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主要介绍电影的叙事和美学属性,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审美力”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0.1绪论
主要介绍电影的叙事和美学属性,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审美力”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一章电影视听语言
主要介绍电影视听语言的内涵及其具体应用;电影中的场面调度及其四个要素;电影中的色彩基调和声音具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理解电影视听语言的构成与运用,从专业的角度“看懂”电影。
-
●1.1“视听语言”的概念
视听语言的概念
-
●1.2镜头
电影影像的要素,包括:构图(概念,三原则);景别(概念,分类,具体应用);摄影机角度(分类,具体应用);摄影机运动(分类,具体应用);景深(焦距的概念与分类,什么是透视关系,景深的概念,什么是深焦镜头及其应用)
-
●1.3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要素,包括布景、造型、灯光、动作设计。其中灯光也包含四个要素,即光的质感、来源、方向和色彩。灯光经常与色彩相配合,起到营造情感气氛的作用。
-
●1.4色彩基调
色彩基调的分类及应用;基耶斯洛夫斯基《红·白·蓝》“色彩三部曲”的具体分析;色彩与用光的配合举例
-
●1.5声音和音乐
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声音的具体形式(人声、音乐、音效),声音的特性(时间、空间和忠实度)
-
第二章剪辑
主要介绍电影剪辑的基本知识,包括:剪辑的分类;蒙太奇的概念与成就得失;长镜头理论与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电影镜头的叙事功能。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电影剪辑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初步理解电影镜头的叙事技巧和表达方式。
-
●2.1剪辑的分类
剪辑的分类,包括:连续性剪辑、古典式剪辑、主题性剪辑。具体知识点有:名词解释“最后一分钟营救”、“正反打镜头”
-
●2.2苏联蒙太奇和形式主义传统
蒙太奇的概念,具体知识点有:名词解释“库里肖夫实验”、“敖德萨阶梯”
-
●2.3巴赞与现实主义传统
巴赞的现实主义理论主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其代表作(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
●2.4与蒙太奇相对立的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的概念、作用与三要素(时空完整,还原现实,多义暧昧)
-
●2.5电影镜头的叙事功能
电影镜头的不同类型及其叙事功能(特写镜头、空镜头、慢镜头、主观镜头)
-
第三章电影叙事学与叙事类型
主要介绍电影叙事学的基本知识;电影叙事的常见模式;经典好莱坞故事片的叙事策略与叙事类型;类型片与纪录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分析一部电影叙事特征的基本方法与路径,应该学会欣赏电影讲故事的独特艺术魅力。
-
●3.1叙事与叙事学
什么是故事?电影叙事的时间要素(顺序、长度、频率)
-
●3.2电影叙事学
什么是叙事学?什么是电影叙事学?普洛普提出的“叙事功能”概念;热奈特提出的“叙事视点”(全知视点/限知视点)与“聚焦”概念(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若斯特把“聚焦”概念进一步细化(视觉聚焦、听觉聚焦、认知聚焦)
-
●3.3电影叙事模式
电影叙事模式(因果式、回环式、缀合式、交织式、梦幻式);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的区别(结局是闭合还是开放、冲突是外在还是内在、主人公是单一还是多重、人物相对于情节是主动还是被动、叙事时间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情节动力是因果还是巧合、叙事发生在连贯现实还是非连贯现实);经典好莱坞叙事策略(3s原则、世俗神话、叙事成规、理想人物)与九种故事类型(阿喀琉斯、康迪德、灰姑娘、喀尔刻、浮士德、俄尔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特里斯坦、流浪的犹太人)
-
●3.4类型片
类型片的概念与发展历史;类型片的主要分类(西部片、黑帮片、侦探片、喜剧片、歌舞片)及其美学特征
-
●3.5纪录片
纪录片的发展历史及分类(自然纪录片/人文纪录片),纪录片代表作介绍
-
第四章电影的社会性、时代性与民族性
主要介绍电影的社会性、时代性与民族性;以世界电影为参照,重点理解中国电影的社会性与时代性表征、中国电影美学的民族性历史积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电影与时代、社会、民族之间的紧密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学会把电影的艺术属性、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起来。
-
●4.1电影艺术与深层集体心理
什么是“深层集体心理”?电影为什么能够反映“深层集体心理”?克拉考尔《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新德国电影运动,法斯宾德“德国女性四部曲”
-
●4.2百年沧桑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的三次发展高峰,同时也是社会性、时代性的集中体现:左翼电影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十七年”电影《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八十年代电影《红高粱》、《黄土地》
-
●4.3影视艺术的多样性时代风格
世界电影的时代性:六十年代的政治题材电影、八十年代的道德与家庭题材电影
-
●4.4电影的民族性与美学风格
电影的民族性概念,各国各民族电影代表作介绍,中国电影“民族性”的精神与审美内涵,民族电影代表作(武侠片和家庭伦理剧)
-
●4.5中国电影的民族美学
中国电影民族美学的发展历程
-
第五章电影心理学
主要介绍电影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和记忆一些电影心理学的专业概念,同时能更好地理解“电影能够满足人类深层心理需要”这一观点。
-
●5.1观影的深层心理
“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闵斯特堡《电影:一次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电影的运动感与纵深感;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提出了“局部幻象论”与“形象偏离论”,由此可知电影在影像的建构上要寻求“简化”与“张力”原则
-
●5.2电影的心理功能:镜像与做梦
电影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的渊源关系:弗洛伊德“梦的原理”、荣格“集体无意识”、拉康“镜像阶段论”三大精神分析理论都直接影响了电影心理学的发展;麦茨《想象的能指》;电影与梦的相似功能(凝缩作用、移置作用、具象化作用、二度装饰作用)
-
第六章中国类型片——武侠电影
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类型片代表——武侠电影的发展历史、叙事特征与美学成就。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具体地理解“类型片”的概念内涵,同时认识到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类型片领域内的独特性,增强对民族美学的理解和认同。
-
●6.1中国早期武侠片
中国早期武侠片的叙事特征;50年代香港武侠片代表作分析(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
-
●6.2中国武侠片黄金时代的代表导演:张彻
中国武侠片黄金时代:张彻的作品分析(三大主题:报恩与复仇、功名与救赎、任侠与豪情)
-
●6.3中国武侠电影黄金时代的代表导演——胡金铨
中国武侠片黄金时代:胡金铨作品分析——作者电影的风格特征(历史感、情节张力、儒禅思想)
-
●6.4中国武侠片的转型与国际化
中国武侠电影的转型与国际化;李小龙、成龙的代表作介绍及两者武打风格与精神内涵的差异分析
-
●6.5后现代文化潮流中的徐克电影
徐克武侠电影的技术与美学特征
-
●6.621世纪的继承与创新:以李安《卧虎藏龙》为例
李安《卧虎藏龙》个案分析:人物形象的高度象喻性,美学风格的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