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对象,描述和揭示个人的认知、情绪、动机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分析这些独特性背后的遗传、环境与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消除人格偏差、塑造健全人格提供参考。课程从一个基本的问题展开,这个问题即是:什么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是人格还是环境?围绕人格对行为的重要影响,我们将针对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和人格测量等主题展开讲授,分别介绍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特质学派、生物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总体上,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己和别人,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和学习、工作效率,掌握其它心理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序言
0.1.1 人格心理学绪论
0.1.2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0.1.3 研究主题与推荐书目
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1.1.1 人格概念的缘起
1.1.2 心理学家对人格概念的界定
1.1.3 人格的特性与相关概念
1.2.1 人格心理学简史
1.3.1 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
1.4.1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上)
2.1.1 弗洛伊德的生平(上)
2.1.2 弗洛伊德的生平(下)
2.2.1 精神层次理论
2.2.2 无意识的概念
2.2.3 人格结构理论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下)
2.2.4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行事原则
2.2.5 人格结构各部分的关系
2.2.6 性本能理论
2.3.1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上)
3.1.1 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转变的外部因素
3.1.2 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转变的内部因素
3.2.1 阿德勒的生平
3.2.2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下)
3.3.1 荣格的生平与其人格观点
3.3.2 荣格的人格结构和人格类型划分
3.4.1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3.4.2 自我同一性案例分析
3.5.1 新精神分析与古典精神分析的关系
第一次单元测验
第四章 特质流派与人格
4.1.1 特质流派人格理论总述
4.1.2 奥尔波特的生平及其特质概念
4.1.3 机能自主和健康人格
4.2.1 卡特尔的生平及其特质概念
4.2.2 16种根源特质
4.3.1 特质理论的应用
4.4.1 特质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五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5.1.1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总述
5.1.2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5.1.3 华生的生平
5.1.4 华生的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
5.2.1 斯金纳的生平
5.2.2 操作性条件反射
5.2.3 强化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5.2.4 斯金纳的人格观
5.3.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六章 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上)
6.1.1 罗杰斯的生平
6.1.2 罗杰斯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
6.1.3罗杰斯的人格结构与发展观
6.1.4 罗杰斯的人格适应观
6.1.5 罗杰斯的教育观
第六章 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下)
6.2.1 马斯洛的生平及人格动力观
6.2.2 需要层次理论
6.2.3 自我实现及自我实现者的特点
6.3.1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贡献和批判
第二次单元测验
第七章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7.1.1 认知流派人格理论案例分析(一)
7.1.2 认知流派人格理论案例分析(二)
7.1.3 凯利的生平及个人建构理论
7.1.4 凯利的人格动力及人格适应观
7.2.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7.2.2 评定场独立与场依存的方法
7.3.1 米歇尔的人格理论:图式和原型
7.3.2 米歇尔的人格理论: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
7.4.1 认知流派人格理论贡献和批判
第八章 生物流派的人格理论
8.1.1 生物流派人格理论总述
8.1.2 艾森克的生平
8.1.3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超级特质
8.1.4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EPQ量表
8.1.5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生物基础
8.2.1 一般气质类型
8.2.2 EAS气质模型
8.2.3 抑制和非抑制型气质
8.3.1 进化心理学总述
8.3.2 进化心理学的人格观点
第三次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