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书” 浅说
《红楼梦》“三书” 浅说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3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西安文理学院
开课教师贺信民伏漫戈于展东
学科专业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登峰之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的内涵、价值,难以穷尽。《红楼梦》是一部揭示“女性之谜”的书,是一部揭示“人性之谜”的书,也是一部揭示“人”乃至“人类”的“命运之谜”的书。红楼深深深几许,苦觅曹翁一片心。西安文理学院贺信民教授将带领大家解读《红楼梦》的“三书”之谜!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关于“红学”
贺信民
曹雪芹的家世
贺信民
曹雪芹的生平
贺信民
曹雪芹的创作
贺信民
唯美是瞻:《红楼梦》的女性书写
红楼女子的形貌之美
贺信民
情态之美
红楼女子的“女儿态”
贺信民
红楼女子的“情态”
贺信民
才情之美
中国古代女性的才学
贺信民
红楼女子的才学
贺信民
红楼女子的才能
贺信民
悲剧之美
《红楼梦》的悲剧背景
贺信民
红楼女子的悲剧之美(一)
贺信民
红楼女子的悲剧之美(二)
贺信民
红楼女子的悲剧之美(三)
贺信民
死亡与悲剧美
贺信民
《红楼梦》与现代女性
从《红楼梦》管窥旧时代女性的生存空间
贺信民
从《红楼梦》感悟现代女性解放
贺信民
唯善是趋:《红楼梦》的人性书写
《红楼梦》的人性书写概述
《红楼梦》的人性之道
贺信民
古人论人性
贺信民
从女性书写看人性之“变”
“红楼人”之逆变(一)
贺信民
“红楼人”之逆变(二)
贺信民
“红楼人”之顺变
贺信民
正视基本与正常的普遍人性
贾宝玉的男女之情与自然之性
贺信民
当“人性”遭遇了爱情
贺信民
当“人性”遇见了亲情
贺信民
善善、恶恶的人性价值观
红楼人物的善恶之辨
贺信民
当人性遭遇了“面子”—— 虚荣心
贺信民
当人性遭遇了“竞争者”—— 嫉妒心
贺信民
当人性遭遇了“利益”—— 势利心
贺信民
从主奴关系看人性
红楼人物的“主奴”关系形态
贺信民
红楼人物塑造与人性表现的原则
贺信民
唯真是求:《红楼梦》与“人”的书写
《红楼梦》对“人”的关照与关怀
贺信民
“大观园世界”:曹雪芹对青春人生的“幸福关怀”
大观园之美 —— 人境相谐
贺信民
大观园之美 —— 人际关系的纯真与亲睦
贺信民
大观园之美 —— “人”的相对自由与文化情趣
贺信民
《好了歌》及“解”:曹雪芹对“人”的价值关怀
《好了歌》—— 一“歌”两“解”
贺信民
《好了歌》之解(一)
贺信民
《好了歌》之解(二)
贺信民
《好了歌》之解(三)
贺信民
宝玉出家:曹雪芹对“人”的终极关怀
贾宝玉和他的 “玉”
贺信民
贾宝玉之苦痛
贺信民
贾宝玉之出家
贺信民
《红楼梦》对“人”的关注与思考
贺信民
红楼人物点论
史湘云简论
史湘云之评
贺信民
是真名士自风流
贺信民
英豪阔大宽宏量
贺信民
终久是云散高唐
贺信民
妙玉简论
妙玉其人
贺信民
妙仙性情
贺信民
人性的证明
贺信民
终陷泥淖中
贺信民
贾府“四春”
富贵囚者贾元春
贺信民
“元妃省亲”之虑
贺信民
善有恶报贾迎春
贺信民
才自清明贾探春
贺信民
“末世英雄”之悲
贺信民
佛心冷结贾惜春
贺信民
落花流水春去也
贺信民
夏金桂简论
金桂出阁
贺信民
制夫害人(一)
贺信民
制夫害人(二)
贺信民
“不朽”的搅家精
贺信民
余论:《红楼梦》的价值
历史价值
贺信民
文化价值
贺信民
文学价值
贺信民
  • 绪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少许“红学”知识点以及《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及创作。

  • 0.1关于“红学”

    1. “红学”是近代学术史上三大“显学”之一。
    2. “红学”的七个分支: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红学”史学、《红楼梦》传播学、文本学

  • 0.2曹雪芹的家世

    曹雪芹的家世
    曹世选(锡远)- 太高祖(被追赠光禄大夫)
    曹振彦 – 高祖 (被追赠光禄大夫)
    曹玺 – 曾祖父(任江宁织造,政绩显著)
    曹玺之妻 - 康熙帝保姆(“吾家老人”,题“萱瑞堂”)
    曹寅 – 祖父(任江宁织造,奉旨主编《全唐诗》,参与刊刻《佩文韵府》)
    曹颙 – 生父(继任织造,后去世)
    曹頫 – 继父(继任织造,后被抄家)

  • 0.3曹雪芹的生平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于江宁(南京)织造府。“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48岁去世,留下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文残稿。

  • 0.4曹雪芹的创作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愤怒出诗人。”,“国家不幸诗人幸。”;
    对于“天才”来说,大悲苦、大苦难孕育大著述、大成功。

  • 第一章唯美是瞻:《红楼梦》的女性书写

    本章主要介绍了《红楼梦》中女性的形貌之美,情态之美,才情之美以及悲剧之美,引出《红楼梦》中的女性与现代女性的对比。

  • 1.1红楼女子的形貌之美

    《红楼梦》是一部唯美是瞻的书。作者把女性作为美的化身,对其大行“注目礼”。
    红楼女子的形貌之美之典型人物: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薛宝钗)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

  • 1.2情态之美

    1. 古人论“态度”
    态度即仪态、风度,包括外在的体态美和内在气质、修养外显出的或优雅、娇柔,或高贵、大气的风神气度。
    2. 红楼女子的“女儿态”
    红楼女子的“女儿态”包括体态、仪态、神态、情态。体态、仪态主要指体格、体质、身材、仪表而言;神态、情态主要指内在的精神、气质、性格、品质的外在表现。
    3. 红楼女子的“情态”之美:
    “态”有“情”,“态”由“情”生;“情”以“态”显,“情”“态”互彰。
    典型人物与事件: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挨打,钗黛探望、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1.3才情之美

    1. 中国古代女性的才学:
    典型人物:班婕妤、班昭、蔡琰、苏蕙,到薛涛、李清照、朱淑真、朱妙端、陆卿子、沈宛君、方维仪
    清代许夔臣 篡辑《香咳集》,收375家诗。
    清代蔡殿齐 篡编《国朝闺阁诗钞》10卷。
    尤澹仙,“吴中十子”之一,著《晓春阁诗集》。
    夏伊兰,钱塘人,著《吟红阁诗钞》。
    2. 红楼女子的才学包括诗才、文才与口才。
    《红楼梦》中由众女子吟诵的诗词(包括酒令、灯谜)计约80首,其中林黛玉作诗词约23首。著名的诗词如《葬花吟》、《咏菊》、《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柳絮词》(黛玉作);《咏白海棠》(宝钗作);《芦雪庵即景联句》;《怀古绝句》(宝琴作)。
    3. 红楼女子的才情之美:才能,即人的才具能力。
       典型人物事件:王熙凤管家,晴雯“病补雀金裘”,莺儿“巧
       结梅花络”,龄官演戏,惜春善画。
    4. 红楼女子的才情之美:“雅文化圈”的形成
       典型人物事件: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 1.4悲剧之美

    1. 悲剧美是对悲剧的一种审美体验,是“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是叫人从悲剧体验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2. 红楼女子的悲剧之一:遭恶人构陷
    典型人物:晴雯
    关于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3. 红楼女子的悲剧之二:由于盲目之命运者
    典型人物:甄英莲(香菱)、尤二姐、史湘云、贾探春
    关于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4. 红楼女子的悲剧之三:由于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典型人物: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贾惜春、尤三姐、司棋、鸳鸯等。
    王国维曾言:“《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5. 120回本《红楼梦》共写了约24个死亡事件,唯一寿终正寝者是贾母。
    晴雯之死,贾宝玉做《芙蓉女儿诔》祭奠。《芙蓉女儿诔》不仅是一曲对“美”的礼赞,也是一种“精神实在”。
    尤三姐之死: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林黛玉之死:焚稿断痴情 、魂归离恨天、冷月葬诗(花)魂

  • 1.5《红楼梦》与现代女性

    一、从《红楼梦》管窥旧时代女性的生存空间
    1.物理空间:未嫁为“闺女”,生活拘限于“闺阁”“闺房”。
    2.精神空间:接受“闺训”“闺教”。
    3.“性权”空间:“男女授受不亲”。
    4.“人权”空间:没有受教育、科举、入仕的权利。
    二、现代妇女解放“新课题”的应对原则:
    1.不盲目“崇外”,做好“中国人”。
    2.不做“无性人”,做好“女人”。
    3.善待自己,不强作“女强人”。
    4.明白“我是谁”“我要什么”,不随波逐流,做好“自己”。
    5.永葆一颗平和、善良的心。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 第二章唯善是趋:《红楼梦》的人性书写

    本章主要介绍《红楼梦》中关于人性的书写,包括从女性书写看人性之“变”,正视基本与正常的普遍人性,善善、恶恶的人性价值观及从主奴关系看人性.

  • 2.1 《红楼梦》的人性书写概述

    一、“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鲁迅评《红楼梦》:知人性之深、得忠恕之道
      早期红学家孙桐生评《红楼梦》:尽复性之功、存人离之辨
    二、古人关于“人性”的观点
      1. 孟子的“性善”论; 2.荀子的“性恶”论; 3.“性无善恶”论;4.“有善有恶”论;5.“性三品”说

  • 2.2从女性书写看人性之“变”

    一、曹雪芹对女性变化的三个认识:
    1.“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红楼梦》第二回)
    2.“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3.“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二、对贾宝玉的奇谈怪论的认识:
    其一,用童眼观察、审视两性世界所作出的善恶清浊的直觉判断;
    其二,作者最初的感性生活经验;
    其三,潜意识层次里的“恋母情结”作用;
    其四,体现作者“重女轻男”的反传统的思想勇气与“重人轻我”的“自贬”倾向。
    三、“仕途经济”的男权文化对闺阁女子人性异化。

  • 2.3正视基本与正常的普遍人性

    一、曹雪芹对男女之情、自然之性的看法:
    (一)认为人的这种自然欲求是不可遏止的。
    (二)公然给这种自然人性以合理合“法”的肯定。
    (三)严格“意淫”与“皮肤滥淫”之分。
    二、人对爱情普遍的人性现实和理想追求是悦容貌、心情相对、互相尊重。
    典型人物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龄官与贾蔷、小红与贾芸、司棋与潘郎、尤三姐与柳湘莲等。
    三、正常的普遍人性应当包括爱情、亲情 、人情诸方面,亲情作为人的“精神家园”之一不可缺失,不可残损。
    典型人物事件:宝玉挨打

  • 2.4善善、恶恶的人性价值观

    一、《红楼梦》“爱而知其恶”的两方面:
    (一)在人物大系上有总体界分,将色邪恶赖、贪酷奸狠、阴微下贱、愚夯鄙俗、人格萎缩等人与其他人物相区别,以存清浊、善恶之辨;
    (二)对许多“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的“中性”人物,根据其人性的起伏变化给予其或褒或贬的感情投放和或高或低的道德评价。
    二、《红楼梦》中人物的人性价值观体现了曹雪芹抑恶扬善、弃假存真、抗击世道人心的“媚俗”倾向以及救正人心、鄙恶向善的道德情怀。
    三、典型人物:贾宝玉
    四、人性的弱点之一:虚荣心
    1.轻度虚荣心表现为爱面子、自夸和较强的“表现欲”。
    典型人物与事件:史湘云芦雪庵联诗
    2.中度虚荣心表现为虚伪。
    典型人物与事件:王熙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
    3.重度虚荣心表现为:取攻势不是取守势。
    典型人物与事件: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五、人性的弱点之二:嫉妒心
    1.嫉妒心是爱的自私、尖刻而直露。
    典型人物与事件: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2.嫉妒心是恶性的、烈度的。
    典型人物与事件:贾环因妒故烫伤宝玉、晴雯之死、香菱屈受贪夫棒、王熙凤借刀逼死尤二姐
    六、人性的弱点之三:势利心
    势利心者,趋炎附势、趋利避害之心也。
    典型人物与事件: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制度与机制的腐朽与人的劣根性互纵互容:一方面尊长和权势者利用人的私欲以售其奸,压扁了人的精神人格;另一方面,人的趋利本能和低劣感情迁就和纵容了这种不合理秩序的益寿延年。

  • 2.5从主奴关系看人性

    一、《红楼梦》中的四种“主奴”关系形态:主贵奴贱;主奴和谐;奴大欺主;混合型。
    二、曹雪芹塑造人物、表现人性的原则:
    1. 实录其事、秉笔直书,还自所闻见的各色人物以本来面目和灵魂真实;
    2. 以坦荡磊落、宽厚慈悲之心善其善而恶其恶,满怀扬清倡善、正恶救弊之至意,毫无诋疵毁瑕、敌视众生之险心。

  • 第三章唯真是求:《红楼梦》与“人”的书写

    本章主要介绍《红楼梦》与人的关怀与关照,重点讲解了“大观园世界”,《好了歌》及宝玉出家等。

  • 3.1《红楼梦》对“人”的关照与关怀

    《红楼梦》对“人”的三大关照与关怀:
    (一)对“大观园世界”的创造,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的青春关怀和幸福关怀;
    (二)《好了歌》与《好了歌解》的创作,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的价值关怀;
    (三)关于贾宝玉归宿的安排,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类的前途与命运。

  • 3.2“大观园世界”:曹雪芹对青春人生的“幸福关怀”

    大观园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身居其中,既可以与天地自然、“秀水明山”亲和交融,又可以从建筑艺术、文人题咏中得到某种陶冶和享受。这既是一种宜人的生存、生活环境,也是构成人的“幸福存在”的客观要素之一。
    曹雪芹通过大观园“美的境”与“美的人”的完美统一,表现了一种天人合一、人境相谐的青春梦想与人生理想。
    大观园之美在人际关系的纯真与亲睦。
    典型人物:钗黛明争暗斗 —— 钗黛尽释前嫌、和解与交好
    钗黛的和解既展示了“善”的力量,也展示了“真”的魅力。
    1.大观园之美在“人”的相对自由
    大观园的相对自由使红楼女子们的自然天性得以舒展。
    大观园的相对自由使红楼女子们的才情得以展露,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

  • 3.3《好了歌》及“解”:曹雪芹对“人”的价值关怀

    《好了歌》及“解”是作者自己经历了 “半生潦倒”的人生经验之后的一种感悟。一“歌”两“解”实际上是作者曹雪芹对秉持四种人生价值观或对普遍存在于世俗社会中的四种人的讽刺和否定。
    《好了歌》是对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质疑与嘲讽,既影射荣宁二府等仕宦大家,也指贾雨村等名利场中人。
    典型人物:贾雨村
    《好了歌》是对拜金主义人生观的检讨与嘲讽
    典型人物:王熙凤、贾蓉
    《好了歌》是对贪恋“娇妻”美妾的享乐主义者的嘲讽
    典型人物:贾赦
    《好了歌》是对唯以“儿孙”为意的“未来主义”人生观的反思
    典型人物:李纨、赵姨娘
    《好了歌》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诱惑,如何“取舍”人生。人要活得理性,知进退,有分寸,把握好合适的度,或可立于不败之地。

  • 3.4 宝玉出家:曹雪芹对“人”的终极关怀

    1.“玉”是贾宝玉的生命象征、身份标记,也是他的文化符号、命运魔咒。
    2.贾宝玉一生行迹、线索以“玉”贯之:衔玉(而生)——摔玉(泄愤)——失玉(丧魂)——得玉(失心)——还玉(归去)
    3.王国维关于“出世”的界分:
    第一个层面:“有生活之欲存”的出世是“无与于解脱”之道。
    第二个层面:“观他人之苦痛”而“始知生活与苦痛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
    4.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爱”的书,一部专注于“男女之爱”的大书;《红楼梦》中的两种苦痛:(一)“觉自己之苦痛”;(二)“观他人之苦痛”。
    5. 宝黛爱情是维系“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一根柔韧又纤弱的红线,其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贾宝玉的出入去留。
    6. 黛玉之死,宝玉“木石”念断,“情欲失半”,“才”与“情”同步失落,“夙缘一了,形质归一”,宝玉出家。
    7. 《红楼梦》的成功与思想
    《红楼梦》的成功是曹雪芹所遵奉的文学写实原则的成功;《红楼梦》思想的深邃是中国古代思想战士与深受其惠并能独出机杼的曹雪芹共同拥有的深邃;《红楼梦》的胜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性胜利。

  • 第四章 红楼人物点论

    本章主要对《红楼梦》中的几个人物进行分析论述,重点人物有史湘云,妙玉,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及夏金桂等。

  • 4.1 史湘云简论

    史湘云是《红楼梦》种唯一可与黛钗鼎足的一位“异样女子”。周汝昌评史湘云:“湘云的真,最为可贵可爱。她心直口快,毫不做作,摒除一切世俗的扭扭捏捏和‘搔首弄姿’,开朗,爽快,大方,坦荡。”“只有她当得一个‘大’字,一个‘英’字。”王昆仑评史湘云:“宝钗没有她真情,黛玉没有她浑厚。她从来不沾染那些高贵小姐矜持扭捏的气习,她是一个不愿受统治阶级礼教穿凿、矫饰的好姑娘”。
    史湘云堪称《红楼梦》中的“脂粉英雄”,她的“英雄气”表现为“英豪阔大宽宏量”。史湘云在性别认同上暗含着“崇男”意识,在个性上有“不让须眉”的“争锋”精神。史湘云之为人好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心胸敞亮,表里如一,言真意率,一任性情。

  • 4.2妙玉简论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序第六。“栊翠庵品茶”初步展示了“带发修行”的官宦小姐妙玉的品性。“妙玉赠梅”隐曲地传达出妙玉对宝玉的情有独钟。公然“遥叩”怡红公子“芳辰”说明她已难于抗拒人间男女的自由往还,向她的意中人打开了半扇心扉。妙玉虽身在佛门,却不相信能修成来世,表明她有清醒的“现世”意识。“续貂”联诗既展示了妙玉文墨极通、才思敏捷,又揭示了其内心的孤独和难予排遣的一腔幽怨。
    妙玉的个性特点:有洁癖、情趣高雅、孤傲怪僻、凡心”未脱
    栊翠庵品茶”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寺院、道观生活的单调、冷清和孤寂;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从妙玉身上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对青年女性人格和感情的扭曲。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是《红楼梦》续书中描写妙玉的一个重要情节。

  • 4.3贾府“四春”

    1. 贾元春的命运之歌 ——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2. 贾元春之“贵”
    生于正月初一(亦称“元日”)
    降于贵地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国府)
    出身尊贵 (贾政与正房王氏的嫡亲长女)
    有特殊教养(“自幼亦系贾母教养”)
    3. 贾迎春的命运之歌 ——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娇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4. 迎春之“懦”:一不能挺直腰杆、维权自主;二不能明辨是非、力张正义;三不能抑强助弱、恩及下人。
    5. 迎春之“懦”的表现:表现一:迎春乳母因赌被查,迎春一言不发;表现二:乳母偷窃迎春珍贵发饰被查究,迎春息事宁人;表现三:大丫头司棋被强逐出园,迎春未为其求情。
    6. 探春形象“光明面”的体现:(一)高雅大气,志量不凡;(二)明敏强干,治家有方。
    7. 探春的“节流”“开源”的措施:取消宝玉等人每月在学里8两银子的开支;将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位姑娘每月购买头油脂粉的2两银子免除;大观园实行“承包制”和“责任目标管理”。
    8. 探春的“改革”成功的原因:(一)勇于任事、大胆泼辣;(二)居心公正、“事事明白”,能找准“突破口”;(三)读书识理、处处“拿学问提着”。
    9. 贾惜春之佛心冷结、绝意红尘的原因
    (一)贾府的家祸连踵、朝不保夕,使她对未来充满忧惧。
    (二)“三春”的前车之鉴,使她觉悟到了命运的无常、人生的无趣。
    (三)惜春自身的孤寞处境是促使她决意出家的重要原因。
    (四)妙玉平日言行的熏染和地藏庵女尼的临期诱导使她获得举步迈入佛门的最终动力。
    10.“四春”合观,曹雪芹要告诉人们:不管你是贵是贱、是强是弱、是热是冷、是清是愚,在《红楼梦》情境中都不配有好结局;若以花论,则不管你为奇为贵,还是为凡为小,都得随着春天的逝去而“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4.4夏金桂简论

    1.夏金桂家庭背景:
    夏、薛两家,同是富比王侯的“皇商”,通家世好,沾亲带故。
    2. 人物性格:“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
    3. 夏金桂“制夫害人”之打击香菱
    (一)金桂为香菱改名;(二)毒施反间,设圈张网;(三)身心摧残,栽赃构陷。
    4. 夏金桂的“盗跖”行为:在家不思孝顺寡母;出阁远背为妇之道;构害摧残无辜的香菱;公然顶撞良善、和平的婆婆。

  • 第五章余论:《红楼梦》的价值

    本章主要对《红楼梦》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文学价值进行总论。

  • 5.1 历史价值

    《中国大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大英百科》:《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
    《红楼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毛泽东)

  • 5.2 文化价值

    关于《红楼梦》文化价值的书籍:
    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王蒙《王蒙的红楼梦》

  • 5.3文学价值

    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曹禺、端木蕻良、李希凡:“说不完的《红楼梦》。”
    吴世昌、冯其庸:“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红楼大世界,世界大红楼。”
    周汝昌:“《红楼梦》是一部‘文化之书’。”
    刘再复:“《红楼梦》是‘东方的《圣经》’。”
    叶嘉莹:“《红楼梦》是一大奇书。”
    白先勇:“《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有探索不完的秘密。”
    王立平:“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论

    0.1 关于“红学”

    0.2 曹雪芹的家世

    0.3 曹雪芹的生平

    0.4 曹雪芹的创作

    视频数4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唯美是瞻:《红楼梦》的女性书写

    1.1 红楼女子的形貌之美

    1.2 情态之美

    1.3 才情之美

    1.4 悲剧之美

    1.5 《红楼梦》与现代女性

    视频数1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唯善是趋:《红楼梦》的人性书写

    2.1 《红楼梦》的人性书写概述

    2.2 从女性书写看人性之“变”

    2.3 正视基本与正常的普遍人性

    2.4 善善、恶恶的人性价值观

    2.5 从主奴关系看人性

    视频数1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唯真是求:《红楼梦》与“人”的书写

    3.1 《红楼梦》对“人”的关照与关怀

    3.2 “大观园世界”:曹雪芹对青春人生的“幸福关怀”

    3.3 《好了歌》及“解”:曹雪芹对“人”的价值关怀

    3.4 宝玉出家:曹雪芹对“人”的终极关怀

    视频数12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红楼人物点论

    4.1 史湘云简论

    4.2 妙玉简论

    4.3 贾府“四春”

    4.4 夏金桂简论

    视频数19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余论:《红楼梦》的价值

    5.1 历史价值

    5.2 文化价值

    5.3 文学价值

    视频数3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