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23
开课时间2025/02/10 - 2025/06/15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民以食为天,植物是人类和动物食物的重要源泉,然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各种不良环境条件或病原物的危害从而导致植物生病。植物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低产,甚至绝收;防治不当,又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许多贫困国家的众多人口正遭受着由植物病害引起的营养不良和饥饿的苦难;由植物病害毁灭作物还会引起农民收入的降低和失业,严重影响的社会的稳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病原物和寄主之间的互相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植物病害的科学,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和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本门课程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科教结合、服务三农的思想,要求学生重思维、重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会了解到植物病害诊断和病原鉴定的科学方法,熟悉植物病害的病因、危害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病害防控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引人关注、至关重要的学科,担负着保护粮食安全生产的艰巨任务,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需要一代代学子的接力,希望同学们喜欢上《普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并能将植物病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课程大纲
绪论
1.1 植物病害及其重要性
1.2 植物病理学简史
1.3 植物病害症状
1.4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植物病原菌物(上)
2.1 菌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2.2 根肿菌门菌物及其重要病原物
2.3 卵菌门菌物及其重要病原物
2.4 壶菌门菌物及其重要病原物
2.5 接合菌门菌物及其重要病原物
植物病原菌物(下)
2.6 子囊菌门菌物及其重要病原物
2.7 担子菌门菌物及其重要病原物
2.8 无性态真菌及其重要病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3.1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基本介绍
3.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植物病毒
4.1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性
4.2 植物病毒的侵染与传播
4.3 植物病毒的分类及重要病毒属
4.4 植物病毒的诊断与鉴定
4.5 亚病毒
植物病原线虫
5.1 植物线虫的基本介绍
5.2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与生态学习性
5.3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5.4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寄生性植物
6 寄生性植物
非侵染性病害
7. 非侵染性植物病害
侵染过程
8.1接触期
8.2侵入期
8.3潜育期
8.4 发病期
植物病害循环
9.1病害循环
9.2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9.3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对植物的致病作用
10.1植物与环境微生物的关系
10.2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10.3病原物的致病机制(上)
10.4病原物的致病机制(下)
植物的抗病作用
11.1植物抗病性的概念与类别
11.2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11.3植物的抗病机制(上)
11.4植物的抗病机制(下)
11.5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12.1植物病害流行及影响因素
12.2植物病害的计量
12.3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
12.4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12.5植物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12.6植物病害流行的预测
植物病害的诊断
13.1 植物病害的诊断及程序
13.2植物病害诊断技术
13.3植物病害诊断依据
植物病害的防治
14.1植物病害防治及原理
14.2植物病害防治策略及措施
14.3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植物检疫
14.4植物病害防治措施--农业防治
14.5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植物-抗性育种
14.6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物理防治
14.7植物病害防治措施---化学防治
14.8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