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和普通历史学科的差异在于“美术”,因此学习者对代表作品的视觉经验是学习美术史最重要的基础。美术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可能是愉悦、厌恶或无感,无论哪种,在学习美术史的过程中都很宝贵。辨别作品的视觉审美特征,感受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反应和思维反应,然后对这些反应发出疑问,探究背后的原因,是建构式学习的开始。学习者对某件作品的审美体验可能和美术史的评价完全不同;不同的观赏者对同一件作品的感受可能截然相反;同一个艺术主题,经由不同艺术家的解读,呈现出迥异的面貌;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美术史家笔下却蕴含了不一样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外国美术史》作为人文学科,并不存在“真理”性质的知识,更适合采用建构式的、生成式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有利于学习者形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开放的文化态度。学习者在发现、追问、查证、对比、反思和理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生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关于“外国美术史”的知识体系。
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常识范畴内的外国美术史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因此,本课程针对大学在校学生和自主学习者,提供一套“外国美术史”的建构式学习方法,旨在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