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属交通运输类通识课程,是北京交通大学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概括了解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构造和基本原理;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掌握各种运输工作组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为将来从事交通运输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了解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同运输方式的固定设施、移动设施以及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从事交通运输系统的实际运营管理工作、进行运输组织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铁路线路车站、机车车辆、信号通信、运输组织,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设备及组织方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
第一章 绪论
1.1.1 交通运输概念
1.1.2 交通运输业发展
1.1.3 现代化交通运输设备分类
1.1.4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与特点
1.2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1.3 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1.4.1 世界铁路概况
1.4.2 我国铁路的发展
1.4.3 我国铁路的展望
讨论一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程
2.1 铁路线路基本构成、铁路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2.2 铁路线路平纵断面
2.3 铁路线桥隧建筑物
2.4 铁路轨道
2.5 限界
2.6 铁路车站
2.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
2.8 其它交通运输方式基础设施概述
讨论二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交通运输载运工具及其运用
3.1.1 机车作用及分类
3.1.2 机车牵引性能
3.1.3 机车构造
3.2.1 客车作用及分类
3.2.2 客车构造
3.2.3 货车作用及分类
3.2.4 铁路集装箱
3.3.1 动车组型式及分类
3.3.2 动车组关键技术
3.3.3 国内外高速动车组
3.3.4 动车组维修
3.4.1 城市轨道车辆
3.4.2 磁悬浮列车
3.5.1 汽车的作用与分类
3.5.2 传统汽车的总体结构
3.5.3 新能源汽车
3.6.1 船舶
3.6.2 飞机
讨论三
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交通运输电力与电气工程技术
4.1 作为交通运输动力的电能
4.2.1 轨道交通电气技术简述
4.2.2 轨道交通电力牵引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4.2.3 干线铁路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4.2.4 电力机车与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
4.2.5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4.2.6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传动系统
4.2.7 磁悬浮交通系统
4.3.1 电动汽车及其分类
4.3.2 纯电动汽车
4.3.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3.4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3.5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4.3.6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4.3.7 工矿大型车辆的电驱动技术
4.4.1 多电/全电舰船
4.4.2 多电/全电/电动飞机
4.4.3 航天器的电推进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交通运输信号与通信技术
5.1 铁路信号的基本概念、功能
5.2 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
5.3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
5.4 铁路信号系统
5.5 高铁CTCS列控系统
5.6 城轨CBTC列控系统
5.7 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控制系统
5.8 交通运输对通信的需求
5.9 铁路通信基本概念
5.10 高速铁路传输网
5.11 高速铁路数据通信网
5.12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
5.13 高速铁路支撑网
讨论五
第五章测试
第六章 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
6.1 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需求
6.2 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结构
6.3 交通运输信息采集技术
6.4 交通运输信息存储、处理技术
6.5 交通运输信息传输技术
6.6 交通运输信息安全技术
6.7 交通运输信息标准化技术
6.8 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应用
讨论六
第七章 交通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
7.1 铁路旅客运输
7.2 铁路货物运输
7.3 铁路车站作业组织
7.4 铁路车流组织
7.5 列车运行图
7.6.1 铁路运输能力概念
7.6.2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7.6.3 铁路运输能力加强
7.7 铁路运输生产计划与调度指挥
7.8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
7.9.1道路运输生产过程及组织管理机构
7.9.2 道路旅客运输组织
7.9.3道路货物运输组织
7.9.4车辆运行组织与调度工作
7.10.1船舶运输概述
7.10.2船舶运行组织
7.10.3船舶运行组织
7.11 航空运输组织
7.12 管道运输组织
讨论七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8.1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8.2 交通运输与国家战略
8.3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8.4 多种交通方式联合运输
8.5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8.6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