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中国音乐史概述
本章内容为中国音乐史课导论知识。内容涵盖1、什么是音乐学、2、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概况及内容3、中国音乐史研究对象4、中国传统音乐的来源5、中国传统音乐三大体系及组成 6、中国传统音乐的四大组成部分7、中国音乐史的历史分期1) 中国古代音乐(远古--1840年) 2) 中国近代音乐(1840--1949) 3) 中国当代音乐(1949至今)等内容。
-
●1.1中国音乐史学
中国音乐史学本节讲述了两个概念:
1、什么是音乐学,音乐学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2、中国音乐学发展概况及内容,第一是中国音乐及其发展规律,第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即:来源中原音乐、四夷音乐、外域音乐。 -
●1.2三大音乐体系
三大音乐体系本节讲述了两个概念:
1、中国传统音乐三大体系,即中国音乐体系及特征、欧洲音乐体系及特征、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及特征;
2、中国传统音乐的四大组成部分,即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 -
●1.3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本节讲述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历史分期:
中国传统音乐的萌发期 (远古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0)、中国传统音乐的整合期 (公元前221-907)、中国传统音乐的定型期 (907-1840) -
●1.4中国近当代音乐史
中国近当代音乐史本节讲述了中国近当代音乐史的历史分期:
1、中国近代音乐的萌发期(1840—1927)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期(1927—1937)中国近代音乐的整合期(1937—1949)
2、当代音乐转型期(1949—1966)当代音乐的文革期(1966—1976)当代音乐的多样化发展期(1976至今)。
-
第二章远古时期的乐舞
本章主要讲授了原始社会时期的音乐,此时音乐形态初露端倪,出现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内容大多与祭祀、生产、与大自然斗争有关。出现了从劳动工具及生活用具中分离出的原始乐器。内容包括:音乐的起源如“劳动说”、“太一说”、“巫术说”、“模仿自然说”等;原始乐舞如《弹歌》、《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等;原始社会的乐器“骨笛”、“埙”、“篪”“磬”、“土鼓”等内容。
-
●2.1音乐的起源
音乐的起源本节讲述了有关音乐起源的各种学说
音乐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对音乐起源的解释中,古往今来的学者作出了各种推理,归纳起来,主要有:劳动起源说、太一说、巫术说、异性求爱说、模仿自然说、语言抑扬说、信号说等。 -
●2.2原始乐舞
原始乐舞是指远古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强调自娱性,也常与巫术、宗教相结合。代表作品有:《弹歌》、《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等。原始乐舞作为初民最基本的艺术活动,是当时人类精神活动生息发展的土壤。
-
●2.3原始乐器
这一时期主要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埙、此外,传说中的吹奏乐器还有管、篪、笙等。打击乐器:鼓、土鼓、磬、钟、此外,传说中的打击乐器还有铃(甘肃临洮寺洼山出土:陶铃)、鼗鼓等。
-
第三章夏商周时期音乐
本章内容为夏、商时期音乐内容包括:夏、商时期音乐的特点、代表乐舞《大夏》、《大濩》,夏商时期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交流、夏商时期的乐器;西周时期音乐内容包括:礼乐制度产生的背景、礼乐制度的内容、西周时期的宫廷雅乐和燕乐、西周时期的民间音乐;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如曾侯乙编钟、琴、筝、排箫等,器乐作品《高山流水》、三分损益法、十二律、春秋战国时期的表演理论、音乐美学思想、音乐著作《乐记》等内容。
-
●3.1夏商时期的音乐
自夏代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随着音乐的发展,宫廷里出现了专职的乐奴和从事音乐教育的乐师;从考古发现的夏商时期的青铜器来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冶炼技术位居世界前列,钟、铙、镈等金属乐器已经出现。
-
●3.2西周时期的音乐
周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统治者建立起了森严的礼乐制度。金属乐器在音乐表演和乐队编制中被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周代的民间音乐已很兴盛。在音乐理论方面,出现了“三分损益法”。在音乐美学方面,出现了儒、墨、道三家之说。
-
●3.3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在音乐方面,随着民间音乐的兴起,盛极一时的雅乐逐渐衰落,郑卫之音等民间俗乐兴起,引发了音乐的新变革。
-
第四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音乐
秦汉时期,秦国已有宫廷音乐机构“乐府”,至汉武帝时,乐府兴盛一时。同一时期,音乐形式的发展也进行的丰富多彩,此时的古琴已渐确立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出现了许多的优秀琴曲。而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贯通,更是促进了华夏音乐与西域音乐之间的交流、融合,改变了先秦以来华夏音乐仅限内部交流发展的态势,这也为后期的隋唐音乐的辉煌发展铺平了道路。
-
●4.1民间音乐
这一时期的民间音乐包括了反映劳动人民和各种社会现象的民歌,这其中,相和歌以及相和大曲的出现正是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同时清商乐和清商大曲在吴歌西曲的基础上也就此形成,而民间歌舞的丰富多样,百戏及歌舞戏的出现,更是这一时期的民间音乐发展的集中体现。
-
●4.2宫廷音乐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廷雅乐仍旧承袭旧制,并没有大的发展,而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宫廷音乐发展的正是汉乐府的建立,这一音乐机构的建立,对我国汉族音乐的收集整理以及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
●4.3文人音乐之古琴音乐
汉代,琴的七弦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也有了相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的琴论专著,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向往超世隐逸思想的文人琴家
-
●4.4音乐文化交流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带来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带来了艺术的交流,少数民族歌舞伎乐在中原迅速流行,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也被带入到中原,继汉代之后,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中国和外国、中原和西域音乐文化交流的一个高峰期。
-
●4.5乐器、乐律与乐谱
这一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一时期乐器的种类较前一时期,呈现多样的化的发展,主要有七弦琴、琵琶、方响等等;在乐律方面,随着乐器种类的增加,器乐的日趋繁荣,乐律学也呈现了京房六十律、何承天新律等;而乐谱也出现了用于记载当时打击乐器的鼓谱和早期文字记录弹奏弹奏法的文字谱等。
-
●4.6音乐思想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朝政混乱,原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也遭到了动摇;为学术思想的活跃,促进了文人的觉醒,该时期的音乐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摆脱了经学的束缚,开始从音乐的本体、内部去探寻音乐的规律。
-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音乐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大盛,出现了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在理论上出现了万宝常、郑译的燕乐二十八调、八十四律等乐律。唐代设立各级宫廷音乐机构,以适应燕乐发展的需要。而在唐代歌舞中重要的形式有歌舞大曲。同时,乐器的种类也较多,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演奏家,相伴这些优秀的演奏家和琴曲,此时古琴记谱也逐渐定型为“减字谱”。
-
●5.1民间音乐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间音乐主要包括民歌、说唱音乐和唐代歌舞戏。隋唐时期的民歌在句式方面,五言七言各四句的形式达到鼎盛,说唱音乐的发展也较快,出现了“变文”、“说话”、等形式。而参军戏和戏弄也促进了唐代歌舞戏的发展。
-
●5.2宫廷音乐
唐代的燕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迎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唐代的宫廷燕乐有三种概念,广义指相对雅乐而言的“俗乐”,次广义是指具有龟兹风格的音乐,狭义指的贞观时期张文收采古代音乐而所创作的音乐。而无论何种概念,都不能否定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高度成就,标志着的我国古代音乐空前的高度和水平。
-
●5.3音乐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我国与亚洲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往来十分频繁,当时朝廷奉行广泛吸收外国音乐的文化政策,为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道路。
-
●5.4乐器
正因为这一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多方面交流,唐代的乐器,据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上记载,约有300种左右,在出现的众多新乐器中,最引人瞩目是两种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而唐代在乐器制造方面,各种工艺技术和音响设计也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5.5音乐理论与记谱法
在音乐理论方面,隋唐时期专门性的音乐著作在《隋书.经籍志》提到的就有42部,142卷。《唐书.艺文志》提到的有38部,257卷。而在记谱法方面,减字谱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定型,对保存和发展古琴音乐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
第六章宋元时期音乐
中国的音乐,在隋唐以前一直被深锁在高门大宅里,普通平民虽然是音乐的创造者,也是新的音乐品种的提供者,但却并不能最终享有它们。这种现象在隋唐时终于有所改变,那时侯,佛教寺院的庙会之类附带着成了平民的音乐活动园地,酒楼也时有诗歌的演唱。到宋代以后,进一步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工商业发展,都市繁荣,以市民为代表的平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当时称之为“瓦市”、“勾栏”,“瓦市”“勾栏”在都市之中,既经营贸易,也进行平民艺术的演出活动。如果说宋代以前的音乐几乎都是以宫廷演出为代表的话,那么,宋代以后的音乐就要以这些“瓦市”、“勾栏”,还有其后的“戏楼”、“茶馆”等的演出为代表;对于历史来说,宫廷音乐已无足轻重。所以,宋代前的中国音乐史几乎是宫廷音乐史,宋以后事实上已是市民(或平民)的音乐史。
-
●6.1民间音乐
宋元时期音乐---在宋元都市的发展,商业资本的兴起,促使各种歌舞、戏曲、曲艺杂耍之类发展很快。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是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
-
●6.2文人音乐
宋元时期的文人音乐由于曲子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大量优秀曲牌也涌现出了大批词曲作家,代表人物有姜夔等。
-
●6.3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宋代大部分继承了隋、唐时代的乐器,而且在某些乐器制作有所改进,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许多新乐器,乐器方面已出现三弦、火不思、马尾胡琴等等。影响较大的南宋末年琴家郭沔。
-
第七章明清时期音乐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编辑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谱》等。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异彩纷呈。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
●7.1民间音乐
明清时期,民歌、小曲很盛行,很多文人参与收集民歌。传统音乐中的说唱、民歌戏歌器乐五大类已形成自己的体系。曲艺在宋元曲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基本上可分为板腔、曲牌两大结构。戏曲的发展是南戏向传奇发展的过程中,演变为各种不同声腔体系。
-
●7.2明清的器乐
器乐方面,私人刊印琴谱风气盛行,琴派众多。律学方面,朱载堉的“新法密率”与“异径管律”确立。
-
第八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萌发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以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开端,一方面,自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打开封闭的大门,基督教在民间得以广泛的传播,西方音乐文化逐渐融入民间和军队、带来了大量的圣咏乐歌和乐谱以及军乐和军歌的形式。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也使得国内各阶层迫切的想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阶层进行改革,洋务派和维新派改良知识分子积极的推动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新式学堂中的乐歌也应运而生。
-
●8.1近现代新音乐的发端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和近代学堂乐歌
-
第九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期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下,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广大知识阶层为主对音乐的爱好与日俱增,各种音乐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一方面,以创作学校歌曲为初衷,我国新型音乐创作的发展也开始起步,代表性的有萧友梅、赵元任,除此之外,艺术歌曲和城市音乐也广受人民喜爱。另一方面。我国新型学院的建立,促使了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在以黄自为代表的一批专业音乐家的培养下,专业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才辈出。三十年代,在左翼各联盟的推动下,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音乐联盟形成,在这之后,全民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涌现了大量抗日救亡的爱国歌曲。
-
●9.1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环境下,市民尤其是知识阶层对音乐的兴趣与日俱增,以表演、创作、搜集民间曲谱、音乐理论研究为主的新型音乐社团也随之增加。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王光祈是我国近代音乐史学和人类音乐学的奠基人
-
●9.2新型歌曲创作及其代表性音乐家
在五四因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型音乐创作的发展开始正式起步,首先在音乐创作方面做出尝试的作曲家是萧友梅和赵元任,主要以声乐作品为主,内容题材从各个角度宣扬反帝爱国和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另外,城市音乐创作以黎锦晖为代表,同时他还是近代儿童歌舞剧的奠基人。在民族音乐方面,刘天花是近代第一位自觉的搜集整理民间乐谱,为民族器乐创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
●9.3 20世纪30年代专业音乐创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立音乐院的建立为专业音乐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以黄自、青主、华丽丝等为代表的专业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专业音乐作品,他们的作品以声乐作品为主,艺术歌曲居多。这一时期,青主在音乐美学方面颇有研究,还为我国引进了西方表现主义音乐理论。
-
●9.4“左翼”音乐运动及音乐创作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所有的大小城市,革命运动被迫全面退却,许多原来参与革命斗争的文化工作者不得不从前线撤退,为了重振旗鼓,1930年3月2日率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之后,各种左翼联盟陆续成立,左翼音联盟以聂耳吕骥为代表。
-
●9.5抗日歌咏运动及音乐创作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党开始了国共合作,同时,各阶层的中国群众组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贺绿汀等为代表,他们想要通过大量创作抗日救亡爱国歌曲来鼓舞人心。
-
第十章中国近代音乐的整合期
中国现代音乐的整合期(1937——1949年):该时期中国出现过“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三种不同政权统治并存的局面,因此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现象。这一时期音乐仍以声乐为主,但器乐创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
●10.1沦陷区的音乐生活及其音乐创作
本节主要讲授了东北沦陷区、华北沦陷区及汪伪政权统治下的音乐生活以及江文也的音乐创作和代表作品。
-
●10.2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及音乐创作
本节主要讲授了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音乐生活和音乐创作,及马思聪、谭小麟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代表作品。
-
●10.3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及各类音乐创作
本节主要讲授了根据地与解放区的音乐概述、音乐创作特点。安波、马可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代表作品及秧歌剧、新歌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