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性别文化传播
媒介与性别文化传播
少于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6
开课时间2024/08/30 - 2025/01/31
课程周期22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这门课分两大部分共5章:第一部分主要从东西方“性”、“性别形成”的认知、理论视角;历史中的女性、男性运动浪潮和语艺传播;女权主义的传媒批判理论3大章内容,激活学生对性别文化传播的观察与想象,厘清媒介与性别研究的发展。第二部分 囊括“东方文本的话语制造与性别叙事”、“社会传播中的性别化议题”2大主题章节,以脱离西方语境的具象文本、更具中国社会现实意义的案例分析,打破意识惯性、助力性别觉醒、剥离传统性别角色定位、触摸媒介性别敏感、探索性别平等教育、发现性别创新力量。                                                                    

课程大纲

绪:性别文化传播开篇

  • 1.1 课前案例观察 月经羞耻vs月经共情
  • 1.2 课前链接《切片》:剪碎,传播性别语义
  • 1.3 性别文化传播开篇
  • 1.4 主题调研1:性别的家庭结构分布

性别形成的基本认知

  • 2.1 东西方语境下的性与性别
  • 2.2 性别认同与性取向
  • 2.3 性别气质与角色扮演
  • 2.4 推荐书单:《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性别与气质》作者:玛格丽特·米德
  • 2.5 推荐书单+ 《性别之路—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探索》作者:詹俊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性别形成的理论视角

  • 3.1 性别的生理决定论
  • 3.2 案例观察:从大脑结构-脑性别问题 Ted
  • 3.3 性别的社会构建论
  • 3.4 性别的人际理论
  • 3.5 性别的文化传播理论
  • 3.6 视频:家庭性别结构动力·家务价值问题
  • 3.7 推荐书单:《82年的金智英》/《坡道上的家》/《雪花和秘密的扇子》
  • 3.8 TO:亲爱的童靴们

女性主义浪潮与语义策略

  • 4.1 开篇
  • 4.2 男权制释义及宗教哲学中的男权
  • 4.3 第一次女性运动浪潮三大目标
  • 4.4 第2焦点:受教育的权利—延展书单:Educated《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4.5 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 4.6 文化女性主义专题
  • 4.7 (文/读 觅之)致敬弗吉尼亚·伍尔夫
  • 4.8 推荐书目:《媒介眼中的她者-图景与性别话语研究》

女性主义浪潮与语义策略2

  • 5.1 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话语即权力
  • 5.2 后现代女性主义专题
  • 5.3 推荐影视:《使女的故事》、《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公民露丝》

进步/保守男性运动

  • 6.1 进步男性运动:支持女性主义运动
  • 6.2 保守男权运动:反女性主义运动

东方文本中的话语制造与性别叙事(1)

  • 7.1 开篇
  • 7.2 古代诗词中的性别流动文本:古代诗歌中的“男子作闺音”现象
  • 7.3 古代小说中的性别凝视

东方文本中的话语制造与性别叙事(2)

  • 8.1 神话传奇中的性别意识
  • 8.2 刊译文本中的性别革命

网络文本中的性别权力

  • 9.1 网际权力与女性话语空间
  • 9.2 耽美文化与性别话语协商

社会传播中的性别化议题(1)

  • 10.1 家庭结构中的性别政治

社会传播中的性别化议题(2)

  • 11.1 媒介结构中的性别符号

社会传播中的性别化议题(3)

  • 12.1 传统广告中的性别表达
  • 12.2 新消费浪潮下的性别觉醒
  • 12.3 突破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 12.4 品牌策略中的性别教育
  • 12.5 商业创新中的性别力量

期末作业

  • 13.1 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