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欣赏
中国陶瓷欣赏
4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7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开课教师沈毅李珍
学科专业艺术学美术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大多数阶段大多数名窑名器都存在着很多有意思的未解之谜。比如原始彩陶如何被创制出来的?原始彩陶的彩料是怎么合成出来的;千人千面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背后隐藏了什么信息;风姿绰约青影弥漫的越窑如何孕育出了划时代的青瓷,南青北白是怎么形成的;豪迈无双大唐帝国的唐三彩真的只有三彩吗,还有三彩那离奇诡异的身世之谜;宋人开创的绝世五大名窑如何宁静悠远而又惊世骇俗;大元帝国又是如何让景德镇以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姿态成就中国瓷都的霸业?“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景德镇是如何从青花开始,创制出了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颜色釉瓷等丰富多彩的名品;启蒙于宋的紫砂又是为何在明代风行天下,从而成就了中国陶都宜兴;明清时期异彩纷呈的彩瓷是如何见证中国陶瓷最后的辉煌?我们这个课程就是带领大家顺着时间的流淌,拨开层层迷雾,走近我们引以为傲的国粹陶瓷,揭开他美丽而神秘的面纱。去真正了解中国陶瓷先民令人赞叹和巧夺天工的智慧。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中国陶瓷总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中国陶瓷的前世今生
沈毅
中国陶瓷的特点
沈毅
新石器时代原始彩陶
中国原始彩陶的起源之谜
沈毅
中国原始彩陶的彩绘与烧结之谜
沈毅
中国原始彩陶的精神因素
沈毅
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彩陶
沈毅
马家窑文化时期原始彩陶
沈毅
虎踞龙盘——秦始皇陵兵马俑
俑的含义与俑出现的原因
沈毅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
沈毅
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
沈毅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
沈毅
秦始皇陵兵马俑探秘
沈毅
秦王嬴政剑
沈毅
雨过天青——越窑青瓷
越窑的含义与意义
沈毅
越窑的萌芽
沈毅
南北朝越窑青瓷
沈毅
唐代越窑瓷器
沈毅
不只三彩的唐三彩
唐三彩的含义
李珍
唐三彩离奇的身世
李珍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李珍
唐三彩的特点
李珍
唐三彩的盛行
李珍
唐三彩的题材——三彩人物俑
李珍
唐三彩的题材——三彩动物俑
李珍
唐三彩的题材——其他作品
李珍
千古绝唱——宋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产生的背景
沈毅
官窑的含义
沈毅
宋朝瓷器特点形成的原因
沈毅
汝窑的由来
沈毅
雨后天青 汝窑瓷器
沈毅
蝉翼冰裂 哥窑瓷器
沈毅
酥光内敛 官窑瓷器
沈毅
幻色流彩 钧窑瓷器
沈毅
冰肌玉骨 北宋定窑白瓷
沈毅
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镇名的由来
沈毅
景德镇的影青瓷
沈毅
景德镇元代一枝独秀之谜(上)
沈毅
景德镇元代一枝独秀之谜(下)
沈毅
大漠苍蓝——元青花
元青花的溯源之旅
沈毅
元青花的神秘身世
沈毅
元青花的白底蓝花之谜
沈毅
元青花的特点
沈毅
元青花的青花图案题材
沈毅
黯古流萤——紫砂
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概述
沈毅
饮茶风尚的变迁对紫砂盛行的影响
沈毅
紫砂的发展与赏鉴(上)
沈毅
紫砂的发展与赏鉴(下)
沈毅
色彩的“釉”惑——颜色釉瓷
至纯至洁白釉和甜白釉
沈毅
帝王之像黄釉瓷
沈毅
朱元璋与红釉瓷器
沈毅
深沉如海的霁蓝釉
沈毅
渊源弥久的绿釉
沈毅
繁花似锦——彩瓷
宣德皇帝与明青花瓷器
沈毅
嘉靖皇帝与浓重艳丽的釉上五彩瓷器
沈毅
成化皇帝与典雅鲜丽的斗彩瓷器
沈毅
康雍乾三帝与素净淡雅的珐琅彩瓷
沈毅
雍正与粉润雅致的粉彩
沈毅
  • 第一章中国陶瓷总论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我们就是生活在陶瓷国度里的民族,中国陶瓷以其无以伦比的艺术气质和百变卓绝的技术内核屹立于世界艺术殿堂之上,成为中国所呈现给世界的不朽传奇。

  • 1.1中国陶瓷的前世今生

    以新石器时代原始彩陶开篇,经过夏商周釉的发明,东汉越窑青瓷的创制,历经隋唐南青北白和颜色釉的百花齐放,大宋官窑孕育的震古烁今五大名窑,元代的景德镇青花和瓷都的明清彩瓷的恢弘气势。

  • 1.2中国陶瓷的特点

    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是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形式;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原始彩陶

    中国原始彩陶记载着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获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为中国陶瓷的与众不同的发展奠定了异常美丽而坚实的基础。

  • 2.1中国原始彩陶的起源之谜

    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会成功创制出原始陶器。剩余食品的出现以及对饮食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原始村落的出现;人类的长期的实践中提高的科学知识。

  • 2.2中国原始彩陶的彩绘与烧结之谜

    古老而神奇的成型方法“满轮修整”。彩绘的奥秘,红彩的着色剂主要是铁元索,黑色的着色剂主要是赭石中加入含锰的其他原料混合而成。依靠堆烧和穴窑的烧结。

  • 2.3中国原始彩陶的精神因素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彩陶纹饰所体现的风格是纤细而感情丰富的。这是其精神内容中最明显的标志。而同一历史时期的其他物品比如说石器,则往往体现出野蛮和粗糙。

  • 2.4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彩陶

    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9000多年,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渭河、汾河流域。半坡、庙底沟、秦王寨等类型代表了其早中晚三个时期。仰韶文化的发展时间跨度非常长,有3000多年。在这么大的时间跨度里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仰韶文化中人们对陶器制作和纹样彩绘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轨迹。彩陶陶器以各式盆、钵、壶、尖底瓶为多见:彩绘基本为黑彩,常见于鹿、蛙、羊等动物纹、人面纹以及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

  • 2.5马家窑文化时期原始彩陶

    马家窑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马家窑而得名,距今约5300-4000年。他的时间比仰韶文化要晚,所以出现了跟仰韶文化不太一样的新特征。马家窑类型彩陶是在用红陶、橙黄陶、制作的碗、盆、瓶、罐上通体绘画黑彩,风格流畅、繁而有序。与仰韶文化相比,马家窑文化软绘制更加精致,对弧线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常用密集的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漩涡的线条变化,表现出一种富有韵律的动感。

  • 第三章虎踞龙盘——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场面宏大,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 3.1俑的含义与俑出现的原因

    俑是使用木制或陶制的人或物的雕塑作品,以替代人和实物的殉葬品。俑出现的原因是“事死如事生”的殉葬制度和由于战乱,社会有效人口迅速降低。

  • 3.2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

    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西杨村旁发现了三个陶兵马俑坑,出土了大量形体巨大的陶制兵马俑,它们以其巨大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轰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是我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 3.3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

    秦陵三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两万平方多米,其中部列着各类型的军人俑近8000个,陶战马600余匹,驷马战车100多乘,以及大量实用兵器,兵马俑的形体均与真人真马相等。兵种包括步兵、弩兵、骑兵等,均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分显示了秦帝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强大军威和无比气势。

  • 3.4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高度的写实性,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划尤为重视。在高度写实的基础上,秦始皇陵兵马俑又具有“巨大广博、细致精细”两个特点。

  • 3.5秦始皇陵兵马俑探秘

    秦始皇在十年内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秦的部队被六国称之为虎狼,作战能力惊人,实际上秦帝国部队令人闻风丧胆的军事打击能力实际上都体现在高度写实的兵马俑中,我们将从俑坑中出土的各类兵俑的赏析来解读其中隐藏的秘密。

  • 3.6秦王嬴政剑

    在秦始皇陵中出土了一把举世闻名的宝剑——秦王嬴政剑。这件青铜剑剑身修长,两面起脊,四纵四锷,中脊较厚,截面近似菱形,近锋处有一段束腰,茎截面近似椭圆扁体。身和茎一次铸成,表面呈青灰色,菱形格,剑身长91厘米。

  • 第四章雨过天青——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历史的地位非常特殊,越窑的萌芽是处于中国陶瓷发展到技术瓶颈的进退维谷低潮时期。而越窑的兴起恰好是解决了当时困扰中国陶瓷的两大技术难题,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其漫长的一千多年的烧制历史中,不断日臻完美,终于使陶瓷走进帝王家,使中国陶瓷的发展由缓慢变得迅猛,从此高峰此起彼伏。

  • 4.1越窑的含义与意义

    越窑就是指吴越土地上的陶瓷窑,多指宁绍地区的陶瓷窑。越窑解决了陶的缺陷,是最早真正意义上“瓷”的出现;解决了瓷器色泽灰黑的弊端,成功展现“青瓷”的魅力。

  • 4.2越窑的萌芽

    越窑的萌芽,东汉三国两晋吴越淡淡的一抹青绿;佛光仙境的映射,南北朝越窑青瓷;雍容富丽彰显帝王追求的唐代越窑瓷器。

  • 4.3南北朝越窑青瓷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由于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越窑瓷质青绿山水画中,陡然多出大量佛光仙境之像。

  • 4.4唐代越窑瓷器

    唐代百业兴盛,制瓷业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则以邢窑白瓷著称。唐五代是越窑全盛期,品茶之风,极大地推动了越窑瓷器的发展。

  • 第五章不只三彩的唐三彩

    唐三彩造型优美、流畅,骨肉亭匀。唐三彩斑斓釉色,似云霞飘渺、水墨浑融;信马由缰,率意挥洒。若以诗词比拟,更还有诗的意境、禅的韵味,变幻莫测,美妙无比,唐三彩充分体现出意气风发、奔放不羁的大唐气势与艺术精神。

  • 5.1唐三彩的含义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的总称,由于它烧至于唐代,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得名唐三彩。

  • 5.2唐三彩离奇的身世

    唐三彩出现于唐朝的鼎盛时期,公元七世纪后半叶,在此后的一百年中其制作非常盛行,但是一百年之后,这种工艺却神秘的突然消亡,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踪影,连其存在都不被人所知晓。

  • 5.3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制品,要经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然后上釉釉烧。配好的釉料含有铜、铁、锰、钴等矿物,再加入铅作助熔剂。

  • 5.4唐三彩的特点

    釉色绚丽奇幻、饱满而且生动;形体比例协调、骨肉亭匀、雄浑大气;敢于吸取外域文化而显示出浓郁的异国情调;唐代三彩作品题材广泛,但以人物俑,动物俑塑造的最具特色。

  • 5.5唐三彩的盛行

    在盛唐厚葬之风的刺激下,作为高级冥器的唐三彩开始盛行。

  • 5.6唐三彩的题材——三彩人物俑

    三彩人物俑分为男俑、女俑、文官俑、天王俑等。

  • 5.7唐三彩的题材——三彩动物俑

    除了人物俑,动物俑也是三彩作品中杰出的代表,一般以马、骆驼造型最为典型。

  • 5.8唐三彩的题材——其他作品

    唐三彩除人物俑、动物俑这两大类题材之外,唐三彩还有其他一些题材的作品,如唐三彩模型制品,唐三彩的装饰性制品和部分生活用具。

  • 第六章千古绝唱——宋五大名窑

    在宋代中国陶瓷呈现南青北白、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势头,制瓷工艺达到新高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由于陶瓷烧制水平越来越高,加上宋代帝王强烈的人文气息,中国陶瓷出现了一个新制度官窑制度,由此宋代孕育出了震古烁今、千古绝唱——五大名窑,汝、哥、官、钧、定!

  • 6.1五大名窑产生的背景

    经济的快速增长极大的促进了中国陶瓷的进步,在宋代中国陶瓷呈现南青北白、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势头,制瓷工艺达到了全新的高度。由于陶瓷烧制水平越来越高,加上宋代帝王强烈的人文气息,中国陶瓷出现了一个新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宋代孕育出了震古烁今、千古绝唱的五大名窑。

  • 6.2官窑的含义

    官窑制度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帝王凭借官窑,无偿的占有优质的陶瓷艺术品。两宋时期由于瓷器的质量越来越好,对皇帝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宋代的皇帝的人文情怀,使得他们对于陶瓷品鉴水平的专业化提升,因此只为帝王服务的窑场——官窑,在宋代出现了。

  • 6.3宋朝瓷器特点形成的原因

    两宋大兴文治,形成了与大唐崇文尚武完全不同的人文情趣;信奉理学、爱好悠玄沧古之趣的宋人,追求平易质朴的风尚和禅宗深奥神秘的哲理。云破处闻天籁,是宋代帝王对瓷绘艺术境界的最高追求,它的化身,正式代表着宋代瓷器巅峰之作的五大名窑。

  • 6.4汝窑的由来

    汝窑地处河南省的临汝县,因宋代是属汝州管辖,窑以州名,汝窑之名由此得来。

  • 6.5雨后天青 汝窑瓷器

    宋徽宗以其深邃的艺术领悟力和空灵的神思创立了大宋第一官窑——汝窑!如果把汝窑瓷视为一副水墨画,“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二句,就是这幅画上的御题诗。

  • 6.6蝉翼冰裂 哥窑瓷器

    哥窑的身世极为神秘,从末见于宋人的记载。他以周身冰裂、变化万千的另一面目--瓷釉的裂纹美而别开生面。有着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的特点。

  • 6.7酥光内敛 官窑瓷器

    色若秀水的官窑,釉呈粉青,清丽淡雅,大多素面,最多以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来体现它的清高、孤傲,形色和谐,相映成趣,故而一直被帝王所宠。

  • 6.8幻色流彩 钧窑瓷器

    北宋钧窑以瑰丽异常的铜红窑变釉而闻名天下。釉色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出色的作品乃天青与玫瑰紫、海棠红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变幻无穷的色彩美。

  • 6.9冰肌玉骨 北宋定窑白瓷

    作为唯一白瓷官窑,定窑在色度上属于一种暖白色的牙黄色调,还以刻花、印花的装饰手法来美化器物,所装饰的纹样在暖白色的较薄的釉层掩映下相得益彰。

  • 第七章瓷都景德镇

    元代以后,景德镇异军突起,而且是以一种“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一枝独秀的状态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自元以后,中国陶瓷的历史尤其是瓷器的发展史就变为景德镇一地的发展史。

  • 7.1景德镇镇名的由来

    景德镇最早不叫景德镇,唐武德年间,因为其地处昌江南岸,故而改名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因昌南镇产瓷器深受皇帝喜爱,遂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给昌南镇,至此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沿用至今。

  • 7.2景德镇的影青瓷

    釉色青中显白,白中泛青,介于青、白之间,故得名。 影青以铁为着色剂,多在雕刻花纹的生坯上施釉,釉厚约及1.5毫米,在还原气焰氛下,以约1250—1280℃温度烧成。影青瓷是景德镇宋代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细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

  • 7.3景德镇元代一枝独秀之谜(上)

    陶瓷生产资料的强大优势;特殊地势使其免遭战乱荼毒,“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元朝统治者的喜爱;高超的制瓷技艺和全新的组织架构和交通优势。

  • 7.4景德镇元代一枝独秀之谜(下)

    陶瓷生产资料的强大优势;特殊地势使其免遭战乱荼毒,“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元朝统治者的喜爱;高超的制瓷技艺和全新的组织架构和交通优势。

  • 第八章大漠苍蓝——元青花

    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君临天下,把同样是历史悠久,星光璀璨的陶瓷艺术和书法、绘画艺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从此景德镇成为中国唯一的官窑和瓷都。从元青花开始,中国陶瓷除了造型美、釉色美以外,增加了瓷画美。

  • 8.1元青花的溯源之旅

    在瓷器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正十五年(1278年),即元王朝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元朝改府设立了专烧造官府用瓷的“浮梁瓷局”。浮梁瓷局是中国的行政政府第一次在浮梁这个地方设立官方管理瓷器的机构,专门负责官府用瓷及官办贸易所需瓷器。在浮梁瓷局的主持下,陶瓷的一代传奇——天骄元青花横空出世,让浮梁成为名副其实的瓷都。

  • 8.2元青花的神秘身世

    青花实际上是在陶瓷上面绘制了蓝色的图案,进行了彩绘的装饰。元青花的存在一直不为人所知。1929年霍布逊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打破了中国国内的学者长期以来认为元代陶瓷无精品的结论,揭开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

  • 8.3元青花的白底蓝花之谜

    首次出现的瓷绘世界的颜色成为了蔚蓝的苍穹,实际上,蓝色一直是游牧民族的精神象征。同时与伊斯兰国家的贸易带来了元青花在白底瓷器上显出蓝色图案的青花料“钴蓝”。

  • 8.4元青花的特点

    元青花造型上胎骨厚重,形制巨大,器形雄浑、清秀、挺拔;厚釉色白,光润透亮;青料浓艳青翠,幽雅悦目;纹饰繁密有序,图案浓烈优美;图案题材的选择特别丰富。

  • 8.5元青花的青花图案题材

    元青花的青花图案题材特别丰富,作为中国陶瓷成熟的第一代彩绘瓷,元青花丰富的图案和题材具体表现在主题纹饰上。

  • 第九章黯古流萤——紫砂

    明代,地处江苏省宜兴市的丁蜀镇另辟蹊径利用一个神秘的陶瓷品种突然崛起,甚至可以与景德镇相提并论!这个神秘的陶瓷名品就是“紫砂”,丁蜀镇因为紫砂成为中国的陶都,与瓷都景德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9.1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概述

    丁蜀能够出产紫砂的原因除了其悠久的制陶历史和高超的制陶技术以外,在丁蜀出产的紫砂泥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紫砂材质的独特,给紫砂壶增添了更为理想的使用美。宜兴紫砂壶泡茶,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

  • 9.2饮茶风尚的变迁对紫砂盛行的影响

    明代茶的品饮方式流行撮泡法,泡茶的茶壶真正出现。紫砂茶壶因其良好的实用功能,而且以俗入雅,以平出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9.3紫砂的发展与赏鉴(上)

    紫砂器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

  • 9.4紫砂的发展与赏鉴(下)

    紫砂器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

  • 第十章色彩的“釉”惑——颜色釉瓷

    颜色釉瓷是以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高温或低温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

  • 10.1至纯至洁白釉和甜白釉

    白色的甜白瓷,如同一张白纸,也如同永乐皇帝一生的命运。它白而不空,蕴含深意,有虚实相生之趣,是永乐皇帝倾尽一生的杰作。

  • 10.2帝王之像黄釉瓷

    明清时期的艺匠烧制出黄釉瓷,无论胎质还是釉色,又都远胜于那时瓷器的品质,被宫廷牢牢地垄断,只有帝王才能享有使用它的专利权。

  • 10.3朱元璋与红釉瓷器

    当朱元璋提“以红色为贵”的旨意时,他一定不会想到,出铜红釉烧器 ,对明清宫廷用瓷的影响会有多大。

  • 10.4深沉如海的霁蓝釉

    霁蓝釉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

  • 10.5渊源弥久的绿釉

    绿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同时又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在低温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美丽色釉品种。

  • 第十一章繁花似锦——彩瓷

    彩瓷即是指彩绘瓷,也就是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在我国制瓷历史长河中,彩瓷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的一统局面,瓷苑百花盛开,绚丽多姿。

  • 11.1宣德皇帝与明青花瓷器

    明代宣德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朝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

  • 11.2嘉靖皇帝与浓重艳丽的釉上五彩瓷器

    用红、黄、绿、蓝、紫五种彩料(但不限于五种色彩),依据需要把图案描绘在白瓷釉上,再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上彩瓷器。色彩艳丽,寓意吉祥,最符合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的审美观。

  • 11.3成化皇帝与典雅鲜丽的斗彩瓷器

    斗彩萌发于明代宣德,成熟于成化,是指用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共同绘制而成的一种瓷器。斗者,指的是在白瓷坯上用青花勾勒,再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填上不同的色彩,所绘釉下与釉上呈现斗妍之趣。

  • 11.4康雍乾三帝与素净淡雅的珐琅彩瓷

    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

  • 11.5雍正与粉润雅致的粉彩

    是一种在釉上(在瓷胎上)彩绘,再经低温烧成的彩绘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因其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又有“软彩”之称。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中国陶瓷总论

    1.1 中国陶瓷的前世今生

    1.2 中国陶瓷的特点

    视频数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原始彩陶

    2.1 中国原始彩陶的起源之谜

    2.2 中国原始彩陶的彩绘与烧结之谜

    2.3 中国原始彩陶的精神因素

    2.4 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彩陶

    2.5 马家窑文化时期原始彩陶

    视频数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虎踞龙盘——秦始皇陵兵马俑

    3.1 俑的含义与俑出现的原因

    3.2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

    3.3 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

    3.4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

    3.5 秦始皇陵兵马俑探秘

    3.6 秦王嬴政剑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雨过天青——越窑青瓷

    4.1 越窑的含义与意义

    4.2 越窑的萌芽

    4.3 南北朝越窑青瓷

    4.4 唐代越窑瓷器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不只三彩的唐三彩

    5.1 唐三彩的含义

    5.2 唐三彩离奇的身世

    5.3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5.4 唐三彩的特点

    5.5 唐三彩的盛行

    5.6 唐三彩的题材——三彩人物俑

    5.7 唐三彩的题材——三彩动物俑

    5.8 唐三彩的题材——其他作品

    视频数8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千古绝唱——宋五大名窑

    6.1 五大名窑产生的背景

    6.2 官窑的含义

    6.3 宋朝瓷器特点形成的原因

    6.4 汝窑的由来

    6.5 雨后天青 汝窑瓷器

    6.6 蝉翼冰裂 哥窑瓷器

    6.7 酥光内敛 官窑瓷器

    6.8 幻色流彩 钧窑瓷器

    6.9 冰肌玉骨 北宋定窑白瓷

    视频数9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瓷都景德镇

    7.1 景德镇镇名的由来

    7.2 景德镇的影青瓷

    7.3 景德镇元代一枝独秀之谜(上)

    7.4 景德镇元代一枝独秀之谜(下)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大漠苍蓝——元青花

    8.1 元青花的溯源之旅

    8.2 元青花的神秘身世

    8.3 元青花的白底蓝花之谜

    8.4 元青花的特点

    8.5 元青花的青花图案题材

    视频数5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黯古流萤——紫砂

    9.1 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概述

    9.2 饮茶风尚的变迁对紫砂盛行的影响

    9.3 紫砂的发展与赏鉴(上)

    9.4 紫砂的发展与赏鉴(下)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色彩的“釉”惑——颜色釉瓷

    10.1 至纯至洁白釉和甜白釉

    10.2 帝王之像黄釉瓷

    10.3 朱元璋与红釉瓷器

    10.4 深沉如海的霁蓝釉

    10.5 渊源弥久的绿釉

    视频数5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繁花似锦——彩瓷

    11.1 宣德皇帝与明青花瓷器

    11.2 嘉靖皇帝与浓重艳丽的釉上五彩瓷器

    11.3 成化皇帝与典雅鲜丽的斗彩瓷器

    11.4 康雍乾三帝与素净淡雅的珐琅彩瓷

    11.5 雍正与粉润雅致的粉彩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