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绪论
-
●0.1生药的定义及特点
生药的定义及特点
-
●0.2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
●0.3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
●1.1生药的分类、记载
生药的分类、记载
-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与药效物质基础
熟悉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了解重要类型成分在植物科及常用生药中的分布,各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
●2.1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检测分析
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检测分析
-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生药的基源鉴定、性状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生药的理化鉴定,DNA分子标记鉴定,其中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是重点学习内容。
-
●3.1生药鉴定的意义、一般程序与方法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生药鉴定的目的意义、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
-
●3.2生药的性状鉴定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基源鉴定和性状鉴定,其中性状鉴定是重点学习内容。
-
●3.3生药的显微鉴定
本节讲述显微鉴定的方法和主要鉴定特征。
-
●3.4生药的理化鉴定
本节讲述理化鉴定的主要方法。
-
●3.5DNA分子标记鉴定
本节讲述DNA分子标记鉴定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
第四章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藏
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藏
-
●4.1生药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
生药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
-
●4.2生药的采收
生药的采收
-
●4.3生药的产地加工
生药的产地加工
-
●4.4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
中药材的炮制
-
●5.1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了解中药材炮制发展概况。
-
●5.2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掌握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
●5.3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掌握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
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中药材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生药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有毒物质及相关安全性问题,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质量标准的制订。重点学习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
●6.1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本节讲述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与认为因素。
-
●6.2中药材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
本节讲述中药材的道地性与主要道地药材。
-
●6.3生药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有毒物质及相关安全性问题
本节讲述生药的有毒物质及相关安全性问题。
-
第七章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
●7.1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
第八章藻、菌类生药
掌握冬虫夏草、灵芝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熟悉冬虫夏草、灵芝的植物形态、理化鉴定。了解冬虫夏草、灵芝的采制、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
●8.1冬虫夏草、灵芝
冬虫夏草、灵芝
-
第九章蕨类
掌握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熟悉绵马贯众的植物形态、理化鉴定。了解绵马贯众的采制、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
●9.1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
-
第十章裸子植物类生药
掌握麻黄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熟悉麻黄的植物形态、理化鉴定。 了解麻黄的采制、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
●10.1麻黄
麻黄
-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
被子植物类生药
-
●11.1双子叶植物类生药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
-
●11.2单子叶植物类生药
单子叶植物类生药
-
第十二章动物类生药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类生药概述,重点动物类生药(鹿茸、麝香、牛黄、蟾酥、阿胶)的鉴定。掌握重点动物类生药的来源及性状鉴定。
-
●12.1动物类生药概论
动物类生药概论
-
●12.2鹿茸
鹿茸
-
●12.3麝香
麝香
-
●12.4牛黄
牛黄
-
●12.5蟾酥与阿胶
蟾酥与阿胶
-
第十三章矿物类生药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矿物类生药概述,重点矿物类生药(朱砂、雄黄)的鉴定。掌握重点矿物类生药的来源及性状鉴定。
-
●13.1朱砂与雄黄
朱砂与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