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6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7/07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1.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直流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一阶动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二阶动态电路的基本特性,正弦量及其相量,电路元件及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耦合电感电路与理想变压器,二端口网络。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习者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并建立“参考方向”、“等效”及“分解”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电路的基本问题;同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网络理论、信号与系统理论、电子与信息技术等打下必要的基础。

3.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本课程概念多,定理、定律多,分析方法多,而且内容前后联系紧密,系统性强,逻辑严密,所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做到概念清楚、计算熟练、思路灵活;要按时完成视频的学习和相应的作业。由于该门课程与工程应用相关,所以在学习和解题时要注意定性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

4.课程设计思路及结构

该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类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承担着为这些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的建立和基础知识的夯实,除了讲授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外,还配以大量例题供学习者掌握如果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由于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所以,每章内容都配以与该章知识点相关的工程应用,由此使学习者了解如何应用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实验也是电路类课程的重要环节,仿真是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手段。由此,我们设计了许多仿真实验供学习者使用,同时,针对重点内容录制了仿真实验视频,供学习者学习、参考,并由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如何进行仿真实验。

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按章节的导学及导图。导图用来帮助学习者了解各章知识点的前后关系,导学则将各章和各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便于学习者抓住重点。此外,我们还提供相关电学科学家的介绍,便于学习者了解电学发展史。

5.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该门课程需要用到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微积分运算、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求解及复数的四则运算的知识和必要的电学初步知识,因此,要求学习者具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的相关知识。由于该门课程与后续的模拟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具有紧密的关系,所以该门课程将为这些课程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6.教学条件

课程团队为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学团队,是一支传承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师德好,教学水平高。该课程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团队所在教研中心曾三次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师德先进集体称号,课程负责人是北京市教学名师,并获得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整体教学水平在学校中名列前茅,在学生中树有口碑,先后完成2项北京市教改项目和近20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项和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课程团队多人次受到省部级和校级教学表彰与奖励。

课程团队注重教材建设,2009年编写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电路分析基础》,该教材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并有10多所高校使用。2014年修订出版的第二版教材获得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一等奖。为了解答课程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2019年又出版了《电路分析基础答疑解惑与典型题解》。

该门课程不仅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复习,也适合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我们就利用课程资源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被“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评为首届“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程”。

课程大纲

课程资料

课程知识结构图

课程辅助资料

电学名人

仿真示例

导学

教学大纲

期中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资料

2021年期中期末试题讲解

第一周

课程简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阻元件

课程资料

第一周单元测试题

第二周

1-5 电压源

1-6 电流源

1-7 受控源

1-8.1(1) 电阻元件的等效变换——串并联

1-8.1(2) 电阻元件的等效变换——星-三角变换

1-8.2 电阻元件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1-9 电源的等效变换

课程资料

第二周单元测验题

第三周

2-1.2 图论的一些基本概念

2-2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

2-3 完备的独立电路变量

2-4.1 节点电压法——基本列写方法

2-4.2特殊情况下节点电压方程的列写方法

课程资料

第三周单元测验

第四周

2-5.1 网孔电流法——基本列写方法

2-5.2 特殊情况下网孔电流方程的列写方法

2-6 回路电流法

3-1 齐性定理

3-2 叠加定理

课程资料

第四周单元测验

第五周

3-3 替代定理

3-4.1 戴维南定理——基本内容和证明

3-4.2 戴维南定理——电阻的确定方法

3-4.3 诺顿定理

3-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8 对偶原理

课程资料

第五周单元测验

第六周

5-1 动态电路引述

5-1.1 电容元件——定义、符号、单位等

5-1.2 电容元件的VCR和基本性质

5-1.3 电容元件的串并联

5-2.1 电感元件——定义、符号、单位等

5-2.2 电感元件的VCR和基本性质

5-2.3 电感元件的串并联

5-4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确定

课程资料

第六周单元测验

第七周

5-5.1 基本概念——零输入、零状态、全响应

5-5.2 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5.3 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5.4 时间常数

5-6.1 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6.2 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课程资料

第七周单元测验

第八周

5-7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8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1 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

6-2 RLC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3 RLC并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7-1正弦量

课程资料

第八周单元测验

第九周

7-2正弦量的相量,相量图

7-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7-3.2 R、L、C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7-4.1 阻抗和导纳

7-4.2 单口网络的阻抗和导纳

7-5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

课程资料

第九周单元测验

第十周

7-6正弦稳态电路的等效

7-7.1 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

7-7.2 单口网络的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7-7.3 特殊性质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

7-8 复功率

7-9正弦稳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课程资料

第十周单元测验

第十一周

8-1 三相电源

8-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8-4 三相电路的功率

9-1 非正弦周期信号,有效值,平均值

9-2 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分析

9-3 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功率

课程资料

第十一周单元测验

第十二周

10-1网络函数及频率特性

10-2.1 RC电路的频率特性——一阶低通,一阶高通

10-2.2 RC电路的频率特性——选频电路

10-3.1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定义

10-3.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点,品质因数

10-3.3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谐振曲线,选择性,通频带

课程资料

第十二周单元测验

第十三周

10-4.1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定义,特点

10-4.2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实际的并联谐振电路

11-1.1互感 互感电压

11-1.2同名端

11-2.1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耦合电感的VCR

11-2.2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耦合系数,耦合电感元件的功率和储能

课程资料

第十四周

11-3.1耦合电感的去耦——串联,并联

11-3.2耦合电感的去耦——T型连接

11-4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11-5.1线性变压器电路的分析——基本概念,分析

11-5.2线性变压器电路的分析——反映阻抗,应用反映阻抗分析电路

11-6全耦合变压器

11-7.1理想变压器的VCR及其特性——条件,VCR,阻抗变换性质

课程资料

第十四周单元测验

第十五周

12-1二端口网络

12-2.1二端口网络的VCR及参数——Z参数

12-2.2二端口网络的VCR及参数——Y参数

12-2.3二端口网络的VCR及参数——H参数

12-2.4二端口网络的VCR及参数——A参数

12-4互易二端口和对称二端口

12-5.1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T形等效电路(仅互易二端口部分)

12-5.2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π形等效电路(仅互易二端口部分)

12-6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

课程资料

第十五周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