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名作鉴赏
中国话剧名作鉴赏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6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大庆师范学院
开课教师任金凤刘月彤
学科专业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话剧名作鉴赏》课程以话剧发展的历史流脉作为引导,以话剧鉴赏作为主体,在精彩片段中贯穿理论知识去讲解,更大地丰富学生的人生和焕发出人性中的激情,让话剧始终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熟悉话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了解艺术发展的进程和特点,培养和提高自己欣赏艺术的能力、趣味和评价的思辨力,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培养了学生文学气质、艺术感受、审美修养、鉴赏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发挥着美育培养的作用。本课程最大的特色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以美育德的课程思政。美育更多的是一种感知、一种共鸣,只有在不断的文本渗透、氛围熏陶中才能使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有所提升。因此在本门课中通过讲授内容不断渗透爱国主义、铁人精神,进而促动学生领悟铁人精神,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正是在思想情感中提高了自身的艺术素养,教师也通过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完成了美育教育的过程。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中国话剧发展流脉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序言
任金凤
西方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任金凤
文明新戏的开端
任金凤
新兴话剧的发展
任金凤
走向成熟的话剧艺术
任金凤
战火中的中国话剧
任金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7年的话剧
任金凤
新时期的话剧
任金凤
丁西林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丁西林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一只马蜂》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一只马蜂》的写作背景
任金凤
《一只马蜂》的人物分析
任金凤
《一只马蜂》的二元三人的戏剧结构
任金凤
《一只马蜂》的幽默机智的语言
任金凤
《压迫》的剧情梗概与写作背景
任金凤
《压迫》的剧情剧作结构
任金凤
曹禺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曹禺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雷雨》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雷雨》的戏剧冲突
任金凤
《雷雨》的人物形象
任金凤
《雷雨》的诗性语言
任金凤
《北京人》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北京人》的创作主题
任金凤
《北京人》的人物形象
任金凤
《北京人》的结构技巧
任金凤
李健吾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李健吾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这不是春天》的剧情梗概与创作背景
任金凤
《这不是春天》的人物形象设置、戏剧节奏、喜剧语言
任金凤
夏衍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夏衍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上海屋檐下》的剧情梗概与创作背景
任金凤
《上海屋檐下》的戏剧冲突
任金凤
《上海屋檐下》的人物形象
任金凤
《上海屋檐下》的剧作特色
任金凤
郭沫若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郭沫若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屈原》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屈原》的写作背景
任金凤
《屈原》的人物形象
任金凤
《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任金凤
老舍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老舍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茶馆》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茶馆》的创作背景
任金凤
《茶馆》的人物形象
任金凤
《茶馆》的戏剧冲突与戏剧主题
任金凤
《茶馆》的话剧语言
任金凤
田汉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田汉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关汉卿》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关汉卿》的写作背景
任金凤
《关汉卿》的艺术构思
任金凤
《关汉卿》的人物形象
任金凤
《关汉卿》的语言艺术
任金凤
李龙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李龙云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小井胡同》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小井胡同》的创作背景
任金凤
《小井胡同》的人物分析
任金凤
《小井胡同》的风俗文化
任金凤
高行健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高行健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野人》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野人》的创作背景
任金凤
《野人》的戏剧主题
任金凤
《野人》的人物形象
任金凤
《野人》的大胆而丰富的艺术探索
任金凤
锦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锦云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狗儿爷涅槃》的剧情梗概
任金凤
《狗儿爷涅槃》的写作背景
任金凤
《狗儿爷涅槃》的主题
任金凤
《狗儿爷涅槃》的人物形象
任金凤
《狗儿爷涅槃》的语言力量
任金凤
杨利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杨利民的话剧创作
任金凤
《黑色的石头》的鉴赏
任金凤
《大雪地》的鉴赏
任金凤
《大荒野》的鉴赏
任金凤
《地质师》的鉴赏
任金凤
  • 第一章中国话剧发展流脉

    本讲从中国戏剧史的发展进行观察和评估,先从西方戏剧的起源与发展入手,再到中国话剧的起源,对话剧追根溯源。进而讲到中国话剧发展的每个阶段,简单介绍中国话剧剧作的内容和形式、功能价值、主题演绎、题材变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

  • 1.1序言

    话剧鉴赏亦是赏析具体的话剧作品的审美活动,以对话剧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为根本目的。正因如此,本节讲授一般进行话剧鉴赏的方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把握初读直感,形成基本视像。(2) 反复阅读剧本,深入体会觉察。(3)善于抓住关键,分析把握冲突。(4) 分析把握人物性格,抓住人物言行特点。(5)解析把握剧本结构,挖掘剧作内涵意蕴。

  • 1.2西方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本节主要讲授西方的戏剧,以及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 1.3文明新戏的开端

    文明新戏的开端是以春柳社为开端,以及中国早期话剧发展,它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宣传了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激发了民众强烈的爱国情感。

  • 1.4新兴话剧的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及以后作家们对话剧运动及话剧创作的贡献。作家们一直把话剧作为反帝反封建、宣传爱国思想的战斗武器。欧阳予倩、洪深、田汉为中国话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 1.5走向成熟的话剧艺术

    学术界所说的 20 世纪中国话剧的“战斗精神”, 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在30年代左翼话剧的发展史上,正是以它为先导,话剧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斗历程”——作为特殊的武器,与国民党战、与日本侵略者战、与资产阶级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战、 与“走资派”战。在某种程度上,左翼话剧在 20 世纪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1.6战火中的中国话剧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话剧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救亡。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7年的话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剧场艺术,开始改组文工团队,组建专业话剧院团和艺术学院,1950年以后,为了加强与推动戏剧艺术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开始邀请苏联戏剧专家来华讲学,并派遣学生去国外学习戏剧,这都促进了话剧舞台艺术的发展与提高。

  • 1.8新时期的话剧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艺术,在文学、舞台艺术、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剧目中出现了新观念及非传统的表现手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外戏剧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与诸多国家互相访问演出,成为中国话剧走向世界的良好开端,这些戏剧交流也促进了我们对世界戏剧的了解和对本民族戏剧的思辨。

  • 第二章丁西林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从丁西林的话剧创作开始,详细讲解《一只马蜂》以及《压迫》的剧作,在喜剧的领域里分析其剧作的机智与幽默,掌握其独幕剧创作中二元三人模式的创作方法。

  • 2.1丁西林的话剧创作

    丁西林是我国喜剧创作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他的独幕喜剧代表了中国现代话剧在喜剧创作上的成就。

  • 2.2《一只马蜂》的剧情梗概

    围绕着吉先生和余小姐的爱情故事,形成吉老太太、吉先生和余小姐三人感情中阴差阳错的独幕剧。

  • 2.3《一只马蜂》的写作背景

    《一只马蜂》是一部讲述有钱有闲阶层无事生非的客厅小戏,与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旋律极不和谐。

  • 2.4《一只马蜂》的人物分析

    这是生活中的三个小人物,又聪明、机智、幽默。

  • 2.5《一只马蜂》的二元三人的戏剧结构

    《一只马蜂》的戏剧釆用“二元三人”的模式, 即形成剧中三个人物,吉先生和余小姐二元对衬格局,吉老太太引发矛盾的局势。

  • 2.6《一只马蜂》的幽默机智的语言

    《一只马蜂》中三人对话充满着情趣。

  • 2.7《压迫》的剧情梗概与写作背景

    《压迫》反映的是大城市一些房东普遍不招单身房客的现象。是丁西林为纪念他的亡友刘叔和而作,取材于这位朋友生前发生的一件小事。

  • 2.8《压迫》的剧情剧作结构

    《压迫》一剧只是对一个生活片断的描绘,人物不多剧情简单,但内容曲折委婉,起伏变化,平中见奇。剧作在开头、结尾和情节发展的安排上都显示出作者在戏剧结构方面的匠心。

  • 第三章曹禺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曹禺作为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作的《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曹禺一生创作14个剧本。其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被称为“五大杰作”。

  • 3.1曹禺的话剧创作

    曹禺]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之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

  • 3.2《雷雨》的剧情梗概

    四幕剧《雷雨》戏剧冲突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在一天的时间(从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朴园家的客厅和鲁贵家的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中八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和悲剧主题。

  • 3.3《雷雨》的戏剧冲突

    从情感纠葛来看,周鲁两家的主要人物构成了五个三角关系,也即全剧的戏剧冲突

  • 3.4《雷雨》的人物形象

    《雷雨》的人物不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只有8个,但剧作家用典型化的创作 手法将其纳入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之中,每一个人都与别人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每一个人的抉择和行动又影响着其他人物的命运,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 3.5《雷雨》的诗性语言

    《雷雨》的语言是诗性的,这主要还不是指像周冲这样单纯的孩子所说的诸如蓝天、白云富有诗意的话,而是指《雷雨》人物语言中蕴含着内在的诗意。它们那么平凡,却不仅能够显示出人物的个性,而且可以从中窥见人物特定情景中的心态。

  • 3.6《北京人》的剧情梗概

    《北京人》表现的是旧北平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的没落,展示了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对人的戕害,作品寓意深沉,风格淡远,与曹禺早期剧作的强烈戏剧 性冲突有较大的不同,作者不再刻意地去营造激烈的戏剧场面,而是尽量用含 蓄委婉的笔触,将一个大家庭走向衰落的最后一个月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 3.7《北京人》的创作主题

    《北京人》是曹禺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借描写封建世家曾家的没落,揭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 3.8《北京人》的人物形象

    《北京人》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十几个,但有的是功能性的人物,如张顺、陈奶妈和小柱儿;有的没有介人到曾家的矛盾冲突的网络中,如袁任敢和袁圆父女。真正与曾家的衰落息息相关的是曾皓、曾文清夫妻、江泰夫妻甚至曾霆。

  • 3.9《北京人》的结构技巧

    《北京人》是一个开放和完整的剧作结构,剧作在精心安排的场面中穿插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 第四章李健吾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李健吾是极富艺术意识与才华的重要作家之一。《这不过是春天》写于1934年,是李健吾的成名作,在人物形象设置、戏剧节奏、喜剧语言上独树一帜。

  • 4.1李健吾的话剧创作

    他的剧本贯串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思想,注意反映劳苦大众生活感情,情节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 4.2《这不是春天》的剧情梗概与创作背景

    《这不过是春天》以北伐为背景,写革命者冯允平受命由武汉潜入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住进了警察局长的家里。他是厅长夫人往日的情人,又正是今天厅长奉命捉拿的革命党。冯允平的到来引起厅长夫人的万千思绪。当她瞭解了冯允平的身份和处境后,强忍住感情,买通捉拿他的密探,掩护他安全离开北京。这是他的艺术风格转变的一条分界线,不仅是他的名世之作,而且也是他平生第一部喜剧作品。

  • 4.3《这不是春天》的人物形象设置、戏剧节奏、喜剧语言

    李健吾先生在结构这部戏时也是很有章法的,全剧的节奏快慢尤其值得称赞,而用于衔接节奏快慢的骰子则是些小道具,戏剧语言更是显示了剧作家深厚的功底。

  • 第五章夏衍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夏衍的创作丰富,共有20多部,作为左翼剧作家,从《夏衍传》中可以看出,他的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情怀是很深厚的,在左翼剧作中是不多见的。1937年6月完成了他的成名剧作《上海屋檐下》又名《重逢》,真正显示了夏衍的创作个性,也实现了夏衍创作的根本性转变。

  • 5.1夏衍的话剧创作

    在话剧创作上,夏衍不断跟自己已经形成的创作模式提出挑战,不断转移到自己新的陌生的领域中去做新的开掘。其实这是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积累的。夏衍在左翼后期,1935年开始剧作《都会的一角》、《赛金花》、《秋瑾传》,这三部剧作都是那种革命理念非常明显的。

  • 5.2《上海屋檐下》的剧情梗概与创作背景

    《上海屋檐下》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当时正是西安事变之后不久,抗日统一战线处在酝酿之中,国民党政府被迫有条件地释放一批长期关押的共产党人和其他政治犯。剧本描写了被捕入狱8年的匡复被释放了。他到好友成家来探询自己妻子彩玉和女儿葆真的下落,却得知妻子已与志成同居,因为他们早就听说匡复已死,于是三个人都陷入难以解脱的内心矛盾和痛苦之中。

  • 5.3《上海屋檐下》的戏剧冲突

    匡复被释放,兴致勃勃的去看他的妻儿,但看到的却是朋友和妻子已经同居了,而事情发展到现在,矛盾的解决就很困难,困难在于,任何一种解决方法不管是谁留下,都不可避免的伤害其中的一方或几方。

  • 5.4《上海屋檐下》的人物形象

    剧作对林志成、杨彩玉、匡复三个主要人内心世界不可言喻的痛苦做了细致的描绘。如林志成初见匡复时的震惊、恐慌,无面目再见旧友的 愧疚,后来决然出走又依恋难舍的犹豫不决;杨彩玉初见匡复时的羞 愧饮泣。

  • 5.5《上海屋檐下》的剧作特色

    夏衍也象契诃夫那样,他的剧作不是正面地去反映时代的主潮,不是去反映历史上的巨大事变,也不描写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他往往是选取时代生活的某一侧面,从日常生活中,从平凡人的相互关系中,寻找他的题材,结构他的情节。

  • 第六章郭沫若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古文字家。他在1920年代的诗歌成就最高,1940年代主要是历史剧创作最高。其中《屈原》思想艺术成就最高,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

  • 6.1郭沫若的话剧创作

    1920年代的还有剧作集《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聂嫈》、《王昭君》、《卓文君》;1940年代初,他在重庆写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6个历史剧,构成了他创作的第二个高峰。郭沫若是写悲剧的高手,写于抗战时期的这六部历史剧都是悲剧。他认为,“悲剧的教育意义比喜剧更强。

  • 6.2《屈原》的剧情梗概

    该剧以战国七雄为背景,描写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对内主张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曾得楚怀王信任,但南后却勾结秦国密使张仪,以“淫乱宫廷”之罪加害屈原。怀王竟听信谗言,将屈原囚禁,后屈原不得不出走。

  • 6.3《屈原》的写作背景

    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在日本大敌当前之时,尽管积极抗日,却还不忘反共,悍然发动“”。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批判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 6.4《屈原》的人物形象

    屈原的一生处于楚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如果楚国能与关东六国联合抗秦,本有可能承担起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屈原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希望楚国强大,但由于国王的昏庸,楚国最后被秦 所灭。

  • 6.5《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剧与诗的结合上。《屈原》与郭沫若早期的诗剧相比,大大增加了情节因素,冲突十分激烈,但它本质上还是诗的。

  • 第七章老舍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老舍是北京城的代言人,他的《茶馆》作为解放以来最优秀的剧作之一,一直活跃在舞台上,表现着老百姓的生活。

  • 7.1老舍的话剧创作

    老舍先生的创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建国前以小说创作为主,而建国以后,则以戏剧创作为主。

  • 7.2《茶馆》的剧情梗概

    结构上《茶馆》共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 7.3《茶馆》的创作背景

    1956年,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发动疾风骤雨式的大规模阶级斗争转向相对稳定的经济文化建设,为促进科学、文化、艺术事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界也出现了一段时间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茶馆》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形成。

  • 7.4《茶馆》的人物形象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70多个,生活气息浓厚,于不经意间上下场,完成了剧情的起承转合。其中着墨最多的是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在三幕剧中分别展现了他们青年,壮年、老年三个时期的不同遭遇,十分自然而巧妙地串连起了清代末年、民国初年、抗战以后三个时代的社会画面。其他众多的次要人物也都是如此。

  • 7.5《茶馆》的戏剧冲突与戏剧主题

    “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 7.6《茶馆》的话剧语言

    老舍戏剧语言表现为精练、幽默而又个性化,有精彩的潜台词,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 第八章田汉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田汉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剧作家和诗人,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剧坛领袖和中国现代'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曹禺曾说过,田汉的一生就相当于半部中国话剧史。他一生创作了 64部话剧。后期以《关汉卿》的成就最高。

  • 8.1田汉的话剧创作

    田汉的话剧创作大致分成这样几个阶段:初期、发展期、晚期。

  • 8.2《关汉卿》的剧情梗概

    剧作描写的不是关汉卿战斗的一生,而是这位戏剧家一生中的一次战斗——《窦娥冤》的创作、演出和结局。

  • 8.3《关汉卿》的写作背景

    1958年,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元代剧作家关汉卿“世界文化名人”称号,田汉系统地研究了关汉卿的史料和剧作及散曲,他情不自禁地提出:“关汉卿真是个硬汉子!我除了纪念报告,还要给他写个戏!”

  • 8.4《关汉卿》的艺术构思

    该剧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为剧情主线,取“戏中戏”的结构,塑造了一个刚毅正直、不畏权贵、敢于与恶势力作坚决抗争的“梨园领袖”形象。

  • 8.5《关汉卿》的人物形象

    剧本《关汉卿》的核心人物是关汉卿和朱帘秀,其他人物还有反动文人白和甫,统治者代表阿合马等。

  • 8.6《关汉卿》的语言艺术

    充满诗意才情的语言艺术也使《关汉卿》大为增色。他不仅能够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而且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隐秘和诗情诗意,前者似战斗进行曲,后者似优美的抒情诗。

  • 第九章李龙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胡同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始终伴随着李龙云,成为他思考和创作的源泉。结合《小井胡同》分析李龙云的创作。

  • 9.1李龙云的话剧创作

    李龙云的话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北京“胡同”、“小院”里的现实人生与乡风民俗的,一类是写“文革"时期北大荒知青生活的,《小井胡同》和《荒原与人》分别是其代表作。

  • 9.2《小井胡同》的剧情梗概

    《小井胡同》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部五幕话剧,被看作是解放后的《(茶馆》,该剧分别以解放前、大跃进时期、文革初期、粉碎四人帮的文革末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为每一幕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讲述了北京南城一条名为“小井”的小胡同中几户人家的生活与命运。

  • 9.3《小井胡同》的创作背景

    《有这样一个小院》完成于1979年3月,是一个四幕剧。该剧通过北京一个小四合院里杜、陈、郑三家的悲惨命运,写出了”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揭示了天安门事件爆发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表达了底层人民灵魂的善良和美好。该剧可以说是《小井胡同》的雏形。

  • 9.4《小井胡同》的人物分析

    在《小井胡同》中,李龙云描绘了一幅北京市井“小人物”群像。

  • 9.5《小井胡同》的风俗文化

    从创作动机上看,作者不仅着意描绘市井小人物的群像,而且努力展现市井生活的风俗场景。

  • 第十章高行健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高行健在1982年以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而且笔力所及仅止小说。1982年秋天他以一部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登台亮相,名闻遐迩,从此成为新时期剧坛“戏剧新模式的实验者”,戏剧艺术探险的“尖头兵”(叶廷芳)。高行健在新时期话剧创作中,以探索戏剧而著称,也可以说他是80年代最具先锋意义的戏剧探索者。

  • 10.1高行健的话剧创作

    高行健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间众望所归地成为新时期探索戏剧的杰出代表,不仅因为他继《绝对信号》之后,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令人耳口一新的探索剧作,开创了探索剧的新局面,更因为他在进行这一系列戏剧创作时,具有高度的自觉和理性的思考,使戏剧有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理想的戏剧追求。

  • 10.2《野人》的剧情梗概

    《野人》没有精心“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以“野人之谜” 为线索,使观众随着生态学家的脚步,被带进原始森林和边远山区。而无止境地践踏和破坏自然,任意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生态学家对此忧心忡忡。

  • 10.3《野人》的创作背景

    高行健是一个既自觉又勇敢的现代戏剧艺术的探索者,几乎每一部剧作都是一次新的艺术尝试,不断地向自己,也向导演和演员提出 新的难题与新的挑战,《野人》标志着高行健对戏剧艺术的探索进一步深化。

  • 10.4《野人》的戏剧主题

    《野人》剧中有四条平行的主题线:生态问题、寻找野人、现代人的悲剧、《黑暗传》的发现,这些含有不同内容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多声部的复调。而统摄《野人》纷繁头绪的是维护生态平衡问题。

  • 10.5《野人》的人物形象

    剧中作为角色有三十来人,除了生态学家贯穿全剧以外,其他人物仅仅是片段表演。

  • 10.6《野人》的大胆而丰富的艺术探索

    《野人》突出地体现了作家对叙述方式的探索,在表现手法上,突破了一般话剧以「话」为主的格局,充分调动了朗诵、舞蹈、哑剧、傀儡、面具、歌队等艺术手段,并将音乐作为角色运用,大大丰富了话剧的表演手段。从中国民间文化吸取营养,融入具有地方民俗风情的歌舞、面具,为现代戏剧注入新的活力,

  • 第十一章锦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锦云熟悉北方农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曾与人合写过《笨人王老大》等小说20余篇。此间他开始构思一部反映农民与土地、与命运的话剧。8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1986年发表《狗儿爷涅槃》。

  • 11.1锦云的话剧创作

    《狗儿爷涅槃》是锦云的成名作,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剧坛既有影响力又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也是探索剧发展历程中的艺术标杆。

  • 11.2《狗儿爷涅槃》的剧情梗概

    《狗儿爷涅槃》是多场次现代悲喜剧,共十五场,不分幕。它以过去几十年中国农村变迁为背景,叙写了北方一个傍山的小村内发生的故事。

  • 11.3《狗儿爷涅槃》的写作背景

    《狗儿爷涅槃》反映的是农民与土地生死相依的关系,其编剧刘锦云也表示:“该剧的成型源于我对农村生活的熟悉,里面的主人公原型就是我的姑父。”

  • 11.4《狗儿爷涅槃》的主题

    《狗儿爷涅槃》不同于一般的农村题材戏剧,并没有具体的中心事件,而 是以狗儿爷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想拥有自己的土地,却总不能如愿的悲 剧,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农民几十年的坎坷历程。

  • 11.5《狗儿爷涅槃》的人物形象

    狗儿爷身上浓缩了中国农民的特点,是中国农民几千年以土地为本的体现者,他身上既有农民的勤劳和节俭,又有农民的狭隘与自私。

  • 11.6《狗儿爷涅槃》的语言力量

    单从结构和细节上看,《狗儿爷涅槃》是难以与一流的剧作比肩的,但狗 儿爷形象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意义以及作者出色的语言功力,极大地抬升了剧作 的艺术价值,使它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 第十二章杨利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杨利民是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有影响的剧作家,创作的成名作是《黑色的石头》(1986年),后来又接连创作了以大庆油田为背景的《大雪地》(1989)《大荒野》(1991)《地质师》(1996),构成他的油田四部曲,集中代表了他在话剧创作上的成就。

  • 12.1杨利民的话剧创作

    在他的四部反映 油田生活的剧作中,《黑色的石头》是他的成名作,《大雪地》是他在中央戏剧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创作,《大荒野》是一个在简单中孕育着大家气象的作品,而《地质师》则是在不同时空之间搭建理解和沟通桥梁的扛鼎之作。

  • 12.2《黑色的石头》的鉴赏

    1987年,当大庆市话剧团的演员们用朴实的表演方式将其搬上首都北京的舞台时,无疑是在当时的剧坛掀起了一股黑色的旋风,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态,把工业题材剧作的人性开掘,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状态。

  • 12.3《大雪地》的鉴赏

    《大雪地》对主人公一生的悲剧不但从历史、社会和环境各方面进行了反思,更从黄子牛个人的身上寻找到了更重要的原因:失去自我,放弃自己的权利,人格萎缩,才是黄子牛悲剧的真正原因。

  • 12.4《大荒野》的鉴赏

    发表于1991年的 《大荒野》是杨利民油田四部曲中人物最少、最具诗意的剧作。里面的主人公其实只有两个人:看油井的老工人老梁头和附近一个放牛的 老太婆,另外,还有一只叫黑子的狗。

  • 12.5《地质师》的鉴赏

    《地质师》中三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30多年人生贯穿全剧,演绎了一群1961年毕业的地质专业大学生一生的命运沉浮。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中国话剧发展流脉

    1.1 序言

    1.2 西方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1.3 文明新戏的开端

    1.4 新兴话剧的发展

    1.5 走向成熟的话剧艺术

    1.6 战火中的中国话剧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7年的话剧

    1.8 新时期的话剧

    视频数8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丁西林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2.1 丁西林的话剧创作

    2.2 《一只马蜂》的剧情梗概

    2.3 《一只马蜂》的写作背景

    2.4 《一只马蜂》的人物分析

    2.5 《一只马蜂》的二元三人的戏剧结构

    2.6 《一只马蜂》的幽默机智的语言

    2.7 《压迫》的剧情梗概与写作背景

    2.8 《压迫》的剧情剧作结构

    视频数8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曹禺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3.1 曹禺的话剧创作

    3.2 《雷雨》的剧情梗概

    3.3 《雷雨》的戏剧冲突

    3.4 《雷雨》的人物形象

    3.5 《雷雨》的诗性语言

    3.6 《北京人》的剧情梗概

    3.7 《北京人》的创作主题

    3.8 《北京人》的人物形象

    3.9 《北京人》的结构技巧

    视频数9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李健吾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4.1 李健吾的话剧创作

    4.2 《这不是春天》的剧情梗概与创作背景

    4.3 《这不是春天》的人物形象设置、戏剧节奏、喜剧语言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夏衍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5.1 夏衍的话剧创作

    5.2 《上海屋檐下》的剧情梗概与创作背景

    5.3 《上海屋檐下》的戏剧冲突

    5.4 《上海屋檐下》的人物形象

    5.5 《上海屋檐下》的剧作特色

    视频数5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郭沫若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6.1 郭沫若的话剧创作

    6.2 《屈原》的剧情梗概

    6.3 《屈原》的写作背景

    6.4 《屈原》的人物形象

    6.5 《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视频数5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老舍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7.1 老舍的话剧创作

    7.2 《茶馆》的剧情梗概

    7.3 《茶馆》的创作背景

    7.4 《茶馆》的人物形象

    7.5 《茶馆》的戏剧冲突与戏剧主题

    7.6 《茶馆》的话剧语言

    视频数6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田汉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8.1 田汉的话剧创作

    8.2 《关汉卿》的剧情梗概

    8.3 《关汉卿》的写作背景

    8.4 《关汉卿》的艺术构思

    8.5 《关汉卿》的人物形象

    8.6 《关汉卿》的语言艺术

    视频数6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李龙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9.1 李龙云的话剧创作

    9.2 《小井胡同》的剧情梗概

    9.3 《小井胡同》的创作背景

    9.4 《小井胡同》的人物分析

    9.5 《小井胡同》的风俗文化

    视频数5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高行健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10.1 高行健的话剧创作

    10.2 《野人》的剧情梗概

    10.3 《野人》的创作背景

    10.4 《野人》的戏剧主题

    10.5 《野人》的人物形象

    10.6 《野人》的大胆而丰富的艺术探索

    视频数6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锦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11.1 锦云的话剧创作

    11.2 《狗儿爷涅槃》的剧情梗概

    11.3 《狗儿爷涅槃》的写作背景

    11.4 《狗儿爷涅槃》的主题

    11.5 《狗儿爷涅槃》的人物形象

    11.6 《狗儿爷涅槃》的语言力量

    视频数6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杨利民的话剧创作及剧作鉴赏

    12.1 杨利民的话剧创作

    12.2 《黑色的石头》的鉴赏

    12.3 《大雪地》的鉴赏

    12.4 《大荒野》的鉴赏

    12.5 《地质师》的鉴赏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