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可以继承遗产、接受赠与吗?
父母能要回被7岁小孩卖掉的手机吗?
12岁小孩给主播“打赏”有效吗?
法律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吗?
因见义勇为而受伤的,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小区内道路车位收入属于谁?
房子未入住,要交物业费吗?
乘坐高铁,旅客可以不按照自己的座位号抢座霸座吗?
与人打羽毛球伤到对方眼睛要不要赔偿?
同车好意搭载出了事故是否担责?
被高空抛物坠物砸伤,应该找谁索赔?
私人生活安宁算我的隐私权吗?
谁有权收集我的生物识别信息?
单位是否有义务防止、制止性骚扰行为?
死者的人格受法律保护吗?
以上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随时出现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如何轻松应对,这些都需要民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21年1月1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内容涵盖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我们一生中几乎大大小小的民事活动,都能够在其中找到相应法律依据。可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民法的指导和庇护,民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法与生活》课程在内容上由六部分构成,即“走进民法”、“民法总论基础知识”、“人格权”、“物权”、“合同”、“侵权责任”,主要围绕民法典新规则新内容,在讲解民法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辅之以生活中常见、典型和鲜活的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诠释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民法的原理与作用,明辨法理,增强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引导学生从民法的角度观察生活,能够运用民法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拉近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