西田园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题材类型
山水审美
林伟
田园农事
林伟
传承流变
历时发展
林伟
地域特色
林伟
跨领域表现
构图艺术
林伟
色彩搭配
林伟
中西昆虫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生物特点
数量众多的蝈蝈和蝗虫
窦克恭
体型微小的蜉蝣,蠓,蚁,蚤
窦克恭
文化内涵
生命周期固定的蟋蟀/蝈蝈
窦克恭
不知春秋的蝉
窦克恭
诗歌意象
窦克恭
创作手法
赋---昆虫的描写
窦克恭
比、兴---昆虫的工具性和文化性
窦克恭
小结
窦克恭
中西儿童诗之比较
学习资料
概念界定
窦克恭
儿童形象
儿童作者
窦克恭
儿童读者
窦克恭
富于童趣
窦克恭
儿童元素
窦克恭
修辞特点
视觉描写
窦克恭
嗅觉\味觉、听觉描写
窦克恭
动作描写
窦克恭
思想主题
回归自然
窦克恭
物我两忘
窦克恭
叙事手法
线性叙事
窦克恭
逆叙事
窦克恭
  • 绪章绪论

    中西战争诗之比较

  • 0.1绪论

    绪论

  • 第一章中西战争诗之比较

    中西战争诗之比较

  • 1.1参战目的

    参战目的

  • 1.2思乡主题

    思乡主题

  • 1.3诗歌意象

    诗歌意象

  • 第二章中西隐逸诗之比较

    中西隐逸诗之比较

  • 2.1隐逸思想

    隐逸思想

  • 2.2禅宗理趣

    禅宗理趣

  • 2.3主客体关系

    主客体关系

  • 第三章中西离别诗之比较

    中西离别诗之比较

  • 3.1题材类型

    题材类型

  • 3.2典型形象

    典型形象

  • 3.3意象特点

    意象特点

  • 第四章中西饮酒诗之比较

    中西饮酒诗之比较

  • 4.1哲学精神

    哲学精神

  • 4.2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 第五章中西悼亡诗之比较

    中西悼亡诗之比较

  • 5.1主题与手法

    主题与手法

  • 5.2悼亡基调

    悼亡基调

  • 5.3悼亡意象

    悼亡基调

  • 第六章中西思乡诗之比较

    中西思乡诗之比较

  • 6.1思乡背景

    思乡背景

  • 6.2情景和基调

    情景和基调

  • 6.3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

  • 第七章中西友谊诗之比较

    中西友谊诗之比较

  • 7.1友谊观

    友谊观

  • 7.2交友哲学

    交友哲学

  • 7.3思想和意象

    思想和意象

  • 第八章中西爱情诗之比较

    中西爱情诗之比较

  • 8.1基调特点

    基调特点

  • 8.2抒情方式

    交友哲学

  • 8.3反爱情诗

    反爱情诗

  • 第九章中西田园诗之比较

    中西田园诗之比较

  • 9.1题材类型

    题材类型

  • 9.2传承流变

    传承流变

  • 9.3跨领域表现

    跨领域表现

  • 第十章中西昆虫诗之比较

    中西昆虫诗之比较

  • 10.1生物特点

    生物特点

  • 10.2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

  • 10.3创作手法

    创作手法

  • 第十一章中西儿童诗之比较

    中西儿童诗之比较

  • 11.1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 11.2儿童形象

    儿童形象

  • 11.3修辞特点

    修辞特点

  • 11.4思想主题

    思想主题

  • 11.5叙事手法

    叙事手法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论

    0.1 绪论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中西战争诗之比较

    1.1 参战目的

    1.2 思乡主题

    1.3 诗歌意象

    视频数6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中西隐逸诗之比较

    2.1 隐逸思想

    2.2 禅宗理趣

    2.3 主客体关系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中西离别诗之比较

    3.1 题材类型

    3.2 典型形象

    3.3 意象特点

    视频数7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中西饮酒诗之比较

    4.1 哲学精神

    4.2 女性形象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中西悼亡诗之比较

    5.1 主题与手法

    5.2 悼亡基调

    5.3 悼亡意象

    视频数6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中西思乡诗之比较

    6.1 思乡背景

    6.2 情景和基调

    6.3 文化意象

    视频数6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中西友谊诗之比较

    7.1 友谊观

    7.2 交友哲学

    7.3 思想和意象

    视频数6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中西爱情诗之比较

    8.1 基调特点

    8.2 抒情方式

    8.3 反爱情诗

    视频数6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中西田园诗之比较

    9.1 题材类型

    9.2 传承流变

    9.3 跨领域表现

    视频数6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中西昆虫诗之比较

    10.1 生物特点

    10.2 文化内涵

    10.3 创作手法

    视频数8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中西儿童诗之比较

    11.1 概念界定

    11.2 儿童形象

    11.3 修辞特点

    11.4 思想主题

    11.5 叙事手法

    视频数12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