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华东理工大学)
无机化学(华东理工大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1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华东理工大学
开课教师徐志珍张敏卢怡田振芬孙慧萍
学科专业理学化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类本科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该课程讲授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常见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具有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相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元素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实验,解化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等,为后继基础化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基本化学问题、自学基础化学书刊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物质的状态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理想气体
卢怡
实际气体
卢怡
分压定律和分容定律
卢怡
液体和溶液
卢怡
固体
孙慧萍
化学反应的能量关系和化学平衡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张敏
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
张敏
焓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张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张敏
反应热的计算
反应热的计算(上)
张敏
反应热的计算(下)
张敏
与化学反应方向有关的问题
张敏
摩尔熵变
张敏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化学反应的判断(上)
张敏
化学反应的判断(下)
张敏
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张敏
化学平衡
张敏
化学平衡常数及同时平衡规则
张敏
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平衡的计算(上)
张敏
化学平衡的计算(下)
张敏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张敏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上)
张敏
化学平衡的移动(下)
张敏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概况
孙慧萍
微观粒子的波粒两象性
孙慧萍
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描述
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描述(上)
孙慧萍
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描述(下)
孙慧萍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孙慧萍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孙慧萍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孙慧萍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式
孙慧萍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孙慧萍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孙慧萍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化学键理论的发展概况
孙慧萍
离子晶体的类型
孙慧萍
半径比规则
孙慧萍
晶格能
孙慧萍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孙慧萍
共价键的类型
孙慧萍
键参数
孙慧萍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孙慧萍
杂化轨道理论的内容和要点
孙慧萍
杂化轨道的类型
孙慧萍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孙慧萍
分子轨道能级图
孙慧萍
同核双原子分子
孙慧萍
分子间力
孙慧萍
氢键
孙慧萍
离子极化
孙慧萍
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孙慧萍
酸碱的离子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徐志珍
酸碱解离平衡常数
徐志珍
一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计
徐志珍
多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计算
徐志珍
缓冲作用原理
徐志珍
缓冲溶液的配制
徐志珍
酸碱平衡计算
徐志珍
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田振芬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田振芬
沉淀转化和分步沉淀
田振芬
氧化还原平衡
化合价和氧化值
田振芬
原电池
田振芬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田振芬
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
田振芬
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电势
田振芬
电极反应的电势的应用
田振芬
电动势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田振芬
元素电势图及应用
田振芬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卢怡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卢怡
价键理论
配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上)
卢怡
配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下)
卢怡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卢怡
配离子平衡浓度的计算
卢怡
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卢怡
配离子之间的平衡
卢怡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卢怡
s区元素------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金属单质
徐志珍
氧化合物
徐志珍
盐类
徐志珍
d区元素—过渡元素(一)
铬及其化合物
徐志珍
锰及其化合物
徐志珍
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铁、钴、镍的一般性质
孙慧萍
铁、钴、镍的化合物
孙慧萍
d区元素—过渡元素(二)
铜族元素的单质
卢怡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卢怡
Cu(Ⅰ)和Cu(Ⅱ)的互相转化
卢怡
p区元素(一)— 硼族和碳族
硼的化合物
徐志珍
锡、铅的化合物
张敏
p区元素(二)— 氮族
氮及其化合物
氮的单质
徐志珍
氮的氢化物
徐志珍
氮的氧化物
徐志珍
亚硝酸及其盐
徐志珍
硝酸及其盐
徐志珍
砷、锑、铋及其化合物
徐志珍
p区元素(三)— 卤素
卤素的单质
田振芬
卤化氢和卤化物
田振芬
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田振芬
  •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分容定律,液体、溶液和固体的一般概念。

  • 1.1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

  • 1.2实际气体

    实际气体

  • 1.3分压定律和分容定律

    分压定律和分容定律

  • 1.4液体和溶液

    液体和溶液

  • 1.5固体

    固体

  •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关系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和化学平衡:热力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化学平衡的计算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 2.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 2.2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

  • 2.3焓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焓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 2.4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2.5 反应热的计算

    反应热的计算

  • 2.6与化学反应方向有关的问题

    与化学反应方向有关的问题

  • 2.7摩尔熵变

    摩尔熵变

  • 2.8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 2.9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 2.10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 2.11化学平衡常数及同时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常数及同时平衡规则

  • 2.12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平衡的计算

  • 2.1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 2.14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 第三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3.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概况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概况

  • 3.2微观粒子的波粒两象性

    微观粒子的波粒两象性

  • 3.3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描述

    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描述

  • 3.4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 3.5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 3.6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 3.7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式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式

  • 3.8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 3.9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 第四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化学键理论概述:离子键理论、共价键理论、金属键理论和分子间力。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强度和特征,离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几种共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和能够说明及阐述的问题;离子的极化变形、分子间力和氢键

  • 4.1化学键理论的发展概况

    化学键理论的发展概况

  • 4.2离子晶体的类型

    离子晶体的类型

  • 4.3半径比规则

    半径比规则

  • 4.4晶格能

    晶格能

  • 4.5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 4.6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的类型

  • 4.7键参数

    键参数

  • 4.8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 4.9杂化轨道理论的内容和要点

    杂化轨道理论的内容和要点

  • 4.10杂化轨道的类型

    杂化轨道的类型

  • 4.11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 4.12分子轨道能级图

    分子轨道能级图

  • 4.13同核双原子分子

    同核双原子分子

  • 4.14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

  • 4.15氢键

    氢键

  • 4.16离子极化

    离子极化

  • 4.17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 第五章酸碱的离子平衡

    酸碱和离子平衡:酸碱理论的演变概况,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概念及计算,缓冲溶液的概念、pH计算和配制方法;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及应用,包括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和分步沉淀。

  • 5.1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 5.2酸碱解离平衡常数

    酸碱解离平衡常数

  • 5.3一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计

    一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计

  • 5.4多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计算

    多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计算

  • 5.5缓冲作用原理

    缓冲作用原理

  • 5.6缓冲溶液的配制

    缓冲溶液的配制

  • 5.7酸碱平衡计算

    酸碱平衡计算

  • 5.8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 5.9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5.10沉淀转化和分步沉淀

    沉淀转化和分步沉淀

  •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离子电子法配平方程式,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掌握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极反应电势的计算及应用,电动势和吉氏函数及平衡常数的关系,氧化还原平衡计算等。

  • 6.1化合价和氧化值

    化合价和氧化值

  • 6.2原电池

    原电池

  • 6.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6.4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

    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

  • 6.5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电势

    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电势

  • 6.6电极反应的电势的应用

    电极反应的电势的应用

  • 6.7电动势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电动势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 6.8元素电势图及应用

    元素电势图及应用

  •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 7.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 7.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 7.3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

  • 7.4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7.5配离子平衡浓度的计算

    配离子平衡浓度的计算

  • 7.6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 7.7配离子之间的平衡

    配离子之间的平衡

  • 7.8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 第八章s区元素------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s区元素------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 8.1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 8.2氧化合物

    氧化合物

  • 8.3盐类

    盐类

  • 第九章d区元素—过渡元素(一)

    d区元素—过渡元素(一)

  • 9.1铬及其化合物

    铬及其化合物

  • 9.2锰及其化合物

    锰及其化合物

  • 9.3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 第十章d区元素—过渡元素(二)

    d区元素—过渡元素(二)

  • 10.1铜族元素的单质

    铜族元素的单质

  • 10.2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 10.3Cu(Ⅰ)和Cu(Ⅱ)的互相转化

    Cu(Ⅰ)和Cu(Ⅱ)的互相转化

  • 第十一章p区元素(一)— 硼族和碳族

    p区元素(一)— 硼族和碳族

  • 11.1硼的化合物

    硼的化合物

  • 11.2锡、铅的化合物

    锡、铅的化合物

  • 第十二章p区元素(二)— 氮族

    p区元素(二)— 氮族

  • 12.1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 12.2砷、锑、铋及其化合物

    砷、锑、铋及其化合物

  • 第十三章p区元素(三)— 卤素

    p区元素(三)— 卤素

  • 13.1卤素的单质

    卤素的单质

  • 13.2卤化氢和卤化物

    卤化氢和卤化物

  • 13.3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1.1 理想气体

    1.2 实际气体

    1.3 分压定律和分容定律

    1.4 液体和溶液

    1.5 固体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关系和化学平衡

    2.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2 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

    2.3 焓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2.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5 反应热的计算

    2.6 与化学反应方向有关的问题

    2.7 摩尔熵变

    2.8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2.9 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2.10 化学平衡

    2.11 化学平衡常数及同时平衡规则

    2.12 化学平衡的计算

    2.13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2.14 化学平衡的移动

    视频数18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1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概况

    3.2 微观粒子的波粒两象性

    3.3 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描述

    3.4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3.5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3.6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3.7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式

    3.8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3.9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视频数10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4.1 化学键理论的发展概况

    4.2 离子晶体的类型

    4.3 半径比规则

    4.4 晶格能

    4.5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4.6 共价键的类型

    4.7 键参数

    4.8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4.9 杂化轨道理论的内容和要点

    4.10 杂化轨道的类型

    4.11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4.12 分子轨道能级图

    4.13 同核双原子分子

    4.14 分子间力

    4.15 氢键

    4.16 离子极化

    4.17 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视频数17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酸碱的离子平衡

    5.1 酸碱质子理论

    5.2 酸碱解离平衡常数

    5.3 一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计

    5.4 多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计算

    5.5 缓冲作用原理

    5.6 缓冲溶液的配制

    5.7 酸碱平衡计算

    5.8 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5.9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5.10 沉淀转化和分步沉淀

    视频数10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

    6.1 化合价和氧化值

    6.2 原电池

    6.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4 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

    6.5 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电势

    6.6 电极反应的电势的应用

    6.7 电动势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6.8 元素电势图及应用

    视频数8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7.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7.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7.3 价键理论

    7.4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7.5 配离子平衡浓度的计算

    7.6 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7.7 配离子之间的平衡

    7.8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视频数9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s区元素------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8.1 金属单质

    8.2 氧化合物

    8.3 盐类

    视频数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d区元素—过渡元素(一)

    9.1 铬及其化合物

    9.2 锰及其化合物

    9.3 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d区元素—过渡元素(二)

    10.1 铜族元素的单质

    10.2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10.3 Cu(Ⅰ)和Cu(Ⅱ)的互相转化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p区元素(一)— 硼族和碳族

    11.1 硼的化合物

    11.2 锡、铅的化合物

    视频数2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p区元素(二)— 氮族

    12.1 氮及其化合物

    12.2 砷、锑、铋及其化合物

    视频数6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p区元素(三)— 卤素

    13.1 卤素的单质

    13.2 卤化氢和卤化物

    13.3 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视频数3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