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精讲
中国传统音乐精讲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6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我国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历史上虽有过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等种类,但从古至今,流传最广、种类最多、曲目最丰、内容最富、旋律最美、风格最浓、影响最广、听众最多的,仍是其中充满活力的民间音乐。通过中国传统音乐精讲课的学习,可以让大家从中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等内容,培养大家对传统音乐的浓厚兴趣和鉴赏能力,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提高保护我国传统音乐的意识。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民歌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传统音乐及类别
甘绍成
民间音乐的优势
甘绍成
民间音乐的分类
甘绍成
民歌概述
民歌的概念
董科
汉族民歌发展史
董科
民歌的基本特点
董科
劳动号子
号子的定义
董科
号子的种类
董科
号子的音乐特征
董科
山歌
山歌的概念
董科
不同地区的山歌歌种
董科
其他分类方式的山歌
董科
山歌的音乐特征
董科
小调
小调的概念
董科
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
董科
地方性小调
董科
歌舞性小调
董科
小调的音乐特征
董科
少数民族民歌
少数民族民歌概述
董科
蒙古族民歌
董科
朝鲜族民歌
董科
维吾尔族民歌
董科
藏族民歌
刘雯
壮族多声部民歌
刘雯
羌族民歌
刘雯
侗族多声部民歌
刘雯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概述
说唱音乐的概念
刘小琴
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
刘小琴
说唱音乐的分类及艺术特征
刘小琴
鼓词类
鼓词类的历史源流
刘小琴
鼓词类的艺术特征
刘小琴
鼓词类的代表曲种-京韵大鼓
刘小琴
弹词类
弹词类的历史源流
刘小琴
弹词类的艺术特征
刘小琴
弹词类的代表曲种-苏州弹词
刘小琴
道情类
道情类的历史源流
刘小琴
道情类的艺术特征
刘小琴
道情类的代表曲种-河南坠子
刘小琴
牌子曲类、杂曲类
牌子曲类、杂曲类的历史源流
刘小琴
牌子曲类、杂曲类的艺术特征
刘小琴
牌子曲类的代表曲种-四川清音
刘小琴
杂曲类的代表曲种-天津时调
刘小琴
琴书类
琴书类的历史源流
刘小琴
琴书类的艺术特征
刘小琴
琴书类的代表曲种-四川扬琴
刘小琴
走唱类
走唱类的历史源流与艺术特征
刘小琴
走唱类的代表曲种-二人转
刘小琴
板诵类
板诵类的历史源流与艺术特征
刘小琴
板诵类的代表曲种-金钱板
刘小琴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概述
戏曲音乐的概念及功能
杨明辉
戏曲音乐的发展概况
杨明辉
戏曲音乐的组成和唱腔结构
杨明辉
昆腔
昆腔的历史源流
杨明辉
昆腔的音乐特点
杨明辉
昆腔的代表剧种-昆剧
杨明辉
高腔
高腔的历史源流
杨明辉
高腔的音乐特点
杨明辉
高腔的代表剧种-川剧
杨明辉
梆子腔
梆子腔的历史源流
杨明辉
梆子腔的音乐特点
杨明辉
梆子腔的代表剧种-豫剧
杨明辉
皮黄腔
皮黄腔的历史源流
杨明辉
皮黄腔的音乐特点
杨明辉
皮黄腔的代表剧种-京剧
杨明辉
地方戏
越剧
杨明辉
评剧
杨明辉
黄梅戏
杨明辉
湖南花鼓戏
杨明辉
民族器乐
民族器乐概述
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朱江书
民族器乐的形成与演变
朱江书
民族器乐的音乐特征
朱江书
吹管独奏音乐
笛子音乐
朱婷
唢呐音乐
朱婷
笙音乐
朱婷
管音乐
朱婷
拉弦独奏音乐
二胡音乐
朱婷
京胡音乐
朱婷
弹拨独奏音乐
古琴音乐
朱江书
古筝音乐
朱江书
琵琶音乐
朱江书
传统器乐合奏
传统器乐合奏概述
朱婷
江南丝竹
朱婷
苏南吹打
朱婷
广东音乐
朱婷
山西鼓乐
朱婷
民族管弦合奏音乐
概念和历史
朱江书
乐队建设、组合、乐队配置、指挥
朱江书
代表曲目
朱江书
  • 第一章民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它凝结了群体的智慧,体现出与专业创作歌曲所不同的艺术气质和风格特点。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是整个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其他民间音乐形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这一章给同学们介绍汉族民歌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民歌三大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性与风格,同时也包括了部分少数民族民歌的内容与音乐特点。

  • 1.1绪论

    传统音乐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 1.2民歌概述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口头创作,在口头传播中不断变异,并能表达人民心声的特点,他源于生活,对人民生活有着广泛深入的作用。

  • 1.3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民歌中最早产生的体裁,它产生于体力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1.4山歌

    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广阔天地放飞心灵的歌声。普通民众通过即兴歌唱山歌,直抒胸臆,唱出心中的喜怒哀乐、生活的艰辛、对爱情的追求,所以大多数山歌的音乐性格真挚质朴、热情奔放。

  • 1.5小调

    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歌谣。小调更多流传于城市和村镇,因有职业艺人的加工和传唱,小调流传面更广,旋律更精美,是一种结构规整、短小精致的歌唱艺术。

  • 1.6少数民族民歌

    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源远流长的少民族民歌,记录着先辈们的历史、文化、劳动、生活,展现出一副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画卷,反映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

  • 第二章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表演艺术,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音乐特征,它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唱音乐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也为戏曲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与养分。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唱音乐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艺术魅力与无可替代的价值。我们这一章将为同学们介绍汉族说唱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并对说唱音乐中各个种类的历史源流、艺术特征与代表曲种进行介绍。

  • 2.1说唱音乐概述

    说唱音乐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它是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和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从诞生伊始,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就体现出文学与音乐高度结合,说与唱高度结合的特征,它是一种简便灵活的典型的市民艺术。

  • 2.2鼓词类

    鼓词类源于元明词话,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在全国拥有近五十个地方曲种,其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结构,是我国说唱音乐中是极富影响力的一个大类。

  • 2.3弹词类

    弹词类源于陶真及元明词话,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其唱腔结构属于混合体的较多。旋律流畅,音乐风格柔美细腻,是我国说唱音乐中极富影响力的一个大类。

  • 2.4道情类

    道情类的诞生与得名与道教有关,据考证它是由道观内的法曲演化而来。道情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国广为流传,受当地其他民间音乐的影响,各地方曲种之间结构、风格、表演形式上的差异较大。

  • 2.5牌子曲类、杂曲类

    牌子曲与杂曲的表演形式比较接近,但是在历史来源及唱腔结构上有所差别。牌子曲和杂曲都是在明清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牌子曲较多地继承了宋元时期“唱赚”、“诸宫调”的系统,杂曲则与近代民歌小调联系更为紧密。从唱腔结构上来看,牌子曲类多采用“曲牌联缀体”,杂曲类多采用“单曲体”。

  • 2.6琴书类

    琴书类曲种大多形成时间较晚,多数在清中期至清末才出现,因主要伴奏乐器“扬琴”而得名。琴书类的曲种大多音乐性强,唱词、唱腔体系比较多元化。

  • 2.7走唱类

    走唱类曲种形成较晚,多数在清末民初,甚至建国后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带有较浓厚的歌舞色彩。走唱类唱腔结构简单,多数是单曲体,少数为联曲体。

  • 2.8板诵类

    以板类击节,以半说半唱或似说似唱的音调有节奏地说唱故事的曲种归入板诵类。属于这一类别的地方曲种大多音乐性不强,很少采用丝弦乐器伴奏。

  • 第三章戏曲音乐

    戏曲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戏曲音乐一方面是在长期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与戏曲中的其它因素互相依存、互相融合,为共同适应戏剧化的最高目的而逐步成熟起来的。另一方面,它作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体裁类别,也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

  • 3.1戏曲音乐概述

    戏曲音乐是区分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戏曲音乐由声乐、器乐两部分组成。唱腔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组曲原则的“曲牌体”,二是基于变奏原则的“板腔体”。

  • 3.2昆腔

    昆腔的前身是明代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昆腔是曲牌体结构,所使用的曲牌是宋元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它保留了宋、元南北曲的主要特征,是宋、元南北曲的集大成者。

  • 3.3高腔

    高腔是由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衍化而来。高腔属曲牌体结构,作为基本表意单位的每一支“曲牌”,由帮腔、锣鼓、唱腔三种要素组合而成,俗称为“帮打唱”,这是高腔音乐的重要特征。

  • 3.4梆子腔

    梆子腔是明末清初时在陕西、山西一带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声腔,因表演时以两根枣木梆子为节奏乐器而得名。梆子腔对于戏曲音乐的发展所做出的一大贡献,就是创用了板腔变化体结构。

  • 3.5皮黄腔

    皮黄腔是西皮与二黄两种声腔的合称。西皮腔和二黄腔的来源各不相同,前者源于北方,后者源于南方。它们都是在“板腔体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词格式、板式分类、组合联套规律等均大体相同,所以在历代艺人的长期艺术实践中,便将这两种声腔结合起来。

  • 3.6地方戏

    清末以来,在四大声腔系统以外,又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地方剧种,越剧、评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第四章民族器乐

    民族乐器是各族人民用来演奏音乐以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民族器乐是各族人民通过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具有各种不同民族特色或地方风格的并表现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二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 4.1民族器乐概述

    我国民族乐器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本章节将从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器乐的形成与演变以及民族器乐的音乐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一一讲解。

  • 4.2吹管独奏音乐

    我国吹管乐器大部分属于木管性质,具有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声音响亮、善于演奏流畅旋律,常充当独奏乐器,或合奏中主奏旋律。本章节主要对笛子音乐、唢呐音乐、笙音乐、管子音乐进行一一赏析与讲解。

  • 4.3拉弦独奏音乐

    我国拉弦乐器是在胡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各地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中都有各具特色的胡琴。拉弦乐器的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本章节主要对二胡音乐和京胡音乐进行赏析与讲解。

  • 4.4弹拨独奏音乐

    中国弹拨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按照不同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可分为抱握弹奏类、平置弹奏类和打弦乐器。弹奏乐器的音色清脆明亮,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表现力丰富,是民族乐队中极有特色、不可或缺的乐器。本章节主要对古琴音乐、古筝音乐和琵琶音乐进行赏析与讲解。

  • 4.5传统器乐合奏

    在我国民间器乐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各地区因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们各有不同的乐器组合方式,各有不同的演奏曲目、特殊的演奏方法和演奏风格。

  • 4.6民族管弦合奏音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族器乐事业迅速发展,在搜集整理和研究传统民乐的同时,各地纷纷建立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并创作、演奏了大量乐曲。各地的民族管弦乐队编制不尽相同,各有千秋,但都是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的经验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民歌

    1.1 绪论

    1.2 民歌概述

    1.3 劳动号子

    1.4 山歌

    1.5 小调

    1.6 少数民族民歌

    视频数26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说唱音乐

    2.1 说唱音乐概述

    2.2 鼓词类

    2.3 弹词类

    2.4 道情类

    2.5 牌子曲类、杂曲类

    2.6 琴书类

    2.7 走唱类

    2.8 板诵类

    视频数2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戏曲音乐

    3.1 戏曲音乐概述

    3.2 昆腔

    3.3 高腔

    3.4 梆子腔

    3.5 皮黄腔

    3.6 地方戏

    视频数19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民族器乐

    4.1 民族器乐概述

    4.2 吹管独奏音乐

    4.3 拉弦独奏音乐

    4.4 弹拨独奏音乐

    4.5 传统器乐合奏

    4.6 民族管弦合奏音乐

    视频数20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