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主要国家流行的经济理论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该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先修课。《西方经济学》分为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为研究对象,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解下进行谋求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要求理解价格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即通常所言的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和分析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考察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功能,进而说明资源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充分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和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等问题。寻求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和干预手段,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并且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运用,提供一套的理论规范和行为规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国民收人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三大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