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石读史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1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碑刻和石刻是写在石头上的历史。 《观石读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历史的能力,通过对重要碑刻和石刻的正确解读,了解其蕴藏的历史信息,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人文素质,掌握开发碑石文化价值,促进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方法,增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学会观石读史,探索历史奥秘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何谓“观石读史”?
唐凌
当前为什么要加强“观石读史”?
唐凌
“观石读史”的课程内容
唐凌
如何“观石读史”?
唐凌
“观石读史”学习资源推介
唐凌
石刻历史、制作与保护
石刻的类型
江田祥
石刻简史
江田祥
石刻制作
江田祥
石刻保存与保护
江田祥
历史碑刻的非文本解读
非文本解读方法的兴起
唐凌
非文本解读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的作用
唐凌
碑刻非文本解读基本技巧
技巧(一):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定,读懂历史碑刻的非文本信息
唐凌
技巧(二):结合碑刻周围的环境读懂其非文本信息
唐凌
技巧(三):结合时代特征解读碑刻的非文本信息
唐凌
技巧(四):结合民俗传统解读碑刻的信息
唐凌
技巧(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解读文本之外的信息
唐凌
提高历史碑刻非文本解读能力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唐凌
石刻族谱
石刻族谱的起源
李天雪
石刻族谱的功能
李天雪
石刻族谱的弊端
李天雪
由石刻族谱看改土归流
李天雪
碑刻中的客家社会
客从何处来——碑刻里的客家迁徙
李天雪
问客之所为——碑刻里的客家生计
李天雪
不知身是客——碑刻里的客家宗族
李天雪
万象为宾客——碑刻里的“客”“土”关系
李天雪
商业会馆资料的价值
会馆是中国古代商业系统的核心要素
唐凌
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类别及其价值
唐凌
商业会馆系统的非文本信息
唐凌
利用商业会馆碑刻资料促进文化建设
唐凌
碑刻中的民族关系
碑刻在民族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刘祥学
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关系
“平蛮碑”中的民族关系:唐.韩云卿《平蛮颂》石刻解读
刘祥学
“平蛮碑”中的民族关系:余靖《平蛮碑记》解读
刘祥学
“平蛮碑”中的民族关系:孔延之《瘗宜贼首级记》解读
刘祥学
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社会
《龙图梅公瘴说》石刻解读
刘祥学
凌云县博物馆所藏墓志铭解读
刘祥学
民族关系碑刻中的史料解读技巧
刘祥学
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研究
石刻文献与区域研究方法
江田祥
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变迁
江田祥
石刻的涂改与区域社会变迁
江田祥
抗战纪念碑的历史述说
战时阵亡将士纪念碑
北上抗日先遣队碑刻解读
李闰华
百团大战
李闰华
十字岭突围战:左权将军与八路军英雄
李闰华
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打日寇
李闰华
延安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石
李闰华
中国共产党第一批抗日英雄纪念碑
李闰华
正面战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战时阵亡将士纪念碑
李闰华
战时伤亡将士纪念碑
李闰华
战时修建忠烈祠
李闰华
铭记抗战 缅怀英雄的各种石刻
七七事变一周年阵亡将士纪念碑
李闰华
新建阵亡将士纪念碑
李闰华
抗战标语(含记事)
李闰华
日本人罪证碑
李闰华
抗战纪念碑意义
对阵亡将士的纪念
李闰华
进行悼念活动的重要凭藉
李闰华
传承国家记忆
李闰华
碑刻与新经济史研究
新经济史学的兴起与转型
徐毅
碑刻资料在新经济史研究的运用及其意义
碑刻资料与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徐毅
碑刻资料与历史时期制度变迁研究
徐毅
越南河内文庙碑与中越文化交融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情况概述
钟珂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的类别与特点
钟珂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的历史价值
钟珂
越南河内文庙的旅游开发价值
钟珂
碑刻图片拍摄整理的有关技术
碑刻拍摄技术
彭家威
碑刻图片后期整理技术
彭家威
如何利用手机加强碑刻的学习和交流
彭家威
对石刻评头品足
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石刻评头品足
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石刻评头品足(一)
唐凌
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石刻评头品足(二)
唐凌
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石刻评头品足(三)
唐凌
对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石刻精心评品
唐凌
比较之中对石刻识同别异
唐凌
评头品足要有章法
唐凌
观石读史的启示
石刻是什么?
唐凌
石刻的历史作用
石刻最能体现民间教化功能
唐凌
凝聚民族精神的碑刻,是铸造国家力量的基石
唐凌
石刻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
唐凌
碑刻的现代利用策略
唐凌
  • 第一章学会观石读史,探索历史奥秘

    从总体上介绍了如何学习“观石读史”
    本章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观要石读史”是什么?
    2.当前为什么要加强“观石读史”?
    3.“观石读史”的课程内容
    4.怎样进行“观石读史”?
    5.“观石读史”学习资源的相关推介

  • 1.1何谓“观石读史”?

    通过碑刻与石刻的信息,我们可以加深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
    碑刻与石刻与写在文献中的历史是有所不同,因此认识这种历史的方法也具有特殊性。许多碑刻与石刻都蕴藏在田野当中,要想发现它的价值就必须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所以要坚持理论坚持“两条腿走路”,发现碑刻与石刻的价值。须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实践的结合。

  • 1.2当前为什么要加强“观石读史”?

    当前为什么要加强“观石读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历史科学创新的需要。我们知道治史首先必须治史料,因为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基础,历史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全面客观地予以反映,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的史记权长期掌握在官方的手中。由于这样的原因,历史的表现就受到很大的局限,碑刻大都属于民间的文献。它具有无可替代性,确实非常重要。所以“观石读史”,可开辟一条新的认识历史的道路。

  • 1.3“观石读史”的课程内容

    石刻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全世界都有分布。要对石刻文化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进行系统学习。了解石刻制作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了解石刻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异同,在学习中不仅要了解石刻文字、图像所包含的内容,还要了解其支撑体系。

  • 1.4如何“观石读史”?

    我们不断的积累碑刻与石刻资料,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长线投资。以这种观念作为指导,我们就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就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 1.5“观石读史”学习资源推介

    本知识点内提供了查阅“观石读史”的相关资料查阅方式和途径,方便学生在课后能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 第二章石刻历史、制作与保护

    本章介绍了石刻的类型、历史、制作与保护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石刻的类型
    2.石刻简史
    3.石刻制作
    4.石刻保存和保护

  • 2.1石刻的类型

    我国石刻历史悠久,石刻形制多样,类型繁多,形成不少专有名称,因此石刻分类不尽一致。石刻大致可以分为:碑碣、摩崖、墓誌,买地卷、画像石题字、石阙、造像题记、经幢题字。

  • 2.2石刻简史

    什么是“石刻”?广义上讲,所有赋予石质材料文化意义的载体都可通称为“石刻”。狭义的“石刻”概念,主要是指存有文字信息的石刻。
    我国石刻的历史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萌芽期:先秦时期;雏形期:秦朝西汉;定型期:东汉时期 丰碑;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巅峰期:隋唐时期:;丰富期:宋辽金元明清

  • 2.3石刻制作

    北宋李诫在《营造法式》谈到:“造石作次序之制有六:一曰打剥;二曰麤搏;三曰细漉;四曰褊棱;五曰斫砟;六曰磨砻”。
    结合具体的刻石内容,我们归纳出石刻制作大致有这样几道工序:选石、采石、打磨、书丹、镌刻、检校、修复。

  • 2.4石刻保存与保护

    石刻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各级政府与民间各界人士的重视,他们纷纷提供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资助,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或民间保护单位,总体上石刻文化保存较好;也有些石刻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有效保护,遭到损坏,甚至毁灭。

  • 第三章历史碑刻的非文本解读

    本章从历史碑刻的非文本解读这个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非文本解读方法的兴起
    2.非文本解读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的作用
    3.碑刻非文本解读基本技巧
    4.提高历史碑刻非文本解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 3.1非文本解读方法的兴起

    非文本解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现在它正在大力地被推广。我们说文本之外的研究通常都可以称之为非文本的研究。相应地,有关文本以外的资料的解读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之为“非文本解读”。非文本研究是本世纪初,在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受到高度重视的研究方法之一。它是从功能学派引进的。

  • 3.2非文本解读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的作用

    碑刻与石刻的现场千差万别。只有学会非文本解读,才能探索历史的奥秘。非文本解读的成果越多,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能力就越强。

  • 3.3碑刻非文本解读基本技巧

    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定,读懂历史碑刻的非文本信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许多现象都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规定。以此为出发点,就能加深对碑刻信息的理解。
    结合碑刻周围的环境读懂其非文本信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历史研究的关键性内容之一。碑刻用其特殊的语言叙述历史的内幕与历史的变化。
    结合时代特征解读碑刻的非文本信息。
    “人与其说像自己的父母,不如说像他所处的年代”——阿拉伯谚语。不同的时代都有主导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对碑刻的内容和呈现方式都会产生作用。
    结合民俗传统解读碑刻的信息,民俗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流传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关建筑的碑刻只有从民俗的源流进行考察,才能理解其蕴藏的含义。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解读文本之外的信息,如从某一区域的众多清代桥梁修筑碑中,领略“康乾盛世”的风采。古桥遗址碑刻的数量与时间分布,是对“康乾盛世”的一种证明。

  • 3.4提高历史碑刻非文本解读能力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1、定期走出校园,走向田野,走进民众之中,发现历史碑刻的线索,读懂社会这本大书。
    2、以促进历史资源转化为经济和文化建设要素为动力,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中的碑刻进行非文本解读。
    3、阅读文本过程中,用非文本的方式进行思考。

  • 第四章石刻族谱

    本章从石刻上记录的族谱内容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石刻族谱的起源
    2.石刻族谱的弊端
    3.石刻族谱的功能
    4.由石刻族谱看改土归流

  • 4.1石刻族谱的起源

    同其他载体的族谱一样,石刻族谱的产生也与封建时代的宗族息息相关。宗族是同一父系的血缘群体,它通常表现为同一个姓氏集中居住,形成特定的聚落。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宗族与政治和经济特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4.2石刻族谱的功能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石刻族谱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旧式石刻族谱存在着封建专制思想。
    第二个便是攀附假托。

  • 4.3石刻族谱的弊端

    石刻族谱虽然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的族谱都具有下列三项功能:第一项是寻根留本;第二项是明辨世系;第三项是确定字辈。石刻族谱也不例外。

  • 4.4由石刻族谱看改土归流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石刻族谱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旧式石刻族谱存在着封建专制思想。
    第二个便是攀附假托。

  • 第五章碑刻中的客家社会

    本章从碑刻里的客家社会内容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碑刻里的客家迁徙
    2.碑刻里的客家生计
    3.碑刻里的客家宗族
    4.碑刻里的“客”“土”关系

  • 5.1客从何处来——碑刻里的客家迁徙

    碑刻里的客家社会,我们先来探寻碑刻里的客家迁徙。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客家的先民原来生活在我国北方,主要是中原地区。由于战乱、灾荒、征调、人口过剩等原因,客家的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就从北方不断地往南迁徙,到南方各省区定居和繁衍。碑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客家社会的窗口,需要明确一点。

  • 5.2问客之所为——碑刻里的客家生计

    碑刻里的客家生计作为一个移民群体,背井离乡的客家人。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生计问题,碑刻也以它的方式,记录了这一过程。同其他的汉族民系一样,客家人也擅长于农业生产,但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客家人,并不偏执于农耕生计。他们会因地制宜地,采用灵活的生存策略,以提高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地为族群的发展增添动力。

  • 5.3不知身是客——碑刻里的客家宗族

    碑刻里的客家宗族,客家人是一个在历史上饱经忧患,祖祖辈辈颠连迁徙的群体。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分化,碑刻告诉我们,客家人对此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团结族群、防止分化,注重维护和宣扬宗族观念便是其中之一。

  • 5.4万象为宾客——碑刻里的“客”“土”关系

    碑刻里的“客”“土”关系
    在历史上客家人由北往南不断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客家人多分散居住在其他汉族民系或其他民族之间,他(她)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周边的其他汉族民系,或其他民族接触交流和交往。于是便产生了“客”与“土”的关系问题。

  • 第六章商业会馆资料的价值

    本章从石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价值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会馆是中国古代商业系统核心要素
    2.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类别及其价值
    3.商业会馆系统的非文本信息
    4.利用商业会馆碑刻资料促进文化建设

  • 6.1会馆是中国古代商业系统的核心要素

    商业从古至今都是社会中的重要行业,与民生密切相关。
    商业史的学习与研究面临许多困难。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官方文献中很少有关于商业活动的记载。
    有限的记载要么因信息模糊,要么因导向错误,基本无价值。

  • 6.2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类别及其价值

    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类别及其价值大致分为五类,每一类都蕴含着十分丰富并具有突出特色的历史信息:1、记事碑;2、捐助碑;3、禁约碑 ;4、田地、山场契约碑 ;5、义冢碑 。

  • 6.3商业会馆系统的非文本信息

    会馆是中国古代商业系统的核心要素。对于商业的发展情况,既要依据会馆本身的碑刻资料进行分析,也要依据其附属设施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商业系统完备程度应成为商业史考察的重点。

  • 6.4利用商业会馆碑刻资料促进文化建设

    会馆及其碑刻资料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旅游、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 第七章碑刻中的民族关系

    本章从碑刻中的民族关系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碑刻在民族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2.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关系
    3.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社会
    4.民族关系碑刻中的史料解读技巧

  • 7.1碑刻在民族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民族文字。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边疆,且多以山地为多;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记载民族关系的“正史”。目前,记载边疆少数民族历史与民族关系的,主要还是汉籍资料,即汉族文人所谓“正史”资料记载。
    石刻资料的特点与研究价值。石刻资料是田野调查的重要内容,石刻资料的特点是:存在的历史较为悠久;内容较为丰富,涉及乡规民约、水利、历史、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

  • 7.2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关系

    本节从碑刻的类型看西南民族关系的几个方面,从桂林的几块“平蛮碑”来研究历史的两面:历史功勋与历史苦难。

  • 7.3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社会

    本知识点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社会方面进行学习,通过对“龙图梅公瘴说”石刻的学习和所藏凌云县博物馆墓志铭的解读,进一步了解碑刻中的南方地区民族社会。

  • 7.4民族关系碑刻中的史料解读技巧

    碑刻中的史料解读技巧就是认识价值与不足:其价值主要是叙述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常多夸大其辞、诬蔑的成份。在应用时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佐证,辩证分析。

  • 第八章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研究

    本章从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研究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石刻文献与区域研究方法
    2.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变迁
    3.石刻涂改与区域社会变迁

  • 8.1石刻文献与区域研究方法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对历代碑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与学术成果,奠定了“金石学” 研究传统。金石学主要是考证铭刻文字,通过铭刻文字记录的内容进行历史文化的研究。无疑,历史流传下来及全国各地现存的大量石刻铭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它们“既反映区域社会和民间生活,也反映国家或地方性制度”。

  • 8.2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变迁

    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变迁作为历史文献资料的石刻,我们已认识到利用石刻文献去印证、补正、参证固有史料,不同文献彼此印证、相互发明,以增强研究的可信度。通过分析石刻文献内容来探讨区域社会变迁,包括区域社会经济、社会结构、文化、宗教、政治等内容。

  • 8.3石刻的涂改与区域社会变迁

    石刻作为历史文献的一种载体,其本意在于保存历史记忆,使之“永垂不朽”。然而,与石刻息息相关的现实社会,却是变动不居的,二者难免发生矛盾。为了克服石刻与现实的矛盾,于是有了涂改石刻或增删石刻等办法,以适应当下的社会情境。

  • 第九章抗战纪念碑的历史述说

    本章从抗日战争纪念碑解读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战时阵亡将士纪念碑
    2.正面战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3.铭记抗战,缅怀英雄的各种石刻
    4.抗战纪念碑意义

  • 9.1战时阵亡将士纪念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起点。70多年过去了,抗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奋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雄气概,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和汪洋大海。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9.2正面战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在领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地位后,我们接着解读正面战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通过对正面战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抗战时期的抗战将士的伤亡情况。

  • 9.3铭记抗战 缅怀英雄的各种石刻

    本知识点通过对七七事变纪念碑一周年阵亡将士纪念碑、新建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战标语和日本人罪证碑的学习,铭记抗战,缅怀英雄。

  • 9.4抗战纪念碑意义

    众所周知,碑刻是地方编志修史的重要依据。抗战纪念碑也不列外。抗战时期,各地民众踊跃参军,分散在各个部队,其阵亡信息,数量极巨,查找不易。因此,抗战纪念碑碑刻资料,有利于各地编修史志查找。事实上,在编写史志时候,于抗日战争一节,如果参考抗战纪念碑碑刻资料,将会更加丰富与生动。

  • 第十章碑刻与新经济史研究

    本章从碑刻与新经济史研究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新经济史学的兴起与转型
    2.碑刻资料在新经济史研究的运用及其意义

  • 10.1新经济史学的兴起与转型

    在这一节课程里,我们从经济史的角度为同学们介绍碑刻这种独特的史料在国际学术前沿研究中的运用及其进展情况。

  • 10.2碑刻资料在新经济史研究的运用及其意义

    系统全面地量化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新经济史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近年来海外经济史学者尝试从明清遗留下来的碑刻史料中系统地整理出一套能够反映明清以来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量化指标及其数据序列。

  • 第十一章越南河内文庙碑与中越文化交融

    “观石读史”,让我们不仅要对中国的碑刻类别和历史价值进行仔细的研究,还需要关注中国与世界碑刻文化的关系。在越南河内文庙中保存着许多进士题名碑刻,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探究。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河内文庙碑刻情况概述
    2.河内文庙碑刻的类别与特点
    3.河内文庙碑刻的历史价值
    4.河内文庙的旅游开发价值

  • 11.1越南河内文庙碑刻情况概述

    越南河内文庙-国子监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中心区域,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庚戌秋(即1070年),李圣宗皇帝下令在升龙城南面修建文庙供奉诸位圣贤和为国家立功的儒士,文庙依照“圣人面南而治”的观念呈南北朝向。

  • 11.2越南河内文庙碑刻的类别与特点

    由于年代久远,越南又历经战乱,文庙国子监内的每块进士题名碑没有按时间顺序、朝代更迭或者形制大小进行排列,而是单纯地竖立在一起。为避免进士碑日益损坏,1994年越南政府在文庙国子监内修建了8间亭子对进士题名碑进行了保护。

  • 11.3越南河内文庙碑刻的历史价值

    本次课程我们要分享的内容是:越南河内文庙碑刻的历史价值。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碑刻表明越南科举考试举行的时间
    第二、碑刻记录越南科举考试的场数
    第三、碑刻体现参加科举考试中举后获得的功名名称
    第四、碑刻记载参加科举考试者的姓名和籍贯

  • 11.4越南河内文庙的旅游开发价值

    越南河内文庙拥有国子监、奎文阁及82块进士题名碑刻,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旅游价值,作为越南文化体系的象徵,是越南本国人民崇尚儒学文化的重要地点,也是外国游客到访越南的必游之处。

  • 第十二章碑刻图片拍摄整理的有关技术

    本章从碑刻图片拍摄、整理的有关技术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碑刻拍摄技术
    2.碑刻图片后期整理技术
    3.如何利用手机加强碑刻的学习和交流

  • 12.1碑刻拍摄技术

    大家都知道,我们要对具体碑刻进行研究或者欣赏,如果不能亲临现场,那么就只能借助相关的资料了,比如,碑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而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必须通过拍摄来获取。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了解碑刻拍摄技术有哪些?

  • 12.2碑刻图片后期整理技术

    碑刻图片的电脑后期处理的目的,首要任务是使碑文更加清晰完整,以利于识别,其次才是图片的艺术表现。

  • 12.3如何利用手机加强碑刻的学习和交流

    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方便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手机可以随身携带,在我们排队等候或者等车、坐车的时候,
    可以利用手机打发时间或者进行碎片化学习,随时都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这就是智能手机在信息爆炸时代所应有的价值。
    随着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不断完善,以及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我们现在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进行图像或者视频的沟通交流,大大的缩短了信息流通的时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手机来进行碑刻的学习与交流呢?答案是肯定的啦。

  • 第十三章对石刻评头品足

    本章从对石刻的品评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石刻评头品足
    2.对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石刻精心评品
    3.比较之中对石刻识同别异
    4.评头品足要有章法

  • 13.1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石刻评头品足

    观石读史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十余个专题。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之后,我们需要经常进行专业训练,真正做到熟能生巧,掌握基本规律。面对碑刻和石刻,我们要养成评头品足的习惯,这样会促使我们的专业能力提升,增强我们的人文素质,使我们终身受益。

  • 13.2对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石刻精心评品

    本知识点是对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石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赏析。

  • 13.3比较之中对石刻识同别异

    比较之中对石刻识同别异,乡村是蕴藏碑刻和石刻最多的地方。
    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正确对每个村庄的碑刻评头品足,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

  • 13.4评头品足要有章法

    通过评品和比较,明确异同,我们就能够找到其各自最关键的因素。

  • 第十四章观石读史的启示

    本章从观石读史的启示方面进行了学习,
    本章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石刻是什么?
    2.石刻的历史作用
    3.碑刻的现代利用策略

  • 14.1石刻是什么?

    当《观石读史》这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回顾与思考。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认识,明确以后利用碑刻资源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同时增强我们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

  • 14.2石刻的历史作用

    战争、政治运动、移民运动、宗教及文化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等,都会被碑刻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

  • 14.3碑刻的现代利用策略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了解碑刻在现代中的利用方法。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学会观石读史,探索历史奥秘

    1.1 何谓“观石读史”?

    1.2 当前为什么要加强“观石读史”?

    1.3 “观石读史”的课程内容

    1.4 如何“观石读史”?

    1.5 “观石读史”学习资源推介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石刻历史、制作与保护

    2.1 石刻的类型

    2.2 石刻简史

    2.3 石刻制作

    2.4 石刻保存与保护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历史碑刻的非文本解读

    3.1 非文本解读方法的兴起

    3.2 非文本解读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的作用

    3.3 碑刻非文本解读基本技巧

    3.4 提高历史碑刻非文本解读能力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视频数8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石刻族谱

    4.1 石刻族谱的起源

    4.2 石刻族谱的功能

    4.3 石刻族谱的弊端

    4.4 由石刻族谱看改土归流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碑刻中的客家社会

    5.1 客从何处来——碑刻里的客家迁徙

    5.2 问客之所为——碑刻里的客家生计

    5.3 不知身是客——碑刻里的客家宗族

    5.4 万象为宾客——碑刻里的“客”“土”关系

    视频数4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商业会馆资料的价值

    6.1 会馆是中国古代商业系统的核心要素

    6.2 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类别及其价值

    6.3 商业会馆系统的非文本信息

    6.4 利用商业会馆碑刻资料促进文化建设

    视频数4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碑刻中的民族关系

    7.1 碑刻在民族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7.2 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关系

    7.3 从碑刻看南方地区民族社会

    7.4 民族关系碑刻中的史料解读技巧

    视频数7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研究

    8.1 石刻文献与区域研究方法

    8.2 石刻文献与区域社会变迁

    8.3 石刻的涂改与区域社会变迁

    视频数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抗战纪念碑的历史述说

    9.1 战时阵亡将士纪念碑

    9.2 正面战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9.3 铭记抗战 缅怀英雄的各种石刻

    9.4 抗战纪念碑意义

    视频数16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碑刻与新经济史研究

    10.1 新经济史学的兴起与转型

    10.2 碑刻资料在新经济史研究的运用及其意义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越南河内文庙碑与中越文化交融

    11.1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情况概述

    11.2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的类别与特点

    11.3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的历史价值

    11.4 越南河内文庙的旅游开发价值

    视频数4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碑刻图片拍摄整理的有关技术

    12.1 碑刻拍摄技术

    12.2 碑刻图片后期整理技术

    12.3 如何利用手机加强碑刻的学习和交流

    视频数3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对石刻评头品足

    13.1 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石刻评头品足

    13.2 对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石刻精心评品

    13.3 比较之中对石刻识同别异

    13.4 评头品足要有章法

    视频数6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观石读史的启示

    14.1 石刻是什么?

    14.2 石刻的历史作用

    14.3 碑刻的现代利用策略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