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
本章的主讲内容: 本章的主讲内容是牙体解剖形态相关理论知识,共分为牙的演化、牙的组成与分类、牙位记录、牙齿的萌出、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恒牙的解剖形态、乳牙的解剖形态、牙体髓腔形态和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9个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牙体的形态等理论内容有全面的把握,以利于理清思路,为下面的章节及口腔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章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理解牙的组成与分类、牙列分区、临床常用牙位记录法、出龈与萌出的概念、乳恒牙萌出时间、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各种类牙齿解剖标志以及乳恒牙的区别等;可应用各种类恒牙和乳牙的形态特点及髓腔特点对简单的牙齿形态疾病进行甄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各种类牙体形态、牙髓腔形态等内容进行简单的临床诊断,掌握各种类蜡牙雕刻操作能力,具备参加口腔医师、口腔修复工等职业证书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素质目标:采用认真严谨的职业素养作为思政教育主线,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
-
●1.1牙的演化
本节重点介绍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牙齿的结构变化等内容并通过对比,归纳总结了牙齿演化具体有哪些特点,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做准备。
-
●1.2牙的组成与分类
本节重点介绍了牙的组成,从外形观察及剖面观察其特点,让学生对牙齿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了解牙齿有哪些分类,结合图片加以分析,以利学生加深了解。
-
●1.3牙位记录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如何记录牙位,通过学习,掌握牙位记录的方法及应用,包括临床牙位的记录方法,通用编号系统以及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为临床病历记录提供理论支持。
-
●1.4牙齿的萌出
本节主要介绍了牙齿萌出的特点,包括乳牙的萌出特点及恒牙的萌出特点,同时利用对比介绍的方法归纳总结了正常牙齿萌出和异常牙齿萌出的情况,让学生树立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对今后的临床实践产生浓厚兴趣。
-
●1.5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
本节重点介绍了牙体解剖的应用名称,包括牙冠各面的命名以及牙冠的表面标志,通过图片,使学生直观清晰的了解各部位名称,为今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
●1.6恒牙的解剖形态
本节重点介绍了各类恒牙牙体解剖形态特点及相互区别,为牙体雕刻和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
-
●1.7乳牙的解剖形态
乳牙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过客,但是却承担了同样的重担。这节介绍了乳恒牙的临床鉴别及乳牙的形态,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总结的学习方法,扎实掌握乳牙和恒牙的区别与联系,为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
●1.8牙体髓腔形态
本节阐述了乳恒牙髓腔的形态结构,让学生学会从共性中找到差别,牢记每个牙髓腔的特点,为日后的口腔内科学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
●1.9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
本节介绍了牙冠形态、牙根形态、髓腔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让学生利用辩证观点理解形态与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
-
●1.10腊牙雕刻
本节主要进行拉牙雕刻的实训练习,包括右上颌中切牙、右上颌第一磨牙、左上中切牙。
-
第二章咀嚼系统
本章的主讲内容: 本章的主讲内容是咀嚼系统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介绍,共分牙列、与咀嚼系统相关的骨、与咀嚼系统相关的肌、颞下颌关节、与颅面部相关的点线面、合、颌位、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8个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于牙列的分型及合面形态特点、上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及结构特点、咀嚼肌的组成及功能、颞下颌关节的组成、静态合与动态合的概念及特征、三种基本颌位的概念和特点等基本理论有全面的把握,以利理清思路,更好地进行下面章节的学习。 本章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理解牙列的分型及牙合面形态特点、颌骨的解剖形态及结构特点、咀嚼肌的组成及功能、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运动特点、静态牙合与动态牙合的概念及特征、三种基本颌位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牙合架的基本结构等;可应用牙弓形态特点及牙合和颌位等知识对简单的错颌畸形进行分类和鉴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牙弓形态、牙列排布、牙合和颌位等内容进行简单的口腔错颌畸形临床诊断,掌握树脂假牙粒初步排列的操作能力,具备参加口腔医师、口腔修复工等职业证书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素质目标:采用认真敏锐的观察审美能力培养作为思政教育主线,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审美观念。
-
●2.1牙列
本节重点介绍牙列的定义和分型,以及合曲线的定义和类型,对纵合曲线和横合曲线进行归纳和对比,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做准备。
-
●2.2与咀嚼系统相关的骨
本节着重介绍上颌骨与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形态特点,概述了腭骨、蝶骨和颞骨的解剖结构及形态特点,为后续肌的学习奠定基础。
-
●2.3与咀嚼系统相关的肌
本节主要介绍咀嚼肌的组成及功能,表情肌、颈部肌群的组成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内容。
-
●2.4颞下颌关节
本节主要介绍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运动特点,下颌运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运动特征,密切了骨与肌的学习内容。
-
●2.5与颅面部相关的点、线、面
本节主要介绍与颅面部相关的参照点、线、面,明确了颅面部的参考标志。
-
●2.6牙合
本节主要介绍静态牙合与动态牙合的概念及特征,不同发育阶段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静态牙合中的牙尖交错牙合是重点学习内容,为下节颌位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
●2.7颌位
本节主要介绍三种基本颌位的概念和特点,也是口腔其他专业课的重点理论基础。
-
●2.8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
本节主要介绍咀嚼运动的类型及咀嚼的神经控制,重点学习内容为咀嚼力、合力、磨耗、磨损等的定义。
-
第三章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神经与局部解剖
本章的主讲内容: 本章的主讲内容是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神经、淋巴等系统解剖的基础内容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的特点。本章共分为口腔颌面部的血管、淋巴结和淋巴管、神经和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对口腔颌面的系统解剖及局部解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深刻的理解,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工作。 本章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理解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的行程及主要分支分布;能理解上、下颌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在口腔的分布;能理解面神经主干的行程、颅外段的分支与分布;能理解口腔的境界分部、口腔前庭的标志、唇颊舌腭的境界与结构特点、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境界与内容等;可应用口腔局部解剖知识特点对简单的口腔肿瘤等疾病进行层次定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层次和重要结构分布等内容进行解剖标本观察鉴别的能力,具备参加口腔医师、口腔修复工等职业证书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素质目标:采用忧伤爱伤的医德品质作为思政教育主线,培养学生具有爱伤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3.1血管
本节重点介绍了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的行程及主要分支分布,翼丛的交通,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
●3.2淋巴结和淋巴管
本节讲述了淋巴结的所在部位、收集范围、淋巴流向,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要理解淋巴结对相关疾病的诊断、肿瘤的转移和治疗以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
●3.3神经
通过本节学习,同学们要掌握上、下颌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在口腔的分布;面神经主干的行程、颅外段的分支与分布;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的分支与分布。通过临床病例的引入与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
●3.4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本节重点介绍了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同学们要理清各个分区的层次,掌握每个分区的重要结构,为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
第四章口腔其他功能
本章的主讲内容: 本章的主讲内容是口腔其他功能等相关理论内容,共分为吞咽功能、言语功能及感觉功能3个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口腔其他一系列功能等理论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以利于理清思路,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章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理解口腔吞咽、口腔言语、口腔痛觉、温度觉、触压觉及味觉特点及影响因素;可应用相对应理论知识对简单的口腔功能障碍等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口腔功能相关内容进行相对应的功能效果测定,例如不同个体咀嚼效果测定 等技能操作能力,具备参加口腔医师、口腔修复工等职业证书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素质目标:采用仁心仁术的大医精神作为思政教育主线,培养学生具有仁爱之心和高尚的医德素养。
-
●4.1吞咽功能
本节重点介绍了吞咽的过程以及吞咽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吞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口、咽、喉、颌面、颈部等肌共同参与的协调活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章节做铺垫。
-
●4.2言语功能
本节重点介绍了言语功能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特征、语音与共鸣、发音器官的神经支配等相关知识,并结合病例加以分析,以利学生加深了解。
-
●4.3感觉功能
本节重点介绍了口腔的一些感觉功能,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味觉等功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口腔的多种感觉相互协调,可以顺利的完成多种复杂功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