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课程共7章,46个教学微视频,视频总时长达480分钟。
二、 本课程共32个学时,2学分。
三、 本课程配套线下教材为《物流信息管理》(第2版),王汉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四、 教学计划如下: 《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为7章内容。
第1章主要讲解现代物流、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这一部分中物流、现代物流、信息、数据、大数据、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等基础知识。
第2章内容涵盖了信息管理理论和企业信息系统两方面的内容。
第3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介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论及应用情况,关于商品条形码、RFID及POS等的知识不仅仅进行讲授其理论,了解现代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了解物流仿真系统的功能;掌握条码的组成,熟悉几种常用的条码特性,在理解商品条码编码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商品条码进行编码与识读;熟悉RFID的原理及特性,以及RF标签的用途;了解磁卡及生物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情况;熟悉物流电子商务、EDI的基本原理及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熟悉GPS、GIS的特性、组成及其在运输中的具体应用;熟悉电子标签拣货、POS、EOS等常见应用系统功能。
第4章是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概念、结构、应用模式的介绍,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的结构与应用情况做全面的了解。
第5章的着重讲解物流信息建设的方法及步骤。
第6章是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实施与运行管理、商业价值评估,以及信息道德方面的问题。
第7章讲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典型的功能及设计思想,对于强调应用的教学通过相关软件操作介绍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感。 五、授课方式介绍
采用线上结合线下授课,线上主要通过观看视频、课件、图片,记笔记,做作业,做测试,线下主要由实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的各种软件,参与讨论;教师的投频演示,与学生进行互动等形式。
六、成绩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线上评价体系;
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作业、测试、考试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