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爱而生:生命教育引论》(《爱与生命》)课程概述
一、本课程共有47个教学微视频,共10章47节。
二、本课程共24个学时,1.5学分;
三、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4个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生命教育基本理论,包括第1章;第二模块内容为家庭人伦之爱,包括2-6章;主要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第三模块内容为同辈人伦爱,包第7-8章;第四模块为对陌生人的爱与对天地万物的爱,第9-10章。
配套线下教材为《生命教育十五讲》(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年7月,何仁富、汪丽华著);
四、教学计划如下:
1、生命教育与爱力的培育
1.1生命教育的理念使命
1.2生命教育与生命困顿
1.3生命教育与生命成熟
1.4生命教育与生命提升
1.5生命教育与生死观照
1.6生命教育与生命根基
2、人伦:生命真实化之爱
2.1人伦之爱及爱的扩充
2.2家庭意识与家庭人伦
2.3家庭之爱的道德超化
2.4家庭之爱到社会之爱
3、恩爱:婚姻生活中之爱
3.1夫妇关系的生命意义
3.2夫妇之间爱情的创造
3.3夫妇之间爱情的发展
3.4夫妇关系的常道变道
4、慈爱:父母对子女之爱
4.1父母之爱非本能之爱
4.2父母之爱与自我牺牲
4.3父母之爱的精神道义
5、友爱:兄弟姐妹间之爱
5.1兄弟生命关系的特性
5.2兄友弟恭的生命人伦
5.3兄弟友爱的道德意义
6、孝爱:子女对父母之爱
6.1“返本”与孝爱生存论
6.2“报本”与孝爱本体论
6.3“孝道”与孝爱价值论
6.4“孝德”与孝爱道德论
6.5“孝义”与孝爱存在论
6.6“孝行”与孝爱实践论
7、义爱:朋友生活中之爱
7.1社会化历程的朋友伦
7.2中国社会的友道精神
7.3以友辅仁的朋友伦理
7.4朋友有信的道德自觉
7.5求真启智的师友之道
8、情爱:恋爱生活中之爱
8.1真善美圣与爱情形上学
8.2身心灵肉与爱情生活学
8.3弱水三千与爱情伦理学(上)
8.4弱水三千与爱情伦理学(下)
8.5择偶标准与爱情实践学
8.6过恶超越与爱情修养学
9、仁爱:社会生活中之爱
9.1陌生人社会与人性的坚守
9.2现实生活世界的人道落实
9.3走强全球伦理的仁爱信念
9.4践行人道精神的仁爱智慧
10、和爱:对天地万物之爱
10.1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
10.2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10.3现代生态伦理的建构
10.4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10.5利用厚生的现代教育
五、授课方式介绍
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授课方式。第一、三、五、七、八次课为见面课,见面课将以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为主要方式,深化线上学习的内容及布置的讨论题目。第二、四、六周为线上学习,并完成老师在见面课上布置的作业。
六、成绩评价: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本课程成绩由线上线下及个环节构成,线上线下各站比重50%。
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测试、考试情况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各项目占比如下:
(1)视频观看占60%;
(2)测验成绩占10%;
(3)考试成绩占20%;
(4)发帖讨论成绩占5%,普通帖子1分一个,精华帖子(不少于100字)1.5分一个;
(5)做笔记占5%,普通笔记1分一个,精华笔记(不少于150字)1.5分一个;
线下成绩以到课率、见面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线下考试的成绩构成。
(1)到课率,10分
(2)完成布置的两次线下讨论“亮考帮”作业和小论文,40分。
(3)见面讨论课发言,10分。
(4)线下考试,40分。
本课程最终成绩 = 线上成绩*50%+线下成绩*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