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服装发展概述
在各种各样的动物中,为什么只有人类才穿用了衣服呢?关于这种衣服的起源论,从古希腊的环境适应说开始,产生了诸如羞耻说、装饰说等的学说,但都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
-
●1.1服装的起源说-1
服装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己的行为,是人着装后的一种状态。服装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想象征,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
●1.2服装的起源说-2
服装起源的说法有羞耻说、保护学说和装饰学说
-
第二章华裾之初辟
在远古蒙昧时代,中国先民们群居野处,茹毛饮血,食草木之食,饮自然之水,赤身裸体,无所谓衣服。人类早期经过了漫长的裸态阶段,到了旧石器晚期,已会学会使用磨制的骨针、钻孔的骨角缝制兽皮、树皮、树叶等早期的服装雏形,开始用这些兽皮等物来遮掩身体。再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到了新石器阶段的母系社会,人类出现了最原始的纺织工艺,有了麻类、葛类的简单纺织服装。
-
●2.1原始社会服饰
原始服饰指出现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兽皮和树叶保护身体,遮蔽烈日或御寒的服装,这是最原始服装的雏形。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
第三章华裾之流布
从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中蹒跚走来的秦汉王朝,历经纷乱之后,重又归于整齐有序。我国的服饰制度就在这种背景下由童年步入少年时代。
-
●3.1秦汉时期服饰-1
冕服,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主要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
-
●3.2秦汉时期服饰-2
由于各民族各国之间交流活跃,导致社会风尚有所改观,人们对服饰的要求越来越高,穿着打扮,日趋规整。尤其贵族阶层中厚葬成风,这些都为今日服装研究工作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
第四章华裾之融合
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
-
●4.1魏晋南北朝服装特点
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加长,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异常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
●4.2男子冠巾发展及女子发式
幅巾束守,即不戴冠帽,只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汉后期。一直延续到魏晋,仍十分流行。对唐宋时期的男子首服也有一定影响。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
-
●4.3女子的妆和男子的鞋
南北朝时期的百姓妇女梳丫髻,穿宽袖短衣、长裙、侍女梳环髻、穿对襟衣。
-
第五章华裾之鼎盛与内敛
由隋入唐(618-907),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
●5.1唐代纺织印染技术发展
唐代的丝织工艺很发达,织物品类名目众多,主要有锦、绫、绢、罗、纱等
-
●5.2唐代服装特点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
●5.3宋代服饰
宋朝服饰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饰 ,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饰,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着直领, 对襟的一种服饰
-
●5.4唐代女妆及配饰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妆容,主要是因为每个时代的审美观都不一样,但是最特别的当属唐代,唐朝美人不仅以胖为美,而且唐代的妆容实在是怪异,并不是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那样美艳动人。
-
●5.5元代服饰
元代的服装制度与辽金相似。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
-
第六章华裾之精致与腐朽
明代的服装制度基本定形,朝臣百官的冠帽衣履也恢复了传统朝服、祭服、公服、常服之设。清代是满族贵族建立的统治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初,满族统治者强令在全国范围内改冠易服,薙发垂辫,故汉族传统服饰受到相当冲击,并终被满族服饰所取代。
-
●6.1明代服饰
明朝服饰是指明朝时的衣饰,专指这段时期的汉服,即明制汉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
●6.2清代服饰
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
-
●6.3唐清趣话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
●6.4穿越满清
清代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以满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这是清王朝统治者用暴力和禁令强制人们改冠易服的结果,致使中国古代服装在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异。
-
第七章古代职业装-官服
官服就是官员所穿的服装,有朝服,公服,常服之分。官服最常见的就是圆领袍加乌纱帽,此为常服。明代常服有补子,双禽。前期为唐乌纱帽式样,类似八字,韩剧中常出现,补子为金线所绣。洪武二十六年后为园直角,补子一般用织造和刺绣两类方法制成,但在织造方法中主要又分两种,一是缂丝,另一是织金或妆花。织金和妆花一般是将补子部分与地部同时织出。缂丝和刺绣一般是先另外缂成或绣成补子形式,再缝缀于服装上。
-
●7.1唐朝官服特点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
●7.2宋朝官服特点
宋代官服制度,是宋代帝王在建立政权后颁布的关于服饰制度的各项政令,其政治目的在于通过衣冠服饰严格等级制度,巩固上下尊卑的封建秩序,宣扬封建道德观念,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主阶级国家的根本政治利益。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包括礼仪制度在内的政治制度成熟发展的时代。从皇帝到各级官员的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物化语言和政治文化标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宋代的服饰史或制度史,也就是宋代的礼制史。同历史上所有的王朝一样,宋代服饰制度以“礼”为出发点的。
-
●7.3明清官服特点
明代的整个官服体系是朱元璋倾心打造的重要制度之一,其装饰制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更体现着明王朝的统治理念。满族统治者在北方后金文化和汉族文化共同的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服饰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的强制措施使之执行了下来,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最后一笔。
-
第八章华裾之蜕变
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
●8.1近代服装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服装也逐渐产生并发展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社会进入近代后,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拘谨、呆板、保守、等级森严转变为美观、舒适、简便、平民化。
-
●8.2现代服装发展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服装也不能例外。现代服饰一般分为时髦、流行与传统3类。
-
●8.3少数民族服饰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
第九章传统服饰中的文化符号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以独特的民族情怀和象征性文化符号吸引着全世界,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服装设计从20世纪初至今一直是世界服装设计界不可或缺的设计符号,而中国传统服饰造型特征的文化符号更具象征性.
-
●9.1传统服饰中的礼制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与着装惯制是古代礼制中重要的一环和核心内容。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
-
●9.2传统服饰纹样中的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服饰造型的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定内涵或意义的中国传统服饰造型标示,具有很强的文化表征,可以是一个地狱、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
●9.3关于“领袖”
“领袖”,原本指的是衣服的领襟和袖口。衣服的式样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无非就是在衣领和袖口上做文章,可见“领袖”在服装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