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抗原
从对免疫的理解引入为什么学习抗原。介绍抗原有关的概念、抗原的性质、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以及抗原的种类。对抗原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免疫学在疾病诊断、疫苗接种中的作用,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的原因。
-
●1.1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
介绍了抗原概念、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以及与两个特性相关的半抗原和完全抗原,并举例介绍了这些概念在临床疾病如在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中的应用。
-
●1.2抗原的特异性与抗原表位
介绍了抗原的特异性,以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表位。另外也介绍了抗原表位的类型,包括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最后还介绍了与抗原表位有关的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并举例介绍在临床相关疾病诊断及疾病发生中的应用。
-
●1.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从抗原、宿主和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三个方面,对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在疫苗接种当中的应用。
-
●1.4抗原的种类
介绍了TD-Ag、Ti-Ag;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等,并举例说明,介绍抗原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
第二章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本章介绍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发现、结构、功能和制备
-
●2.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发现历史及定义
介绍了抗体的发现历史、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及关系
-
●2.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介绍了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
●2.3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介绍了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即结构的多样性
-
●2.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为免疫球蛋白生物学功能的汇总
-
●2.5各种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介绍了五种免疫球蛋白各自特有的功能
-
●2.6人工制备抗体
介绍了抗体制备的三种方式
-
第三章补体
本章介绍了补体的发现、特点,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
-
●3.1补体的发现组成和命名
介绍了补体的发现过程,以及补体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命名。
-
●3.2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介绍了补体系统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及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
-
●3.3补体的旁路激活途径
介绍了补体系统旁路激活途径的激活物及铺路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
-
第四章细胞因子
本章介绍细胞因子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功能
-
●4.1细胞因子的定义
本节介绍了细胞因子的定义和本质
-
●4.2细胞因子的特点
本节介绍了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
●4.3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功能
本节介绍了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相关的功能
-
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从MHC的发现过程开始介绍,层层深入的揭示MHC的功能本质是抗原信息的呈递者。
-
●5.1MHC的发现历程和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了免疫遗传学发展简史,MHC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贡献、MHC相关的经典故事。从MHC的功能本质角度,解释了MHC的基本概念。
-
●5.2MHC的基因组结构
本节介绍了MHC基因分类(经典的I类、II类基因,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基因座位,人HLA基因座分布,基因座与分子结构的对应关系。
-
●5.3MHC的遗传特点
本节介绍MHC的遗传特点:MHC的多基因性、多态性、共显性遗传、单体型遗传、连锁不平衡。MHC多态性的原因以及临床意义。
-
●5.4HLA分子的结构
本节介绍了HLA分子结构的发现历程,HLA-I类分子、HLA-II类分子的结构。
-
●5.5HLA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本节介绍了抗原肽和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与特点,与之相伴随的抗原肽疫苗的提出,提示T细胞识别MHC-抗原肽的过程是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核心,而关于此部分的内容,目前认识相当有限。
-
●5.6HLA分子的分布和功能
本节形象的对比了两类MHC分子(I类分子、II类分子),两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体现出其中的“统筹安排、分工明确”。介绍了两类MHC分子的分布与抗原提呈功能。
-
第六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本章介绍了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其分类。分别介绍三种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抗原提呈特点。介绍MHC-I类分子参与的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过程和MHC-II类分子参与的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过程。
-
●6.1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和分类
本节介绍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并介绍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尤其介绍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的概念。
-
●6.2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分别介绍三种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特点
-
●6.3MHC 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详细介绍内源性抗原的降解、转运及MHC I类分子的荷肽过程
-
●6.4MHC 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详细介绍外源性抗原的摄取、降解和MHC Ⅱ类分子的合成、转运和荷肽过程
-
第七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本章介绍了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表面分子、T细胞活化的条件、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
●7.1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介绍了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过程,包括早期胸腺发育阶段、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
●7.2TCR复合物及其共受体
介绍了T细胞表面与抗原识别有关的重要分子TCR复合物及共受体的组成及作用
-
●7.3T淋巴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
介绍了T细胞表面为T细胞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一些重要表面分子及其配体
-
●7.4T淋巴细胞的活化
介绍了T细胞活化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
●7.5T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介绍了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T细胞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并介绍了各亚群的功能
-
第八章B淋巴细胞及对TD-Ag的应答
本章介绍了B细胞发育有关的内容,包括BCR 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从中了解数以亿万计的抗体如何形成,B细胞为什么通常识别外来的抗原。介绍了与B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还介绍了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部分内容,包括B细胞对TD-Ag的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了解了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多细胞、多分子参与、特异性、放大性、记忆性的一些独特之处。
-
●8.1BCR 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聪明基因的组装
本节介绍了BCR的基因结构,基因的重排及表达,了解BCR基因的聪明的组装方式。介绍了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解答了为什么BCR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完全相同这一问题。
-
●8.2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精准武器制造的秘密
本节介绍了导致BCR和抗体多样性产生的四种机制。该机制的发现获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
●8.3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B细胞通常为什么只对外来抗原反应?
本节介绍了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形成的四种机制。解答了B细胞通常为什么只对外来抗原反应这一问题。
-
●8.4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的精密装备
本节介绍了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包括识别抗原有关的BCR复合物和B细胞共受体,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其他分子(CD20,CD22,CD32)。这些分子相当于B细胞的精密装备,是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基础。也可用于B细胞的分离鉴定及临床靶向治疗。
-
●8.5B细胞对TD-Ag的识别及活化 -终于找到你,激动啊!
本节介绍了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B细胞活化的三个条件,以及在B细胞活化过程中Th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是B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一部分。
-
●8.6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迅速增兵、制造精密武器、时刻准备敌人的再次进攻
本节介绍了B细胞活化和增殖分化过程。此过程形成初级聚合灶和生发中心。尤其是在生发中心内,B细胞分化成熟,经历体细胞高频突变、阳性选择和 Ig亲和力,Ig类别转换,浆细胞的形成,记忆B细胞的产生这些重要的变化。在此过程中离不开Tfh和FDC的辅助。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B细胞针对抗原的刺激,如何迅速增兵、制造精密武器、时刻准备敌人的再次进攻。
-
第九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本章主要介绍了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固有免疫系统是由屏障结构,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组成,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化学、微生物屏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及时刻保护我们的固有免疫分子。另外介绍了固有免疫的重要功能及它怎样与适应性免疫协同作战共同保护机体。
-
●9.1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本节介绍了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屏障。并介绍了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
-
●9.2固有免疫应答的机制
本节介绍了模式识别受体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概念及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
-
●9.3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及功能
本节介绍了病原体入侵机体的三个阶段,瞬时与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介绍了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
第十章超敏反应
本章介绍了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及主要防治原则。
-
●10.1超敏反应概论
本节介绍了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类,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可以将超敏反应分为4型。
-
●10.2Ⅰ型超敏反应
本节介绍了导致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和防治原则等。
-
●10.3Ⅱ型超敏反应
本节介绍了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常见疾病
-
●10.4Ⅲ型超敏反应
本节介绍了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常见疾病
-
●10.5Ⅳ型超敏反应
本节介绍了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