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技术测量基础
公差与技术测量基础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3
开课时间2023/08/31 - 2023/12/18
课程周期16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公差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类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内容包括绪论、尺寸精度设计与检测、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测量技术与数据处理、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尺寸链基础、表面微观轮廓精度设计及其检测、滚动轴承的精度设计与检测、键联接的精度设计与检测、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与检测、圆锥配合的精度设计、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精度设计实例、现代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等。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公差原则、尺寸链等互换性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的原则与方法。通过机械精度项目分析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功能性和经济性协调的原则,合理进行机械精度设计和精度检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和精度设计典型事例,提升学生的大国制造、大国工匠的自豪感,为立足专业报效祖国打好基础。

课程负责人翟国栋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老师。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公差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评价等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获评北京高校重点优质本科课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秀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负责人翟国栋主编的本课程教材《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2022年《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第2版)出版。

课程团队的教学理念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项目教学,重在应用。学生中心,全面发展。

本课程将带领大家走进机械精度设计领域,让我们一起来探求这门课程的奥秘吧!

课程大纲
绪论
1.1机械精度设计概述与互换性原则
1.2公差、标准与优先数
尺寸精度设计与检测
2.1有关孔轴和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2.2有关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2.3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4配合公差
2.5标准公差系列
2.6基本偏差系列
2.7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2.8基准值和公差等级的选择
2.9配合的选择与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标准
2.10尺寸精度设计示例
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
3.1几何公差基本术语及项目符号概述
3.2几何公差项目标注
3.3.1形状公差及公差带特征
3.3.2方向公差和方向公差带特征
3.3.3位置和跳动公差和公差带特征
3.4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3.5最小实体及可逆要求
3.6几何精度设计
3.7几何精度设计实例
3.8几何精度设计习题
测量技术与数据处理
4.1长度基准和量值的传递
4.2量块的基本知识
4.3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4.4测量误差的分类
4.5测量列中各类误差的处理
4.6测量误差的数据处理实例
光滑工件尺寸检测
5.1尺寸检测概述
5.2计量器具的选择
5.3光滑极限量规
5.4量规设计应用举例
尺寸链基础
6.1尺寸链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组成
6.2尺寸链的类型
6.3完全互换法计算直线尺寸链
6.4用概率法进行尺寸链计算
6.5其它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表面微观精度设计与检测
7.1零件表面形貌的分类
7.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7.3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标注与测量
7.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测量
滚动轴承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8.1滚动轴承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键连接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9.1键连接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10.1螺纹联接的种类和几何参数
10.2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10.3普通螺纹的测量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12.1齿轮传动的主要使用要求和误差来源
12.2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评定参数
12.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12.4齿轮副的精度和侧隙
12.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与选用
12.6齿轮精度设计实例
机械精度设计实例
13.1机械精度设计实例1
13.2机械精度设计实例2
实验指导
实验1用内径百分表测量
实验2用双管显微镜
实验3.1齿轮径向圆跳动测量
实验3.2齿轮径向综合误差测量
实验3.3齿轮齿厚偏差测量
实验3.4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