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3
开课时间2025/02/17 - 2025/06/13
课程周期17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脚扭伤、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不适,甚至因为车祸等暴力损伤导致骨折、脱位等。当损伤发生后,如何去判断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程度、损伤的类型,进而根据损伤的情况予以恰当地治疗,尽最大可能使患者功能得到恢复,应该是医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就是一门运用祖国医学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临床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损伤发生的原因,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四诊方法,人体各部位检查法及神经功能检查法,骨伤科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正骨手法、脱位复位手法、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疗法、中药内服及外用疗法、练功疗法等。该课程桥接中医骨伤基础与临床,侧重于基础、实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将来选择从事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所有对损伤及其治疗感兴趣的医学生提供通俗易懂的学习平台。

    福建中医药大学于1981年在全国首先创办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创办初期,我校张安桢教授、王和鸣教授即着手编写《中医伤科学基础》,由厦门大学出版。2006年《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2010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2016年该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成为福建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养项目,2019年该课程成为福建省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20年获批福建省一流线上课程,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2023年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科学基础教学团队在王和鸣教授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的不断传承,已培养起来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学队伍。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及课程讨论部分,由该教学队伍骨干成员精心准备,能够很好地把基础和临床应用衔接起来,同时通过大量三维动画和实操视频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大纲
骨伤科发展简史
1.1骨伤科发展简史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
2.1.损伤的分类
2.2.损伤的病因
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3.1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骨伤科四诊
4.1骨伤科四诊
骨伤科测量和运动检查
5.1 测量检查
5.2运动检查
颈胸腰背部检查法
6.1颈部检查
6.2胸背部检查
6.3腰背部检查
6.4骨盆检查
上肢各部位检查法
7.1肩部检查
7.2肘部检查
7.3腕与手部检查
下肢各部位检查法
8.1髋部检查
8.2膝关节检查
8.3踝及足部检查
神经功能检查法
9.1感觉、反射及自主神经检查
9.2四肢神经损伤检查
正骨手法
10.1正骨手法概述
10.2手摸心会、拔伸牵引
10.3旋转屈伸、提按端挤
10.4摇摆触碰、夹挤分骨
10.5折顶回旋、推拿按摩
10.6施行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脱位复位手法
11.1手摸心会、拔伸牵引
11.2屈伸回旋、端提挤按
11.3足蹬膝顶、杠杆支撑
小夹板固定
12.1小夹板固定(1)
12.2小夹板固定(2)
石膏固定
13.1石膏固定(1)
13.2石膏固定(2)
牵引疗法
14.1牵引疗法和骨牵引
14.2皮肤牵引和布托牵引
骨伤科药物治疗
15.1内治法
15.2外治法
练功疗法
16.1练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