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学是研究辨别证候、探讨证候病理机制的一门学科,它是由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各科的中心环节。所谓中医学基础指的是我们经常谈到的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病因、病机等内容,临床学科指内、外、妇、儿的相关疾病治疗。中医辨证学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诊法学的基础上,研究中医辨证的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服务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视频、电子讲稿、PPT、习题作业、在线测试、交流互动,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中医原理和中医诊断和辨证方法,并学会运用适当的四诊的方法来关注自身的健康以及疾病状况,判断自己的体质,或初步判断疾病的证型,并进行简单的治疗,为自身保健,及就医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第一周 辨证概述
主要介绍“病”、“证”、“症”及“辨证”的概念
辨证概说章节测验
第一周 八纲辨证(表里辨证、寒热辨证)
2.1表里辨证(1)
2.2表里辨证(2)
2.3寒热辨证
第一周 八纲辨证(表里辨证、寒热辨证)
第二周 八纲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
2.4虚实辨证
2.5阴阳辨证
八纲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
第二周 八纲辨证(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2.6证候相兼 错杂
2.7 证候真假
2.8证候转化、意义
八纲辨证(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第三周 病因辨证(六淫辨证)
3.1.1风淫证
3.1.2寒淫证
3.1.3暑淫证
3.1.4湿淫证
3.1.5燥淫证
病因辨证(六淫辨证)
第四周 病因辨证(火淫证、七情辨证、劳伤、食积辨证)
3.1.6火淫证
3.2.1七情辨证(1)
3.2.2七情辨证(2)
3.3劳伤辨证和食积辨证
第四周 病因辨证(火淫证、七情辨证、劳伤、食积辨证)
第五周 气血津液辨证
4.1气虚类证候
4.2气滞类证候
4.3血病辨证,气血同病
4.4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六周 脏腑辨证(心病辨证)
5.1.1心血虚、心阴虚
5.1.2心气虚、心阳虚
5.1.3心实证
心病辨证
第七周 脏腑辨证(肺病辨证、脾病辨证)
5.2.1肺病辨证虚证
5.2.2肺病辨证实证
5.3.1脾病辨证虚证
5.3.2脾病辨证实证
肺病辨证
脾病辨证
第八周 脏腑辨证 (肝病辨证)
5.4.1肝病辨证虚证
5.4.2肝病辨证实证(一)
5.4.3肝病辨证实证(二)
肝病辨证
第九周 脏腑辨证(肾病辨证)
5.5.1肾病辨证(一)
5.5.2肾病辨证(二)
肾病辨证
第十周 脏腑辨证(腑病辨证)
5.6.1腑病证候(一)
5.6.2腑病证候(二)
5.6.3腑病证候(三)
腑病证候
第十一周 脏腑辨证(脏腑兼证辨证)
5.7.1脏腑兼证辨证(一)
5.7.2脏腑兼证辨证(二)
5.7.3脏腑兼证辨证(三)
5.7.4脏腑兼证辨证(四)
脏腑兼证辨证
第十二周 其他辨证方法、结语
6.1六经辨证
6.2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其他辨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