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美学导论
世界文化美学导论
10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5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南开大学
开课教师杨岚陈倩王振
学科专业艺术学美术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美学视角出发,结合艺术典型文本分析,全面解读人类文化 系统脉络,对世界各大文化体系特征、文明形态嬗变、文化核心要素和文化层次、文化传播与文化冲突融汇等论题深度剖析,既有宏阔理论视野又趣味横生。堪称文化观光精神探险之旅!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杨岚
人类文化系统的审美特征
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
杨岚
西方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造型艺术
西方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
杨岚
中国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语言艺术
中国文化体系长足发展了情感向度
杨岚
中国艺术系统中语言艺术居主导优势的原因
杨岚
中国诗词的的审美特质
中国古典诗词审美特征
杨岚
诗国政治艺术一例——《沁园春-雪》
杨岚
诗风余韵
杨岚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图案装饰艺术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历史积淀和基本特点
杨岚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艺术的多元底色
阿拉伯文化体系中的古文化积淀
杨岚
亚述文化
杨岚
波斯文化
杨岚
突厥文化与犹太文化
杨岚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精神图腾,是图案装饰艺术的极致
三教同源
杨岚
伊斯兰教对艺术的钳制和改造
杨岚
阿拉伯图案装饰艺术的审美分析
阿拉伯图案装饰艺术的要素
杨岚
阿拉伯图案艺术的形式规律及风格分析
杨岚
阿拉伯书法艺术和湿拓印染艺术
杨岚
印度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舞蹈艺术
印度宗教文化建构的庞杂精神审美系统
印度河文明的原始神秘性
杨岚
印度史诗中的相关描述及启示
杨岚
雅利安人创造的吠陀文明的森严等级观
杨岚
沙门思潮的众生平等意识
杨岚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杨岚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对峙
杨岚
印度宗教美学的精神审美特质
杨岚
印度的无限时空观和宗教智慧
杨岚
印度的崇尚自在性自由性的自然审美观
环境审美观
杨岚
植物审美观
杨岚
动物审美观
杨岚
印度生肖说与动物审美的普泛性
杨岚
印度动物寓言与对动物自由天性的推崇
杨岚
人体审美观
杨岚
人体理想美的追求
杨岚
聚焦舞蹈的印度的艺术审美观
印度艺术概览
杨岚
印度乐舞
杨岚
活态的印度舞蹈艺术
杨岚
印度舞蹈的神性气质
杨岚
舞论的美学思想
杨岚
《舞论》的影响及印度舞蹈美学的发展
杨岚
文明嬗变形态审美
人类文明历史形态审美
原始文明形态的审美特征
杨岚
原始审美观念的现代解析和影响
杨岚
农耕文明的审美观
杨岚
游牧文明的审美观
杨岚
工商文明的审美观
杨岚
艺术产业与艺术市场的发展
杨岚
信息文明时期的审美意识
杨岚
主体性危机与审美救赎
杨岚
文化结构的变迁及其审美特征
原始社会的散结构及平面圆形
杨岚
奴隶制社会的垂直线结构及丽以壮威的审美观
杨岚
封建制的金字塔结构及等级制细化
杨岚
等级制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化
杨岚
资本主义社会的梯形结构和功利审美观
杨岚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导向的阶层流动与八爪鱼式的外部扩展
杨岚
殖民运动时期八爪鱼式的外部扩张
杨岚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与蜂巢结构
杨岚
后现代主义美学突围
杨岚
理想社会的探索之路,血与火中冲向解放和自由
社会主义的实验与实践
杨岚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转轨
杨岚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杨岚
俄苏现代美学倾向
杨岚
苏联文学的世界性影响
杨岚
土地革命与中国乡土文学变迁
杨岚
知青文学与中国乡土文化的他者观
杨岚
文化寻根、文化反思与新乡土文学
杨岚
中国乡土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杨岚
东欧剧变与柏林墙涂鸦
杨岚
涂鸦艺术变迁与播撒
杨岚
玛丽娜——南斯拉夫成长起来的“当代行为艺术之母”
杨岚
爱情探索与行为艺术
杨岚
切-格瓦拉——南美洲出现的革命时尚符号
杨岚
文化要素与文化层次的审美
文化核心要素的审美
宗教文化的审美
杨岚
伦理文化的审美
杨岚
哲学文化的审美特征
杨岚
中法哲理文化的相互影响
杨岚
哲理文化在大众层面的普及
杨岚
科学文化的审美特征
杨岚
科幻艺术审美
杨岚
艺术文化的审美特征
杨岚
音乐文化审美举要
杨岚
中国音乐的世界性影响
杨岚
文化层次的审美
文化审美主体的自然属性引发的文化层次差异
杨岚
社会因素决定的文化层次差异
杨岚
因精神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文化层次
杨岚
人工智能艺术与人类的未来
杨岚
文化传播、殖民文化与移民文化
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战争推进的文化传播一例——亚历山大
杨岚
和平的宗教游学传播一例——玄奘取经
杨岚
生存传播一例——吉普赛人
杨岚
文化殖民、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
全球化的野蛮阶段
杨岚
文化殖民与文化侵略
杨岚
美洲移民文化与移民文学
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
杨岚
美国移民文化蜕变史
杨岚
美洲第一批移民---印第安人的文化悲剧
杨岚
印第安人遭受的种族灭绝政策
杨岚
印第安人是中国殷商移民吗?
杨岚
美国的中国移民及华裔文学
早期中国移民与《排华法案》
杨岚
中国人在西方文学中的形象:从笑话到黄祸
杨岚
华裔移民文化的反思
杨岚
台湾作家的双重失根感
杨岚
华裔新移民文艺出场
杨岚
结语
杨岚
  • 绪章绪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时代、高科技时代、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并建的时代,人类自身生存方式成为审美观照对象,对文化的审美是以理性作为审美判断主导方面的。本课程分四大部份:文化体系审美,文明形态审美,文化要素与结构审美,文化交流文化殖民与移民文化分析。

  • 0.1绪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时代、高科技时代、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并建的时代,人类自身生存方式成为审美观照对象,对文化的审美是以理性作为审美判断主导方面的。本课程分四大部份:文化体系审美,文明形态审美,文化要素与结构审美,文化交流文化殖民与移民文化分析。

  • 第一章人类文化系统的审美特征

    人类文化体系可按延续性、代表性、典型性、成熟性标准,择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四大系统,来全面观照人类文化风貌。可以说,在人类精神发展的三个向度中,西方文化长足发展了知性向度,中国文化长足发展了情感向度,阿拉伯文化长足发展了意志向度,而印度文化反身向内观,着重提升精神境界。

  • 1.1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

    人类文化体系可按延续性、代表性、典型性、成熟性标准,择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四大系统,来全面观照人类文化风貌。可以说,在人类精神发展的三个向度中,西方文化长足发展了知性向度,中国文化长足发展了情感向度,阿拉伯文化长足发展了意志向度,而印度文化反身向内观,着重提升精神境界。

  • 第二章西方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造型艺术

    西方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西方文化体系突出知性向度,求真务实。第一个美学流派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数的和谐,深刻影响了其模仿论艺术观,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均精研数理,具有艺术与科学联姻的特性。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在自然哲学和数学美学基础上奠定的真美观念深入人心,宗教理性与科学理性顺利接棒,精神深度和高度的追求及客观主义原则即使在非理性主义盛行的现当代,也是欧美艺术的深层肌理。

  • 2.1西方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

    西方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西方文化体系突出知性向度,求真务实。第一个美学流派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数的和谐,深刻影响了其模仿论艺术观,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均精研数理,具有艺术与科学联姻的特性。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在自然哲学和数学美学基础上奠定的真美观念深入人心,宗教理性与科学理性顺利接棒,精神深度和高度的追求及客观主义原则即使在非理性主义盛行的现当代,也是欧美艺术的深层肌理。

  • 第三章中国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语言艺术

    中国文化基于情感,切近人伦,以人为核心展开,呈现明显的泛伦理泛政治色彩。中国艺术类型多样风格多元,而语言艺术尤其是诗词的至上地位和深远影响格外突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的诗性智慧和诗意盎然自有其独特价值。高科技背景下的人类诗意栖居,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与自然对话,均可在其中发掘丰富的精神资源。

  • 3.1中国文化体系长足发展了情感向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适宜农耕的地理环境利于中国农业发展,促使人早早挺立,实用理性和实际的生活态度成为通行原则,艺术成为平和情感和移风易俗的辅助教化工具。

    儒道释三家,虽或重伦理和谐或重真实性情或重精神境界,但在寻求天地人一体和谐的理想上相通。世俗审美重吉祥,宫廷审美重华贵,文人审美重清逸,宗教审美重超脱,但在自然中和的大气场中却能融汇。

  • 3.2中国艺术系统中语言艺术居主导优势的原因

    语言艺术尤其是诗词的至上地位和深远影响格外突出。这与文字早熟、易经传统,诗乐一体、诗画同源的艺术整体论等相关。

  • 3.3中国诗词的的审美特质

    詩为中国艺术之精髓所在,达到结章炼句炼字的妙境,可抒情言志。诗艺高度发达和广泛普及,并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诗歌审美情趣影响了其他艺术形式,使中国艺术格外突出詩意诗韵,如建筑园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借景胜境,书画摄影艺术的叙事抒情功能与詩情款曲相通,乐舞戏曲艺术的简约写意风格,语言艺术以詩为至上至精,散文小说戏剧等均以诗境为追求目标。

  • 第四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图案装饰艺术

    阿拉伯文化体系却是突出了人类精神发展的意志向度,以严格规范行为著称,把道德法制化,宗教军事化,文化具有强烈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排斥力,在全球现代化浪潮中依然有一些地区奉行严苛的原教旨主义,抵制西化。沙漠中的苦行意识与强力意志铸就高度纪律性,导致社会机制有军事色彩,伊斯兰教中对真主的膜拜相当于战士对英明领袖的服从与敬畏。真理天启,情感克制,欲望严控,艺术文化趋于理性抽象,突出图案纹样书法,审美标准以严密清明为上。

  • 4.1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历史积淀和基本特点

    阿拉伯地区孕育过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腓尼基文明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两大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源出此地,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源出此地。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兴起,很快凝聚了阿拉伯民族,在伊斯兰圣战中征服了肥沃的中东新月地区、波斯、埃及,占有了全世界最古老的几个文明发源地,阿拉伯语成为中古时期文化传播利器,阿拉伯人既善于征战也善于学习,成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民族”。

  • 4.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艺术的多元底色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着古老文化积淀层,在多元文化激烈冲突中有强悍的伊斯兰精神统一性,个性突出,强势明显。埃及法老的神秘,巴比伦法典的威严,亚述军事帝国的强悍,波斯文学和地毯的瑰丽,土耳其的精美日用工艺品和犹太族的精神抵抗均透过伊斯兰文化的长袍面纱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又深刻融入阿拉伯文化的肌理。

  • 4.3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精神图腾,是图案装饰艺术的极致

    伊斯兰艺术是阿拉伯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艺术形式,清真寺是伊斯兰艺术的审美焦点。伊斯兰教认为宗教建筑是最持久和最高的美术成就。清真寺圆顶代表神的完美,穹窿顶拱券顶拱形门厅钟乳饰,是清真寺的特色所在,也是其精致复杂的图案装饰艺术的展厅,体现其超越气质。

  • 4.4阿拉伯图案装饰艺术的审美分析

    资源匮乏的沙漠环境中生长的民族把最强烈的情感和希望寄予宗教,向往沙漠绿洲和海市蜃楼般的真境乐园,用抽象图案、满铺构图、稳定秩序、和谐理念装饰他们的理想世界。植物图案、几何图案、书法纹样及湿拓画、沙画等在精密繁缛千变万化中趋于一种崇高风格,令人叹服。

  • 第五章印度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舞蹈艺术

    印度文化没有像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那样顺着精神发展知情意三大方向而行,或探向广袤自然世界或探向人类文化世界,而是返身内观,朝向精神自身,探究人的感觉感知感悟能力和精神境界,在抽象思辨中构筑精神殿堂,形成虚玄高妙的宗教文化,在审美上,更加强调精神象征意味,更加注重精神超越目标。印度乐舞是其优势艺术,能突破语言障碍广泛传播,以身体为直接表达媒介,是这种早熟文化的最擅长的艺术类型。

  • 5.1印度宗教文化建构的庞杂精神审美系统

    印度文化之根有两系,一是20世纪才因考古发掘进入研究视野的印度河古文明,带有原始文化的女神崇拜、生殖崇拜遗迹和平等和平意识。二是雅利安人创造的吠陀文明,强调自然伟力崇拜和森严等级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传统婆罗门教与主张众生平等的沙门思潮的对立,耆那教与佛教的论争,本土印度教与外来伊斯兰教的对峙,等等,构成印度宗教美学的驳杂包容的精神审美特质。

  • 5.2印度的崇尚自在性自由性的自然审美观

    印度人在天象、地理、植物、动物等审美中多有超功利态度,真诚欣赏自然的自在之美和自由之性,宗教意识渗透其中,对人体美理想追求也与积善消业的宗教理想息息相关。

  • 5.3聚焦舞蹈的印度的艺术审美观

    印度艺术类型中,不仅建筑和雕塑、细密画等形式极具特色,其语言艺术、音乐艺术及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现代电影艺术等也可圈可点。而最出色的是其以人体为介质的表演艺术。据传说乐舞来源均自湿婆神的宇宙之舞,节拍旋律韵致情怀均有着宗教意味和自然活力,构成印度舞蹈的神性气质。公元二世纪,出现第一部戏剧理论巨著《舞论》,影响深远。

  • 第六章文明嬗变形态审美

    文明形态的审美,是在对文明形态的理论认知、实践改造、道德评价之外的一种非功利、重形式的审视方式。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中所展现出的结构变化、情趣变化、风格变化和主题变化、形式变化等等,是考察重点。同时,对文明形态的审美,也是人类自身生存状态下抽离出来的自我意识,是一种返身自我观照,审美意识有哲学反思意味。

  • 6.1人类文明历史形态审美

    重点在人与自然关系模式的整体性变化中考察生产方式引发的审美观念变化,对与自然混沌一体的原始审美意识,及在顺应、驯服和改造自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牧文明、工商文明时期的审美观,及伴随生态文明共建的信息文明时期的审美风尚,均有解析。

  • 6.2文化结构的变迁及其审美特征

    描绘从原始文化的散结构、奴隶制两极对立垂直线结构,封建社会金字塔结构、资本主义社会梯形结构及扩张收缩后的蜂巢结构、社会主义社会倒梯形结构及理想社会圆形结构的嬗变,结合各历史时期典型艺术现象,解读人类社会审美观。

  • 6.3理想社会的探索之路,血与火中冲向解放和自由

    探究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由实践尝试到改革转轨的历程,重点解析俄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国当代乡土题材小说、东欧剧变中的柏林墙涂鸦、南斯拉夫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代表作品、作为革命时尚符号的切-格瓦拉等,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审美意识形态建构进行理性思考。

  • 第七章文化要素与文化层次的审美

    在复杂的精神文化系统中,选择在不同历史阶段曾经或将要在文化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要素,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四大核心要素,对以这些要素为中心建构的精神文化进行审美分析。分析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差异。

  • 7.1文化核心要素的审美

    传统文化系统中居核心地位的宗教文化伦理文化,在近代文化发展中起引领作用的哲学文化,在现代文化中成为思维范式的科学文化,在当代文化发展中冲在前沿的艺术文化,各领风骚,各有千秋,形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百花园,对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影响甚大。

  • 7.2文化层次的审美

    重点分析由文化主体的自然属性、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文化层次和多样趣味,探究不同人群、不同阶层和不同精神发展阶段的丰富审美趣味及共同美感的关系,展望新媒体时代的人工智能艺术发展前景。

  • 第八章文化传播、殖民文化与移民文化

    全球化时代是文化大交流时代,以往传统文化体系各自隔绝发展的时代早已过去,殖民时期文化被动交流的不平衡时期终于终结,冷战时期文化针锋相对生死对决的格局已经打破,现在是在国际市场贸易往来、国际投资流动、国际政治抗衡、世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的文化交锋交汇与融合,在跨国企业、国际化教育、世界移民潮、互联网文化等的近距离全方位交流中,各文化体系的个性风格格外突出,异域风情就在身边摇曳,文化审美感格外强烈。

  • 8.1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早期文化发展受地域局限,多是相对隔绝各自发展,战争、商业、宗教、艺术是打破文化壁垒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一旦这些方式结合进行,文化传播效力会大增。战争推进文化传播一例——亚历山大东征, 宗教游学和平传播文化一例——玄奘取经,生存传播一例——吉普赛人

  • 8.2文化殖民、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

    全球化的野蛮阶段就是殖民时期,殖民地本土文化与外来的侵略文化经过持久文化战争后,多数本土文化落败甚至灭绝(如玛雅文化),少数在保留地残存(如印第安部落文化),也有的在文化隔离中艰难生长(如非洲文化族群),有的土著居民文化孱弱的荒蛮之地(如太平洋岛屿居民),任外来文化生长,本土原住民文化成为保护标签(如澳洲文化与岛屿土人,新西兰文化与毛利人)。而后殖民地文化与宗主国文化开始融合,形成文化对流。当殖民地杂交文化完全稳定下来,异质文化不再是敏感源,原住民文化进入博物馆和文化节,原宗主国文化成为批判对象和超越目标,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成为学术探讨的课题,这时,文化新物种就获得了正名。文化战争间歇,文化生态系统重新建构。

  • 8.3美洲移民文化与移民文学

    目光聚焦美洲,考察其移民文化发展史,把美国移民文化异军突起的凯歌与印第安人文化衰亡悲剧对照解读,反思作为生存方式的文化之利弊,正视经由野蛮走向文明的文化历史,萃取文化价值观。

  • 8.4美国的中国移民及华裔文学

    从成吉思汗引发的“黄祸”恐惧到杰克伦敦重提《黄祸》,再到毛泽东时代引发的红色威胁论,西方世界对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绵延不绝多元多变柔韧刚劲的文化系统迷惑不解又警惕防范。这里对《排华法案》阴影下生存的早期中国移民及其后代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迷惑作一扫描,分析了其在西方文学中的形象变化。重点介绍了美国华裔文学的中国文化形象和“中国性”建构的艰辛努力,对20世纪80年代后蓬勃发展的新移民文艺和世界华人写作热潮有所涉及。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论

    0.1 绪论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人类文化系统的审美特征

    1.1 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

    视频数1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西方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造型艺术

    2.1 西方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

    视频数1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中国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语言艺术

    3.1 中国文化体系长足发展了情感向度

    3.2 中国艺术系统中语言艺术居主导优势的原因

    3.3 中国诗词的的审美特质

    视频数5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图案装饰艺术

    4.1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历史积淀和基本特点

    4.2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艺术的多元底色

    4.3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精神图腾,是图案装饰艺术的极致

    4.4 阿拉伯图案装饰艺术的审美分析

    视频数10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印度文化体系的审美特征——聚焦舞蹈艺术

    5.1 印度宗教文化建构的庞杂精神审美系统

    5.2 印度的崇尚自在性自由性的自然审美观

    5.3 聚焦舞蹈的印度的艺术审美观

    视频数21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文明嬗变形态审美

    6.1 人类文明历史形态审美

    6.2 文化结构的变迁及其审美特征

    6.3 理想社会的探索之路,血与火中冲向解放和自由

    视频数31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文化要素与文化层次的审美

    7.1 文化核心要素的审美

    7.2 文化层次的审美

    视频数1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文化传播、殖民文化与移民文化

    8.1 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8.2 文化殖民、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

    8.3 美洲移民文化与移民文学

    8.4 美国的中国移民及华裔文学

    视频数16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