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9
开课时间2025/02/21 - 2025/06/21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一、课程内容:

 中国哲学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形态之一,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哲学史》是研究中国哲学思维发展历程、学派思潮、理论特征、演化规律、时代价值的一门课程,也是全日制高等院校本科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改变以往以历史分期与人物思想介绍为主的单一编排模式,以中国哲学概念范畴本身的发展作为主线,重点阐述中国哲学核心概念的演变,融社会史、学派史与概念范畴本身的发展史为一体。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做了系统的创新:在贯穿整个《中国哲学史》教材大纲内容的基础上,以哲学概念作为逻辑开展线索,以中国哲学概念为单元编排,课程团队在课程讲解中,以8个中国哲学重要概念范畴为核心建构8个教学单元,围绕核心概念范畴,以概念在中国哲学史背景下的展开、广延为线索,每一单元设置10节左右课程分别解说,使学生对以中国哲学概念范畴为核心线索的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有一定的认识。


课程着重从中国概念范畴系统构建与发展方面评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著名哲学家、哲学流派的哲学思想,在传统的社会史、思想史背景讲述之外,提供解读中国哲学史的全新视角,将哲学家、哲学流派的思想分析置于概念范畴系统自身形成、衍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使学生从概念范畴的解析中了解中国哲学思想,掌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线索,培养和提高哲学思辨能力,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实现文化继承与传统哲学话语的现代转换。


二、课程团队:

1.课程负责人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叶平教授,为哲学专业本科生讲授《中国哲学史》、《中国美学史》、《道家哲学原著选读》等课程。

2.团队成员

主讲教师赵炎峰,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等课程。

主讲教师臧要科,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讲授《儒家哲学原著选读》等课程。

主讲教师冯鹏,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哲学博士,讲授《宋明理学》等课程。

课程大纲
导论 中国哲学概念与中国哲学精神的形成
1.《中国哲学史课程介绍》2.中国哲学概念与中国哲学精神
天道单元
2.1天道释义
2.2孔子 天与天命
2.3老子 道与德
2.4庄子 天之道与人之道
2.5墨子 天志
2.6荀子 天人之分
2.7董仲舒 天人相与
2.8刘禹锡 天人交相胜
气象单元
3.1气象释义
3.2阴阳
3.3取象比类
3.4意象言
3.5孟子 养气
3.6王充 元气自然
3.7张载 太虚即气
3.8王夫之 乾坤并建
3.9戴震 血气心知
仁义单元
4.1仁义释义
4.2孔子 仁学
4.3墨子 兼爱
4.4孟子 四端
4.5孟子 义利之辨
4.6思孟学派《五行》
4.7张载 民胞物与
4.8程颢 识仁与体仁
礼法单元
5.1礼法释义
5.2礼的起源与功用
5.3周礼与宗法
5.4礼崩乐坏
5.5孔子 复礼
5.6由礼而法
5.7韩非 法术势
5.8礼法并用
有无单元
6.1有无释义
6.2有无与清谈
6.3老子之道: 有、无(上)
6.4老子之道: 有、无(下)
6.5庄子的道通为一(上)
6.6庄子的道通为一(下)
6.7何晏、王弼的贵无论
6.8名教与自然
6.9崇有论
6.10 郭象 独化论
6.11无与空
性理单元
7.1性、理释义
7.2思孟学派 性善与尽性
7.3荀子 性恶与化性起伪
7.4李翱 复性
7.5张载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7.6二程 性即理
7.7朱熹 理一分殊
7.8陆九渊 心即理
7.9王阳明 心外无理
7.10王阳明 致良知
名辩单元
8.1名辩释义
8.2墨家 以名举实
8.3老庄 无名
8.4惠施 合同异
8.5公孙龙 离坚白
8.6 荀子 制名指实
8.7 经学 名教
会通单元
9.1自我与他者
9.2华夏文化的会通
9.3孔孟与汉儒
9.4东方文化的会通
9.5大小传统与儒释道对话(上)
9.6大小传统与儒释道对话(下)
9.7世界文化的会通
9.8天主教与儒学的互动
9.9十九世纪耶稣会士对儒释道的解释
9.10晚清新教传教士与儒释道(上)
9.11晚清新教传教士与儒释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