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化学系主要基础课之一,与“无机化学—原理Ⅰ”内容紧密衔接。本课程设置2学分,视频由郑兰荪院士、朱亚先教授授课,内容包含“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构型”、“配位化合物”等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基础知识结合前沿研究,注重知识碎片化和系统性的结合,由“知识点-知识面-知识体系”。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化学类专业学生和与化学有学缘关系学科的学生,同时本课程也可供化学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生产、参加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学生和社会大众等进行线上学习。
第一章 原子结构
1.1 氢原子光谱
1.2 波尔理论
1.3.\t微观粒子的属性
1.4.\t测不准原理
1.5.\t核外电子的近代描述
1.6.\t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之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1.7.\t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之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ms
1.8.\t波函数
1.9.\t波函数的图形描述—径向分布函数图
1.10.\t波函数的图形描述—角度分布图
1.11.\t多电子原子的能级:Pauling能级图及Cotton能级图
1.12.\t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1.13.\t原子及离子的电子排布
1.14.\t原子半径
1.15.\t元素电离能
1.16.\t元素的电子亲和能
1.17.\t元素的电负性
第二章 化学键和物质结构
2.1 离子键的形成和离子键的特点
2.2.\t离子键的强度
2.3.\t离子的特征
2.4.\t晶体的基本特点和离子晶体
2.5.\t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I
2.6.\t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II
2.7.\t离子极化
2.8.\t典型离子晶体结构
2.9. 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
2.10.\t共价键的特点
2.11 共价键的类型
2.12 杂化与杂化轨道
2.13.\t杂化轨道类型
2.14.\t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2.15.\t离域大π键
2.16.\t大π键实例讨论
2.17.\tπ-π 相互作用(简介)
2.18.\t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19.\t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实例
2.20.\t(知识点拓展)结构表征
2.21.\t分子轨道理论
2.22.\t分子轨道的组成原则
2.23.\t分子轨道组成实例及能级顺序
2.24.\t分子轨道的电子排布规则
2.25.\t分子轨道中电子的排布与键级
2.26.\t(知识点拓展)分子轨道理论的科研应用实例
2.27.\t键参数和分子的极性
2.28.\t(知识点拓展)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2.29.\t分子间作用力
2.30.\t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2.31.\t氢键
2.32.\t氢键的特点
2.33.\t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分子型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2.34.\t自由电子理论简介
2.35.\t能带理论简介
2.36.\t金属原子化热和金属晶体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
3.1.\t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命名
3.2.\t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3.3.\t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3.4.\t分裂后d轨道中电子的排布与能量计算
3.5.\t配合物的颜色
3.6. 八面体的畸变(Jahn-Teller效应)
3.7.\t晶体场理论评价
3.8.\t配合物立体结构的选择
3.9.\t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3.10.\t软硬酸碱理论
3.11.\t配合物的稳定性
3.12.\t配合平衡I
3.13.\t配合平衡II
3.14.\t配合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