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2
开课时间2024/03/18 - 2024/07/07
课程周期16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机械设计基本知识、基本思路、计算方法,初步具备运用机械手册设计简单机构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的工艺员、基础零部件装配工等岗位所需的“会识图、能分析、善设计”核心职业能力与素养。

课程主要由机械设计总论、机械传动、机械连接、轴系零件、机械设计实践五个模块构成,以第一模块机械设计总论奠定总体设计思路,将机械传动、机械连接、轴系零件等三个模块作为构建设计知识基础,采用“乐高”拼接串联知识点的方式进行产品机械设计实践,形成以“总体设计思路+设计知识基础+机械设计实践”组织内容的“大项目”课程架构,以“类型特点+使用范围+设计计算”组织内容的“小项目”章节架构,提升机械设计水平,促进课程的深入学习。引入行业企业标准与管理规范,将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的中华文明史贯穿思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

课程大纲
第1单元 绪论
1.1 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1.2 课程的内容、任务及学习方法
1.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2单元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平面机构的组成及分类
2.2 绘制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3 机构自由度的定义及计算
2.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3单元 平面连杆机构
3.1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2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
3.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及应用
3.4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一)
3.5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二)
3.6 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第4单元 凸轮机构
4.1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2 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
4.3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一)
4.4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二)
4.5 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第5单元 间歇运动机构
5.1 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2 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3 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4 凸轮式间歇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6单元 带传动
6.1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6.2 V带传动基本参数
6.3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6.4 普通V带传动设计计算
6.5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第7单元 齿轮传动
7.1 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7.2 齿廓啮合基本规律
7.3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
7.4 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7.5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及计算
7.6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传动
7.7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及根切现象
7.8 变位齿轮传动简介
第8单元 蜗杆传动
8.1 蜗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8.2 蜗杆传动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8.3 蜗杆传动正确啮合条件
第9单元 齿轮系
9.1 轮系的定义和分类
9.2 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9.3 周转轮系的分类
9.4 计算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第10单元 螺纹连接
10.1 螺纹连接概述
10.2 螺纹连接的主要参数
10.3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连接件
10.4 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
第11单元 轴的结构设计
11.1 轴的分类
11.2 轴的结构设计
11.3 轴的结构分析
第12单元 滚动轴承
12.1 轴承的分类和特点
12.2 滚动轴承概述
12.3 滚动轴承代号
12.4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2.5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原则
12.6 滚动轴承寿命计算方法
第13单元 联轴器与离合器
13.1 联轴器概述
13.2 联轴器的分类及应用
13.3 常用联轴器
13.4 离合器的功用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