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要传承创新必须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才能保证薪火相传,技艺不失,文化不灭。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就要求要创新中医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思维培养。
总结中医人才院校教育经验看来,必须尊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鼓励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共识性原则。而且,这一观念要尽早树立,尽早实践。新生接触的最早、最基础的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是学好整个中医学的基石。藏象理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属于临床应用的典型结构知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难点,所以讲好、学好藏象理论和临床对于学生树立中医思维,坚定中医信念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知识的结构差异、历史文化影响、临床要求等原因影响,中医学的教、学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尤其是单纯的理论讲授或者课堂讲授,难以给学生以“带入感”,学生把握起来也比价抽象,中医思维更无从说起,所以如何将深奥的藏象知识用有别于言传身教的“师带徒手段”进行传授,如何将具有古代文化内涵的藏象医理和现代临床应用相结合……值得探索和思考。
《中医藏象理论与临床》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课程,是在长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一门实用性极强课程,力求实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完美集合,突显“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教育要求。本课程集中凝练了脏象相关的基础理论、与之联系的临床案例、相应的现代研究内容,以及具体实践的讨论。以理论结合临床讲述的视频,情景剧展示等多种形式呈现于课程建设之中,将中医深奥的、抽象理论简单化、通俗化,便于理解,能使学习者易知、易会、易用。课程受众面广,既满足中医专业的学生、医务工作者,也满足“西学中”医务工作者学习,同时也适合大众人群对中医的了解,可以广泛用于学校教育或毕业后再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实现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