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导论
1、掌握中医学的定义和学科的独特性。2、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中医学。
-
●1.1什么是中医学?
什么是中医学?
-
●1.2学习中医知识,服务普罗大众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临床工作中,作为中国人,各位总离不开华人的生活圈,总会遇到很多与中医药使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必须能够回答。
-
●1.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的理论特点归纳而言就是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三个方面。
-
●1.4了解中医历史,体会厚重积淀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通过中医学的学习,将可以具体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大道至简”的魅力。
-
●1.5吸取中医营养 发展职业生涯
中国人历史悠久的实践,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引领世界,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可能独辟蹊径,如果能利用好,获得灵感,并遵循通行模式验证,则可能弯道超车,成就光彩的职业生涯。
-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走近中医,从学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开始!
-
●2.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过程,学习和了解阴阳学说,对走近中医,研究中医,热爱中医至关重要。
-
●2.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包括五行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
-
第三章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
●3.1藏象学说概述
本节主要阐述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点。
-
●3.2脏腑
本节主要阐述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
●3.3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
-
●3.4中医对体质的认识
体质学说,是中医学对人体认识的一个部分,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
第四章病因病机
中医是怎样认识疾病的病因、发表机理的。
-
●4.1病因
凡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称为病因,即致病因素。
-
●4.2病机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它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根据。
-
第五章四诊
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
●5.1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得象及排出物等,收集病情资料的检查方法。
-
●5.2闻诊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
-
●5.3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
●5.4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