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6
开课时间2025/03/03 - 2025/06/16
课程周期15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组成和结构,局域网的交换、网络的路由与转发、互连网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并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理解、分析、设计能力。通过课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组建与配置简单网络环境的基本技能,并能够支持和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熟练运用Internet资源促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课程思维导图如下:


课程大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1.1课程概论(14'39”)
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0'33”)
1.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12'41”)
1.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9'15”)
1.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10'03”)
1.6 标准化组织(5'4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
2.1计算机网络体系机构(8'56”)
2.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8'13”)
2.3TCP/IP体系机构(8'28”)
2.4网络节点的通信方式(6'55”)
物理层:节点间完成资源共享的通信基础
3.1物理层概论(2'57”)
3.2数据通信基础(9'47”)
3.3调制与编码技术(6'21”)
3.4 传输媒体(8'40”)
3.5 信道复用技术(10'19”)
3.6 宽带接入技术(9'14”)
数据链路层基础:相邻两个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4.1.1数据链路层的模型(5'57”)
4.1.2数据帧的封装(3'00”)
4.1.3数据帧的透明传输(3'29”)
4.1.4数据帧的差错检测(5'51”)
4.2点对点的PPP协议(10'47”)
4.3局域网的标准(5'34”)
4.4局域网的主要技术(9'23”)
4.5以太网技术
4.5.1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12'25”)
4.5.2CSMA/CD技术(6'19”)
4.5.3以太网的MAC地址(6'35”)
4.5.4以太网的MAC帧协议(10'52”)
实验一:网络模拟器的简介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系统
局域网技术:高速局域网、局域网互联、VLAN和WLAN
4.5以太网技术
4.5.5高速以太网(11'32”)
4.6 局域网的扩展
4.6.1局域网在物理层的扩展(6'15”)
4.6.2局域网在数据链路层的扩展(14'17”)
4.7以太网交换机与交换式以太网(7'39”)
4.8虚拟局域网(11'20”)
4.9无线局域网
4.9.1无线局域网的基础知识(7'41”)
4.9.2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协议(14'26”)
4.9.3 无线局域网的MAC帧(5'24”)
实验二:交换机的使用与配置
实验三:虚拟局域网的配置
实验四:基于VTP的跨交换机VLAN配置
网络的互联与IP协议
5.1网络层的两种交换服务
5.2网络的互连
5.3路由器
5.4网际IP协议
5.4.1IP数据报的格式(11'45”)
5.4.2分类的IP编址(10'38”)
5.4.3物理地址与网络地址(5'55”)
5.4.4地址解析协议(9'38”)
5.4.5IP数据报的转发(6'18”)
网络的划分、聚合与无类域间路由CIDR
5.5IP子网划分与子网聚合
5.5.1IP子网的划分(7'06”)
5.5.2子网的数据转发(5'33”)
5.5.3超网与CIDR(9'04”)
路由选择与其他网际层协议
5.6路由选择
5.6.1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6'51”)
5.6.2内部网关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10'52”)
5.6.3内部网关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9'12”)
5.6.4外部网关协议(6'44”)
5.7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7'20”)
实验一:单臂路由实现VLAN互通
实验二:使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互通
实验三: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实验
实验四:路由信息协议(RIP)实验
实验五: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实验
VPN、NAT与IPv6技术
5.8IPv6技术
5.8.1ipv6的首部格式(10'15”)
5.8.2IPv6地址(5'59”)
5.8.3IPv4向IPv6过渡(5'31”)
5.9vpn(7'23”)
5.10NAT(5'23”)
实验六:VPN实验
实验七:NAT实验
运输层: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进程通信
引入:运输层的几点思考(3'37”)
6.1运输层的功能与端口(7'18”)
6.2用户数据保护协议UDP(2'54”)
6.3传输控制协议TCP与套接字(3'33”)
6.4可靠传输的工作机制(9'09”)
6.5 TCP的报文格式(6'01”)
6.6 TCP的可靠传输与流量控制(7'34”)
6.7 TCP的三次握手连接(8'03”)
应用层:应用服务
7.1域名系统(DNS)(20'37”)
7.2WWW万维网(17'40”)
7.3远程登录协议TELNET(5'05”)
7.4文件传输协议FTP(7'29”)
7.5电子邮件协议(15'33”)
7.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8'40”)
实验八:DHCP中继实验
网络安全: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签名和认证
引入:网络安全问题(2'17”)
8.1网络的安全威胁(6'19”)
8.2 数据加密技术(14'40”)
8.3 数字签名(5'42”)
8.4 鉴别技术(8'26”)
8.5 秘钥分配技术(9'24”)
8.6 网络安全协议(10'24”)
8.7 防火墙技术(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