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本课程为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解和训练呼吸、声区、共鸣、位置、语言、情感、舞台表演等歌唱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把握音乐风格、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演唱。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能技巧,理解掌握中外声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培养学生具备完整(声音、舞台驾驭、艺术形象、音乐修养)演唱不同风格作品的能力、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能力、实施声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指导课外艺术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坚韧不拔的专业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
●0.1绪论
绪论
-
第一章 歌唱基础理论及技能训练
1.教学目标
该章节内容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歌唱素质,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生了解歌唱发声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发声的基本原理,掌握发声的正确姿态和技巧,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歌唱发声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其发声的基本原理。
(2)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歌唱习惯。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
(2)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逐渐具有辨别发声正误的能力。
(3)在掌握歌唱发声器官基本原理及歌唱正确姿势后,如何运用到整个演唱中。 -
●1.1歌唱的基础训练
歌唱的基础训练
-
第二章歌唱呼吸训练
1.教学目标
了解歌唱呼吸原理,理解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与喉头稳定的关系,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训练方法,打好歌唱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歌唱运动的基本原理,区别自然呼吸与歌唱呼吸。
(2)要求学生了解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指导学生如何有控制的运用气息唱歌,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在掌握歌唱呼吸基本原理后,如何运用到整个演唱中。 -
●2.1歌唱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
-
●2.2呼吸与声音的关系
呼吸与声音的关系
-
第三章歌唱声区训练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歌唱声区运动原理知识,协调好身体、呼吸与声区的统一运用。
(2)以中低声区的训练为基础,扩展高声区的演唱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歌唱声区运用能力,以进行完整歌唱。
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歌唱声区的基本原理,明确歌唱声区的重要性。
(2)歌唱声区方法训练。
(3)歌唱声区的运用。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掌握歌唱呼吸基本原理后,如何运用到整个演唱中。
(2)声区衔接的通畅训练。 -
●3.1胸声区训练
胸声区训练
-
●3.2换声区训练
换声区训练
-
第四章歌唱共鸣训练
1.教学目标
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中声区的胸腔共鸣;在中声区训练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和共鸣的强度训练,以达到理想的共鸣效果。
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歌唱共鸣的基本原理,明确歌唱共鸣的作用。
(2)歌唱共鸣的训练(口腔、头腔、胸腔、混合共鸣的训练)。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歌唱共鸣的基本方法。
(2)练声的过程应该融声音、音乐、气息为一体,通过练习曲达到声音共鸣的效果。 -
●4.1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共鸣
-
第五章歌唱语言训练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声乐语言技巧,达到字正腔圆,发音准确。
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音素与音节、母音与子音、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2)明确声母、韵母的发音及归韵。
(3)了解外文的发音规律和技巧。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正确理解歌唱与语言的关系。
(2)歌唱语言的训练过程要结合声音、音乐、气息等方面的歌唱要领。 -
●5.1声乐演唱中如何把握作品风格
声乐演唱中如何把握作品风格
-
第六章歌唱的声韵与收声
1.教学目标
歌唱中的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核心,音律之美在汉语言的文字创作中非常重要。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语中的“十三辙”,学会汉语的正确归韵和收声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汉语言中的十三辙韵,熟练掌握十三辙的发音。
(2)归纳总结十三辙的基本规律,掌握韵腹的基本口型。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入鼻归韵的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中东辙四个辙韵的字,约占全汉字中的41%,这些韵脚的歌曲也特别多,应注意准确地归韵收声。 -
●6.1歌唱训练中的音韵与收声
歌唱训练中的音韵与收声
-
●6.2十三辙在歌唱中的运用
十三辙在歌词中的运用
-
第七章歌唱声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歌唱声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
●7.1声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1.教学目标 以声音训练为基础,解决歌唱中出现的白声、气息上浮、下巴僵硬等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加以训练解决。 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歌唱的基本原理,明确歌唱的基本方法。 (2)歌唱中声音产生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声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2)练声的过程由于对错误的声音有肌肉记忆,学生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够改正声音的问题。
-
●7.2声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续)
1.教学目标
以声音训练为基础,解决歌唱中出现的白声、气息上浮、下巴僵硬等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加以训练解决。
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歌唱的基本原理,明确歌唱的基本方法。
(2)歌唱中声音产生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声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2)练声的过程由于对错误的声音有肌肉记忆,学生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够改正声音的问题。 -
●7.3歌唱声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练声曲中常见声音问题的解决
-
第八章歌唱情感训练
1.教学目标
情感是歌曲表达的灵魂,通过歌唱的声音技巧,传情达意,紧密贴切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符合歌唱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歌唱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声乐演唱的技能和艺术表现。
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2)要求学生挖掘歌曲人物形象。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要求学生能够表达到位,感情真挚,能较好表达歌曲意境。
(2)对作品的风格、情绪、演唱风格及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分析。 -
●8.1歌唱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歌唱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
●8.2歌唱情感训练---以《绣红旗》为例
歌唱情感训练---以《绣红旗》为例
-
第九章声乐作品风格处理训练
1.教学目标
作品风格处理是声乐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演唱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 随堂伴奏,锻炼学生的歌唱演唱能力和歌曲表现力,增强学生声乐演唱的技能和音乐知识的综合运用。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歌曲音准、节奏、肢体语言、演唱紧密结合。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要求学生熟悉把握歌曲风格和结构以及和钢琴伴奏的协调能力。
(2)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风格。
(3)在与伴奏的配合上,对作品的风格、情绪、演唱风格及曲式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对钢琴伴奏部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 -
●9.1语言在演唱中的重要性
语言在演唱中的重要性
-
●9.2声乐作品声音处理
声乐作品风格处理训练
-
●9.3声乐作品风格处理
声乐作品风格处理训练
-
第十章歌唱舞台表演训练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掌握舞台表演的基本方法和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2.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声乐舞台表演的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舞台实践的能力。
(2)通过具体发声练习以及歌曲、戏曲演唱,使学生逐渐掌握歌唱表演的基本技能。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舞台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舞台表演真实自然,表演到位;
(2)掌握用科学的发声状态以清晰、贴切、夸张的语言演绎声乐作品,做到字头清晰,字腹通畅圆润,字尾归韵准确。 -
●10.1歌唱舞台表演训练
声音色彩的调整
-
第十一章歌唱嗓音保健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歌唱对嗓音的保护,及在今后的歌唱学习中如何用嗓、保护嗓子,用科学的声音进行歌唱。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了解自身的嗓音条件以及保健措施,使学习者对嗓音保健有更科学地认识,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科学用嗓。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用科学的发声状态以清晰、贴切、夸张的语言演绎声乐作品,做到字头清晰,字腹通畅圆润,字尾归韵准确。 -
●11.1歌喉嗓音保健
歌唱嗓音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