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基础类课程模块之一。本门课程是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版,是指南型的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有效教学》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论发展与实践改革,以教师教学行为为切入点,以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贯彻善、真、美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反思与反馈,阐述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行为要素。教学团队每周都会发布新的学习内容,渐进的推进,配以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丰富详实的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视频、文稿等的方式呈现,要求学习者要仔细阅读相关课程资料,按时完成每章测验与作业,并积极参与论坛的讨论,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相关经验分享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惑。期待各位学员能够把本门课程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课程目标:
在本课程结束后,您将能够:
1. 学习并运用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将“善、真、美”的教学理念贯穿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
2. 认识并学会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逆向教学设计,分析逆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3. 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独立完成一份《教学设计》。
4. 说出教学活动的类型与特征,并做到灵活的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5. 运用科学预防和管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则和策略,提高预防和管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和实效。
6. 运用各种有效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定出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的标准。
7. 运用本课程提供的方法与工具对自己及他人的教学进行理性反思与反馈,完成一份《有效教学》学习反思。
课程时间与进度:
本课程将持续10周的学习时间,为方便广大学习者,我们将每讲内容分成了若干小片段,便于学习者理解掌握。每一章的教学内容都配有一定量的练习题来检查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每章结束都有相应的讨论。本课程一共设置1次线下作业,作业批改采用学员间互评机制,由平台将所收到的作业自动分发给学员进行互评,请关注作业提交的截止日期,错过将无法补交,没有成绩。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您还将完成一份期末测试。
课程安排:
教学周 | 章 | 节1 | 节2 | 节3 | 节4 | 章测验、作业 及考试 |
第一周 | 第一章 促进学习的有效教学 | 有效教学内涵 | 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 有效教学国内外研究 | 中外学者谈有效教学
|
|
第二周 | 第二章 有效教学设计概述 | 传统教学设计与逆向教学设计 | 逆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之学习者 | 逆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之课程标准 | 逆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之教学资源
|
|
第三周 | 第三章 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 教学(学习)目标设计 | 教学(学习)评价设计 | 教学活动和过程设计 | 教学方案设计 | 第一章测验截止 互评作业提交开始 |
第四周 | 第四章 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 教学活动大家谈 | 教学活动理性看 | 教学活动千机变 | 教学活动时间掌控
| 第二章测验截止 |
第五周 | 第五章 课堂问题行为预防及管理 | 课堂问题行为面面观 | 课堂问题行为预防 |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
| 第三章测验截止 互评作业提交截止,开始互评 |
第六周 | 第六章 科学实施教学评价 | 有效教学评价概述 | 课堂教学评价 | 课外教学评价 |
| 第四章测验截止 继续完成互评作业 |
第七周 | 第七章 理性进行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之基本问题 | 教学反思之理论基础 | 集体(团体)教学反思 | 自我(个体)教学反思
| 第五章测验截止 互评作业截止 |
第八周 |
| 第六章测验截止 | ||||
第九周 |
| 第七章测验截止 期末考试开始 | ||||
第十周 | 期末考试截止 | |||||
第十一周 | 成绩确认 | |||||
第一章 促进学习的有效教学
辛老师与孙老师对话
1.1有效教学内涵
1.2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1.3有效教学国内外研究
1.4中外学者谈有效教学
单元测验
第二章 有效教学设计概述
辛老师与孙老师对话
2.1传统教学设计与逆向教学设计
2.2逆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之学习者
2.3逆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之课程标准
2.4逆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之教学资源
单元测验
第三章 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辛老师与孙老师对话
3.1教学目标设计
3.2教学评价设计
3.3教学活动和过程设计
3.4教学方案设计
单元测验
互评作业
第四章 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辛老师与孙老师对话
4.1教学活动大家谈
4.2教学活动理性看
4.3教学活动千机变
4.4教学活动时间掌控
单元测验
第五章 课堂问题行为预防及管理
辛老师与孙老师对话
5.1课堂问题行为面面观
5.2课堂问题行为预防
5.3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单元测验
第六章 科学实施教学评价
辛老师与孙老师对话
6.1有效教学评价概述
6.2课堂教学评价
6.3课外教学评价
单元测验
第七章 理性进行教学反思
辛老师与孙老师对话
7.1教学反思之基本问题
7.2教学反思之理论基础
7.3集体(团体)教学反思
7.4自我(个体)教学反思
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