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几何量检测
零件几何量检测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2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6/01
课程周期14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历史沉淀深厚,课程基础扎实。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零件几何量检测》在2022年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四川省“十四五”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基础上经过对接教育部颁布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标准优化升级改造建设而成。

岗课赛证融通,重构课程模块。本课程是面向机械制造大类专业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专业(技能)课。课程对接教育部颁布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标准,机械冷加工岗位职业标准,1+X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标准 、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竞赛标准、课程标准等要求,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设计思路,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创新构建了尺寸误差检测、几何误差及表面粗糙度误差检测、圆锥误差检测、螺纹误差检测、齿轮误差检测、先进检测仪器的使用和企业实际检测案例七大主要教学模块单元。通过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

注重价值引领,构一课一主题,深化课程思政。本课程结合“扎根重装,以弘重装文化、扬三线精神、承三孝文化、传三星堆古蜀文化为主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根据课程模块知识特点,采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零件和重装设备中关键零件的几何量检测为项目载体;以尺寸误差、几何误差、表面粗糙度、圆锥、螺纹和齿轮的检测为主线,深度挖掘知识点中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及专业的历史、文化、国际、国内角度出发,形成一课一主题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合。

校企深度合作,联合打造教学团队。本课程组校企结合的双师授课。推行“双教师授课制度”,对于理论性强的内容由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实践性强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实现 “一课多师”模块化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


课程大纲
第一模块 尺寸误差检测 任务1:极限与配合认知
0.0 课程导论
1.1 互换性
1.2 标准化与优先数
2.1 孔、轴及尺寸的定义
2.2 偏差、公差与尺寸公差带图的画法
第一次 测验
第一次 作业
第一模块 尺寸误差检测 任务2:极限与配合选用
2.3 配合
2.4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
2.5 公差带及配合的表示方法
2.6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二次 测验
第二次 作业
第一模块 尺寸误差检测 任务3:测量技术认知
3.1 测量的基本知识
3.2 量块
3.3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3.4 测量误差
第三次 测验
第三次 作业
第一模块 尺寸误差检测 任务4:几何量尺寸检测
3.5 游标卡尺的使用
3.6 千分尺的使用
3.7 百分表与内径百分表的使用
3.8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第四次 测验
第四次 作业
第二模块 几何误差及表面粗糙度检测 任务1:几何公差项目识别与标注
4.1 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和项目
4.2 几何公差带
4.3 几何公差的标注
4.4 几何误差及其评定(上、下)
第五次 测验
第五次 作业
第二模块 几何误差及表面粗糙度检测 任务2:几何误差检测& 任务3:表面粗糙度检测
4.5 几何误差的检测实例
5.1 表面粗糙度的概述
5.2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和测量
第六次 测验
第六次 作业
第三模块 圆锥误差检测 任务1:角度与锥度检测 & 第四模块 螺纹误差检测 任务2:螺纹误差检测
6.1 圆锥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6.2 圆锥配合
6.3 圆锥公差
6.4 锥角与锥度的测量
7.1 螺纹的概述
7.2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7.3 螺纹的检测
第七次 测验
第七次 作业
第五模块 齿轮误差检测 任务1:齿轮误差检测
8.1 齿轮传动要求及加工误差来源
8.2 齿轮偏差
8.3 齿轮精度及其检测
9.1 圆度仪检测实训
9.2 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实训
第八次 测验
第八次 作业
第六模块 先进检测仪器使用 任务1:高精度零件尺寸检测
实训一:卧式测长仪的操作
实训二:立式光学计实训
实训三:高精度测长仪操作v2.0
实训四:投影仪
实训五:影像仪
第六模块 先进检测仪器使用 任务2:高精度零件几何误差检测
自准直仪检测实训
第六模块 先进检测仪器使用 任务3:高精度典型零件综合检测
实训一:工具显微镜实训
实训二:螺纹综合测量仪
第七模块 企业实际检测案例 任务1:几何量大尺寸检测
几何量大尺寸测量技术
几何量大尺寸测量技术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