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为不同层面的学习者展现了整体丝路的文化内涵、民族感情,展现了从历史时期的纷争、抗拒到融合与友谊,通过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解读“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课程把数代对该地段潜心研究的学者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从多角度为学习者提供了因丝路从东西两方而来的多民族,在这段路线上历时与共时中穿透力的民间文学资源。丝路南线各民族口传文学与民俗中保留了旧大陆四大文明中心的很多文化。中国远古时期的神话符号在丝路南线多元的地理环境中的产生、传播与传承,课程始终贯穿着这一大传统与小传统文化互生的主线。课程不仅是地域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也是多民族之间情感关系的研究。课程不仅能使人们对丝路南线传统文化形成有系统性的认识,课程的文学、民俗研究还为多民族文化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