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0
开课时间2025/03/04 - 2025/06/22
课程周期1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2017年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高中新课标修订稿正式颁布。2019年1月,教育部启动贯彻核心素养统领性与指导性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并于2022年3月正式印发。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中国基础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那么,究竟什么叫素养?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叫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课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回应上述问题。课程内容包括三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第一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系统梳理和深刻阐述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揭示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规律。第二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集中阐述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必须确立的新型教学观。第三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重点阐述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方向性和实践性,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既注重理论内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实践应用的策略介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以致用是本课程的理念和特点。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核心素养的意义

1.1什么是素养

1.2核心素养的内涵

1.3.1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1.3.2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1.4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二章 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

2.1.1学科知识内涵和类型

2.1.2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2.2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学科活动

2.3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学科教师

2.4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保障——学科考试

学习小结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

3.1人是教学的对象和目的

3.2知识的育人价值与精神意义

3.3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

第三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

4.1基于课程意识教学

4.2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

讨论:怎样正确地认识教材和使用教材?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5.1重建教学关系

5.2先学后教的内涵和意义

5.3完整的学习

5.4原生态的学习

第五章 单元测验

第六章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6.1整体化教学策略

6.2情境化教学策略

6.3深度化教学策略

6.4.1活动化教学策略(上)

6.4.2活动化教学策略(下)

6.5.1自主化教学策略(上)

6.5.2自主化教学策略(下)

6.6意义化教学策略

第六章 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