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
在本章当中,我们将了解到西方音乐的起源,掌握古希腊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常用乐器,以及古罗马音乐的基本概况。
-
●1.1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
在本节中,首先,我们将了解古希腊时期音乐的相关内容,包括音乐与神的崇拜,music的词源及其含义、音乐与宗教仪式、音乐与竞技的关系、音乐与戏剧、古希腊的史诗和颂歌、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乐器。其次,我们还将简要了解古罗马时期的乐器。
-
第二章中世纪音乐
在本章中,我们将关注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内容涉及格里高利圣咏的运用、音乐风格,中世纪的教会调式和音阶,以及中世纪在艺术领域的新倾向。
-
●2.1格里高利圣咏:概括
在本节当中,将重点介绍中世纪天主教会音乐的核心——格里高利圣咏(素歌),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并对其特征、演唱方式、旋律风格进行介绍。同时,还将讲述到天主教会音乐所运用的两种场合:日课、弥撒。
-
●2.2格里高利圣咏的横向发展
从9世纪起格里高利圣咏在教会仪式当中的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本节当中,将重点从横向上,对由格里高利圣咏发展出的附加段、继叙咏和宗教剧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还将涉及对中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修女宾根的希尔德加德的讲解。
-
●2.3格里高利圣咏的纵向发展
格里高利圣咏在纵向上的发展,体现在最早的复调音乐写作传统——奥尔加农之中,本节我们将对奥尔加农共存在的4种声部关系、及其之后又发展成为的“迪斯康特风格”和“巴黎圣母院乐派”进行学习。
-
●2.4中世纪教会音乐的调式和音阶
在本节当中,我们将会重点学习与中世纪教会相关的音乐理论、中世纪教会音乐中使用的调式、音阶,以及中世纪教会音乐的记谱法的发展。其中将会提及中世纪最重要、最广泛采用的谱式,即现今无五线谱的前身——纽姆四线谱,该谱式在音乐史上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
●2.5中世纪法国游吟诗人歌曲
在本节当中,将重点学习和关注中世纪世俗音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国游吟诗人歌曲,并对游吟诗人的产生背景、发展时间线索,游吟诗人的构成,其诗歌的内容、歌曲的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
●2.6中世纪的其他世俗歌曲
在本节中,将对中世纪除了法国游吟诗人之外的其他三种世俗歌曲进行学习,即:德国的恋诗歌手、戈利亚德、流浪艺人。
-
●2.7十四世纪的新倾向
在本节中,将对关注于中世纪末期(14世纪)欧洲音乐作品中出现的新倾向,聚焦于法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音乐作品,包括法国的“新艺术”及重要作曲家纪尧姆·德·马肖,以及意大利音乐的重要体裁及其代表人物弗朗切斯科·兰迪尼。
-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在本章当中,我们将从文艺复兴的概念入手,明确文艺复兴的概念,了解文艺复兴的理念,同时对其中重要的乐派:弗兰德乐派和勃艮第乐派以及当中的代表作曲家进行学习,同时本章内容还将涉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概况和器乐音乐的发展。
-
●3.1“复活”还是“新生”?
本节中,首先将了解“文艺复兴”的概念、名称由来,以及该思潮提倡的思想。其次,重点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代表乐派——勃艮第乐派和弗兰德乐派的代表人物、音乐特点。
-
●3.216世纪的宗教改革音乐
本节中,将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内容,以及当中的代表作品中赞歌《上主是我坚固的堡垒》。同时还将学习“反宗教改革”在音乐方面的的具体理念,并了解和学习其中的代表人物帕莱斯特里那。
-
●3.316世纪的世俗音乐
本节中,将以地域为划分依据,了解16世纪不同国家的世俗声乐体裁,包括意大利的牧歌、法国尚松、德国利德,深入学习他们各自的音乐特点、代表作曲家和典型作品。
-
●3.416世纪的乐器与器乐
本节中,将重点关注以下两点内容:一是16时期的乐器:管乐器、弦乐器、键盘乐器三种类别的代表乐器;二是16世纪的器乐作品:保罗舞曲相关的体裁、即兴风格的乐曲,坎佐纳等。
-
第四章巴洛克音乐
在巴洛克时期,器乐第一次达到了与声乐并驾齐驱的地位,因此在本章当中,我们两分别对巴洛克时期的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进行学习。对于声乐作品,我们将重点梳理巴洛克时期歌剧的诞生和发展;对于器乐作品,将主要讲述巴罗时期的器乐合奏以及键盘音乐。与此同时,还将单独对该时期两位重要作曲家巴赫和亨德尔进行深入的讲解。
-
●4.1巴洛克音乐:概况
在本节中,将学习“巴洛克”一词的原始含义进行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重要观念(情感论)、巴洛克作曲家们对强烈情感的表现方式,巴洛克时期出现的新的音乐语言,以及代表作曲家蒙特威尔第提出的两种常规、巴洛克时期典型的音乐织体——通奏低音等内容。
-
●4.2歌剧的诞生:早期歌剧
在本节中,将学习和了解早期意大利歌剧的起源及诞生缘由。并重点了解几部早期的歌剧的内容和创作特点,即里努契尼作诗、佩里作曲的《达芙妮》和《尤丽狄茜》、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
-
●4.3巴洛克歌剧的发展以及其他声乐体裁
在本节当中,将重点了解巴洛克歌剧在与大礼、法国、英国、德国的发展,并对意大利的亚历山大罗·斯卡拉蒂、法国的让·巴蒂斯特·吕利、英国的=普赛尔等作曲家对其本国歌剧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及其代表作品、德国歌唱剧的特点进行学习和欣赏。除此之外,还将简要了解巴洛克时期的两种声乐体裁:清唱剧和康塔塔。
-
●4.4巴洛克键盘音乐
在17世纪中叶器乐与声乐已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本节中,我们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及相关体裁的风格与特点。其一,包括管风琴及其代表体裁:托卡塔、赋格曲、根据众赞歌改编的乐曲;其二,两种古钢琴: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楔槌键琴),他们的两种主要体裁为主题与变奏、组曲。除此之外,还将介绍键盘独奏奏鸣曲及代表作曲家库瑙。
-
●4.5巴洛克器乐合奏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合奏共有三种重要的体裁:奏鸣曲、协奏曲、序曲。本节中将重点学习前两种体裁。关于奏鸣曲,讲解将包括三重奏鸣曲带伴奏的独奏奏鸣曲的演奏方式,博洛尼亚乐派的作曲家对巴洛克奏鸣曲作出的贡献类别和特点。关于协奏曲,讲解将包括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以及独奏协奏曲三种类别。
-
●4.6巴赫
本节中,将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进行学习了解,其一为器乐代表作及其音乐特点:《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哥德堡变奏曲》,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其二为声乐代表作品和音乐特点:康塔塔和受难曲。
-
●4.7亨德尔
在本节中将简要介绍亨德尔的生平,并重点关注于包括亨德尔的歌剧、清唱剧的创作及作品特点,例如《弥赛亚》、管风琴协奏曲《12首大协奏曲》,以及他最为重要的管弦乐合奏曲《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
-
第五章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在本章当中,我们聚焦于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具体的内容为:古典主义的概念以及历史背景、喜歌剧的诞生、喜歌剧在各国的发展、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前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奏鸣曲的发展概况等。
-
●5.1古典主义时期:概况
在本节中,我们将明确“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区别。同时还将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古典主义音乐的大致倾向,古典主义时期的内部构造等内容。
-
●5.2喜歌剧的兴起以及喜歌剧之争
前古典主义时期的声乐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此时此刻的喜歌剧也与意大利的正歌剧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在本节中我们将了解“喜歌剧”与“正歌剧”在美学追求、脚本等方面的区别,并对喜歌剧的最初形式“幕间剧,以及引起“喜歌剧之争”的重要作品《女仆作夫人》进行学习。
-
●5.3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改革正歌剧的先行者,在本节中,我们将关注于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当中反映出得启蒙主义思想,并对具体欣赏和了解格鲁克与卡尔扎比吉创作的改革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
●5.4喜歌剧在各国的发展
在本节中,将简要了解喜歌剧分别在意大利、法国集市剧、英国的民谣剧、德国的歌唱剧的传播与发展。喜歌剧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史,实际上都是对正歌剧的反叛,同时也是对启蒙主义思想的呼应。
-
●5.5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在本节中,讲学习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二者之间的具体区别。同时还将了解C.P.E巴赫键盘奏鸣曲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多米尼科·阿尔贝蒂为早期奏鸣曲创作作出的贡献等。除此之外,还将学习与公共音乐会密切相关的协奏曲和交响曲的发展。
-
第六章维也纳古典乐派
在本章当中,我们将分别对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重要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内容涉及三位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各自在音乐上作出重要贡献、典型的代表作品等。
-
●6.1海顿的生平
本节中,将简要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交响曲之父海顿的成长经历、代表作品。
-
●6.2海顿的交响曲
在本节中,我们将了解海顿早期以及成熟时期交响曲乐章结构的设置、各乐章的特点等内容,同时还包括对《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告别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音乐特点的学习和分析。
-
●6.3海顿的键盘作品
在本节中,将简要了解和学习海顿创作的奏鸣曲,并对其键盘奏鸣曲中狂飙风格的之作《c小调奏鸣曲》进行欣赏,同时还将欣赏到他著名的《bE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
-
●6.4海顿的室内乐与声乐
本节中,将重点关注海顿在弦乐四重奏方面作出的贡献,其中包括由海顿确立的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其音乐中体现出的高超技术和审美取向。并结合具体的作品,例如早期的弦乐四重奏《太阳四重奏》,晚期的《皇帝四重奏》进行学习。此外,还将简要了解海顿的声乐作品《创世纪》的作品特点。
-
●6.5莫扎特的生平及歌剧
本节中,将简要了解莫扎特的生平经历、他音乐中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并重点聚焦于他的歌剧创作,通过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学习莫扎特在歌剧作品使用的典型创作手法重唱;同时还将学习歌剧《唐璜》、《魔笛》,对两部歌剧的剧情、创作历程做出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它们各自的典型唱段《让我们携手同行》、《我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进行欣赏。
-
●6.6莫扎特的交响乐
本节中,将重点学习莫扎特交响曲的创作特色,以及交响曲呈现出的典型结构,并对他最富有激情与戏剧性的作品《g小调第40交响曲》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本节中还将涉足于莫扎特的协奏曲,了解该位作曲家在协奏曲领域创作风格的演变过程、以及作品特点。
-
●6.7贝多芬的生平及交响曲创作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又一位大师,在本节中我们将重点了解他生平中的重要事件,并对他的九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风格演变、及各自的特点进行学习,通过比较掌握贝多芬对交响曲这一体裁作出的重要贡献。
-
●6.8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及其他创作
本节将重点讲述以下三点内容;其一,贝多芬在奏鸣曲领域留下的不朽之作,与交响曲一样,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也尝试了大量不同的风格,对其中的“月光”、“黎明”、“热情”、“槌子键琴”几部重要的作品的特点、作曲手法等。其二,是贝多芬在弦乐四重奏方面的贡献。其三,声乐方面,贝多芬的歌剧《费岱里奥》以及其他声乐作品。
-
第七章浪漫主义音乐I:艺术歌曲
在本章当中,我们将首先梳理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明确该属于的概念,同时对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三位作曲家在声乐领域作出的贡献进行学习。
-
●7.1什么是浪漫主义音乐?
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了解到“浪漫”一词的具体含义,以及它在音乐中的具体含义。同时将对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联系和区别、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理念、代表作曲家,整体的音乐特点进行概况性的了解。
-
●7.2弗朗茨· 舒伯特
本节当中,我们将首先梳理艺术歌曲的起源、典型特点,以及发展概貌其次,将对19世纪艺术歌曲领域重要的作曲家——舒伯特进行重点的学习,其中包括了解他代表作品,他在艺术歌曲上的突破和发展,创作背景、歌词及音乐材料的来源等。除此之外,还将学习他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对此部作品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
-
●7.3罗伯特·舒曼
在本节中,我们将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第一个重要继承者罗伯特·舒曼是进行学习,了解该位作曲家艺术歌曲的歌词、意境的表达,气氛、情绪渲染上所用的典型手法,并重点分析他的《诗人之恋》、《声乐套曲》。
-
●7.4约翰尼斯·勃拉姆斯
在本节中,我们将走进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世界,对他的艺术歌曲的独特贡献,以及他的创作理念、歌词方面、音乐技法、代表作品进行学习。
-
●7.5胡戈·沃尔夫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和了解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的音乐创作生涯,学习该位作曲家在歌曲创作方面的特点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
-
●7.6古斯塔夫·马勒
本节中,我们将了解到马勒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以其代表作品《旅行者之歌》,学习该位作曲家是如何处理人声与乐队的关系。同时还将通过他的《第一交响曲》的欣赏,分析马勒的交响曲与其艺术歌曲之间的联系、作品中表达的内涵等。
-
第八章浪漫主义音乐II:标题交响乐
在本章当中,我们将对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标题音乐”的发展进行学习,首先将对标题音乐的确切含义及由来进行梳理,同时聚焦于当中的三位作曲家:李斯特、门德尔松、理查德·施特劳斯。
-
●8.1什么是标题音乐?
本节中,我们将重点了解“标题音乐”术语的来源,它在各词典当中的具体概念、标题音乐的发展历史,各时期的代表作品等内容。
-
●8.2李斯特的交响诗
本节主要讲述了李斯特的生平经历,创作理念,以及他的交响诗的结构特点、音乐特色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并重点分析和欣赏了他的交响诗《前奏曲》,总结了他对西方交响音乐作出的重要贡献。
-
●8.3门德尔松的标题音乐会序曲
本节主要关注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重要的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诗创作,重点梳理他在音诗这一体裁上的发展和创作,分析了他在标题音乐作品中呈现出的创作特色。
-
●8.4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诗
本节主要关注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重要的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诗创作,重点梳理他在音诗这一体裁上的发展和创作,分析了他在标题音乐作品中呈现出的创作特色。
-
第九章浪漫主义音乐III:纯器乐交响曲
在本章中,我们将关注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的创作和发展,当中涉及到三位作曲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舒伯特、舒曼、安东·布鲁克纳、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古斯塔夫·马勒。
-
●9.1弗朗茨·舒伯特
19世纪的交响音乐呈现出了两条发展态势,一是传统派的纯音乐,二是激进派的标题音乐。在本节中,我们将重点了解前者的代表作曲家舒伯特,了解纯音乐的概念、舒伯特的整体创作特征、以及他的《第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音乐方面主要特征。
-
●9.2罗伯特·舒曼
本节将重点讲述舒曼在交响曲领域的创作、重点关注于他《第一交响曲》,深入剖析了该部作品的创作特征。
-
●9.3安东·布鲁克纳
本节中,将简要梳理作曲家布鲁克纳的生平,以及他作为作曲家的成长经历。同时,重点学习布鲁克纳在交响曲领域作出的成就,以他的《第四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为例,详细的讲述两部作品中体现出的典型特征。
-
●9.4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本节中我们将了解到舒曼对作曲家勃拉姆斯曾经产生的影响,同时重点关注于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第四乐章,剖析其旋律、音乐表现手法等。
-
●9.5古斯塔夫·马勒
本节中,将简要梳理马勒的生平事件以及他的创作思想。重点关注他在交响曲领域的创作,把握该位作曲家10部交响曲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和学习《第一交响曲》在主部主题,调性、歌曲引用、歌词等方面呈现出的特色;《第八交响曲》在创作理念、技法上的转变。
-
第十章浪漫主义音乐IV:钢琴音乐
在本章中,我们将聚焦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从钢琴发展、钢琴小品的创作、代表作曲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
-
●10.1钢琴:我最真切的自己——李斯特
123
-
●10.2钢琴的声音:肖邦
本节主要讲述了肖邦同时代人对其本人的评价与争议,同时还将了解到肖邦的生平时间、各钢琴体裁作品的典型特点。
-
●10.3钢琴小品:浪漫主义的诗意表达
钢琴小品的创作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节中我们将从三各方来对19世纪的钢琴小品进行学习:什么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小品、代表作曲家以及各自的表现出的特征。
-
●10.4钢琴与19世纪
本节中,我们将了解到钢琴这件乐器在19世纪的蓬勃发展、包括它在当时的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使用场景、评价、钢琴制造业等。
-
第十一章浪漫主义音乐V: 歌剧
在本章当中,我们学习和了解19世纪歌剧在法国和意大利的发展概况,其中包括法国大歌剧,法国喜歌剧、趣歌剧、抒情歌剧,以及意大利的歌剧代表人物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和真实主义歌剧。
-
●11.119世纪的法国歌剧
在本节中,我们将梳理法国歌剧的整体发展脉络,以及法国大歌剧诞生的历史背景,并重点剖析法国大歌剧在题材、场景、音乐等方面的特征。包括其中的代表作曲家奥柏创作的《波尔蒂契的哑女》、雅克·阿列维的《犹太女》、迈耶贝尔的《恶魔罗勃》等作品的学习。19世纪中下叶诞生的抒情歌曲、轻歌剧,讲述了他们与法国大歌剧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
●11.2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
本节中,将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讲述四位19世纪晚期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分别是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威尔第,分析这些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其二,是真实主义歌剧的概念及其创作理念。其三,将讲述普契尼的生平以及他的歌剧创作。
-
●11.319世纪的德国歌剧
本节中,共聚焦两个知识点,其一是德语歌剧,本节将梳理德语歌剧的发展脉络,并重点关注德国作曲家韦伯的歌剧创作,从其创作理念、代表作品《自由射手》及其他代表作品等多个方面对该位作曲家在德国歌剧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进行了解。其二,是作曲家瓦格纳在音乐领域的经历,以及他的“乐剧”理念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
第十二章19世纪的民族乐派
东欧和北欧各国的民族乐派,都在19世纪兴起,在本章当中,我们对民族乐派的学习将涉及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先锋人物格林卡、强力集团的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发展、挪威、芬兰的民族乐派等内容。
-
●12.1何为民族乐派——爱国者
在本节中我们将具体了解到“民族乐派”的概念,民族乐派关乎的民族以及他们在西方音乐史的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原因。
-
●12.2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先锋——格林卡
本节中,首先我们将通过追溯历史,了解到俄罗斯民族乐派的诞生背景,并重点学习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先锋人物——格林卡,其中包括该位作曲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特点、个人观念,以及他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作出的贡献、产生的重要意义等。
-
●12.3“强力集团”——“俄罗斯之声”
本节中,我们将了解什么是强力集团、该名称的由来,该组织的形成缘由。除此之外,还将重点聚焦于其中的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凯撒·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他们各自的音乐特点、音乐创作理念。
-
●12.4捷克的音乐文化——“念故乡”
本节中,我们了解到19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简要梳理捷克民族的历史文化。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斯美塔那,其本人的生平、音乐创作理念、主要成就,并重点分析和欣赏他最具代表作品性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除此之外,还将了解捷克民族乐派的另一位代表作曲家德沃夏克。
-
●12.5北欧民族音乐的“代言人”
在本节中,我们将着重了解挪威、芬兰两个国家的民族乐派,梳理两个国家在历史、政治上的相似性、并对各自的代表作曲家格里格、西贝柳斯进行学习,以此总结出两位作曲家在当时是如何自己的民族“发声”的。
-
第十三章20世纪音乐
20世纪是欧洲音乐的新世纪,当中出现了各类新思潮、新技法。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当中出现的重要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序列主义与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后现代倾向和极简主义音乐等内容。
-
●13.1印象主义音乐
本节内容,将基于内外部因素,简要了解20世纪音乐发展的整体概貌。并通过类比印象主义绘画、诗歌的特点,对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学习。
-
●13.2表现主义音乐
在20世纪的音乐中,还存在着另一个、与印象主义音乐相对的音乐风格倾向——表现主义音乐。在本节中,将学习表现主义的基本概念,该流派的三位作曲家: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及其代表作品,以及在20世纪影响最大的技法之一——十二音作曲技法进行学习。
-
●13.3新古典主义音乐
在本节中将重点讨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情况、基本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生涯、代表作品。
-
●13.4序列主义与偶然音乐
在本节中将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先锋派音乐中出现的两个方向:序列主义音乐和机遇音乐(或偶然音乐)。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特征、创作方式、代表作品等。
-
●13.5电子音乐
在本节中将重点讨论电子音乐的发展、基本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皮埃尔·谢菲尔作品的创作方式、运用的材料,代表作品《锅盘练习曲》;德国科隆的代表作曲家史托克豪森对于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式,及其代表作品《青年之歌》的特点;意大利的代表作曲家贝里奥。
-
●13.6对新音色的探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先锋派音乐家们对新音色的探索。其中,包括该时期出现的新的乐器、新的发声手段、新的演唱和新的演奏技法。
-
●13.7折中的作曲家
在20世纪除了对先锋派音乐的探索之外,也有不少作曲家选择了折中主义的路线,他们不采用彻底的无调性技法,也不做激进的探索和实验,但仍然为20世纪的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且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例如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肖斯塔科维奇。在本节中将对以上三位作曲家的音乐特点、贡献等内容进行学习。
-
●13.8后现代倾向和极简主义音乐
本节中,将主要对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极简主义音乐进行学习,内容将涉及极简主义音乐的诞生及发展,典型的音乐特征,代表作曲家史蒂夫·赖希的作品《拍手音乐》的演奏方式,以及极简主义音乐在歌剧中运用,例如美国作曲家格拉斯的歌剧《沙滩上的爱因斯坦》。除此之外,还将简要了解20世纪70年代之后其他重要的音乐风格:新浪漫主义、第三潮流、流行音乐的兴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